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周中兴 > 第115章 卷3-18章 方兴 ? 叁(上)

第115章 卷3-18章 方兴 ? 叁(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兮吉甫用宝剑打着节拍,以雄浑的音调吟诵此诗,壮阔悠扬,方兴不禁听得出神。

“此诗何名?”

“此《无衣》也!”

“秦族乃华夏之苗裔,不知为何此诗当中,颇有西戎之风?”方兴疑道。

“此乃老秦人之恢弘战歌,秦人虽然和西戎诸部世代仇雠,但由于长期杂居戎境,倒也沾染了戎人之豪放不羁。兮某昔日曾试着到秦地采风,只可惜但是那里战乱频仍,失之交臂。”兮吉甫不无遗憾。

大军沿渭水北岸,一路向西行军。先后途径周、召封地,进而到达周王朝龙兴之地——岐山。稍作补给,前方便到军事重镇陈仓安营扎寨。

古陈仓便是虢公长父的封地,陈仓郊外有一座占星台,此地有伏羲之母华胥氏的传说。

据说,当初华胥氏就是靠占星之术,获知了华夏一族的命数,并让伏羲、女娲兄妹将华夏族发扬光大,成为中原统领。

陈仓故地本是诸夏福地,只因边乱严重,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这就难怪虢公长父时刻想着迁封了。若不是近年来秦人扼守关中平原最西侧,王畿早就暴露在西戎的马蹄之下。

陈仓驻扎一夜,再往西行百里,眼前赫然出现陇山山脉,横亘于前。

陇山乃西部一大山系,又分有小陇山和六盘山等,重峦叠嶂,山势极高,且不易攀援、险峻异常,堪称周王畿西侧之天险。

陇山周边一共有三大关口,乃是周朝防线之命门所在:

陇山以南有散国,是周初贤臣散宜生的封地,此地便是后世闻名的大散关,此时亦是防御西南氐人的重要隘口。

陇山之东乃陇东高原,翻过一望无际的黄土大塬,便是犬戎族的大本营。大塬之中,只有一条险要窄道,易守难攻,便是大名鼎鼎的萧关。此要道由虢国守卫,以抵御犬戎入侵。

陇山以西乃陇西高原,又称陇右,后世美其名曰“四塞之国”,乃丝绸之路必经之途,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时,聚集在这四塞之地的,便是部族丛立、混居于此的西戎诸部。

西戎部落分分合合,和赤狄一样,政出多门,本不是铁板一块。但相比于赤狄组成的同姓部落联盟,西戎诸部落并没有多少华夏血统,更多是西域人种,不服王化。

又经一日一夜行军,西六师终至陇山脚下。

秦邑——也就是西陲——是西戎从陇西进攻关中的唯一通路,秦人世代扼守于此,已近百年。

西陲风光极好,山势俊俏,水文蜿蜒,有丘陵,有平原,有盆地,美不胜收。一边行军,一边欣赏西塞美景,自然就不觉得疲乏,反倒脚步轻快许多。

到达秦部落大营,眼前的出现的一幕倒让不少将士吃惊不小——

秦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城郭的概念,他们的聚居地更像是一个个散乱中带着整齐的军营,看起来,秦人军民不分,难道就一直在这种时刻备战的氛围中生活?

新受封为西陲大夫的秦仲戎装出迎,身边站着五个膀大腰圆的少年将军,皆全副武装,英气逼人。

召公虎认得其中最为年长的那位,便是秦人世子秦其,那么剩下的四位,乃是秦仲的其余少子无疑。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也许,战斗便是老秦人身躯里流淌的血液,至死方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