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周中兴 > 第138章 卷3-41章 召公虎 ? 肆(下)

第138章 卷3-41章 召公虎 ? 肆(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眼看就要年关,突然从东方传来徐国急报。

原来,仲山甫治理淮夷故地一年有余,不仅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解决了淮夷统治数百年来遗留的种种问题。于是,周王静便召仲山甫回镐京,使其在王畿内复制淮夷之成功经验。

与此同时,师寰所率的周王师在淮夷驻守一年有余,京师久留并非长久之计,所以只得考虑将当地防务交接给徐国,许以其利,让其为大周镇守淮夷。

然而,徐国刚刚接手,便惹出了麻烦。

徐国本来实力一般,当初徐偃王强大只是昙花一现,很快被周穆王打回了原形,贬为子爵。此后,徐国一直暗地依附于淮夷势力,在历代淮夷国主组建的夷人联盟中苟且度日。

就在周王静登基之初,徐翎孤注一掷,在淮夷响应五路犯周之时,反戈一击、击杀淮夷国主,给大周递上了大大的投名状,重新得到周王室的信任。不得不说,这是徐翎的一次政治豪赌。

然而,淮夷国主虽死,但毕竟瘦死骆驼比马大,就凭徐国区区数万国民,要想彻底收伏淮夷各部,又谈何容易?无奈何,徐国只得通过暴力高压手段,驱赶淮夷民众,而占居其地盘。

即便如此,得土容易守土难,关是淮夷“钉子户”的骚扰,徐翎就不厌其烦。更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打下来的这片淮夷沃土还是归周王所有,于是只得老实上交给周王静,这才有了仲山甫以淮夷为特区的一系列经济改革。

至于那些流离失所、逃往东海岸的淮夷遗民,自然不甘彻底沉沦。他们往东投奔了同是少皞之后的东夷人,依附这些同胞们组成的国家,实力很快恢复。

苦大仇深的淮夷人没等太久,很快他们找到了卷土重来的机会——周王师打不过也惹不起,那接手淮夷防务的徐国军队,那就不打也得打了。

徐国人实在太招淮夷人痛恨,在他们看来,徐翎是个弑君求荣、反复无常的小人。十余万淮夷人妇孺皆兵,把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妻离子散的痛苦和仇恨,旧账新账全算到徐国头上。

但淮夷人中也有军事高手,他们没有找徐国主力硬拼——徐国大军此时正驻守淮夷,故而本国防备空虚。

趁此良机,淮夷部众纠集数万大军,对徐国国都发起包围之势。

徐翎尽管是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猛将,但毕竟寡不敌众。面对来势汹汹的淮夷、东夷联军,只得一面固守待援、一面向周王室求援。

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镐京城,周王静闻讯大怒。

换往常,淮夷和徐国等淮水诸小国互相争夺地盘,周王室早已司空见惯,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些蕞尔小国、蛮夷之人小打小闹,完全没必要过问,放任其自生自灭即可。

但这一次,徐国和徐翎是周王静在东方苦心打造的“弃暗投明”的忠君模板,淮夷更是大周重点经营的经济开发区,周王静岂能坐视不管?

打,必须打!不仅要讨伐,而且周王静已经下定决心,他要御驾亲征。

天子的理由很简单:“余一人先祖昭穆二王、父王厉天子在位之时,亦是初即位便御驾亲征,征讨东南之蛮夷。今余不才,虽不及先王,但亦不敢有违先王治国之道。今淮夷、东夷作乱,必身体力行之!”

召公虎为首的一众大臣苦苦劝告,但年轻气盛的周王静哪里肯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