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周中兴 > 第112章 卷3-15章 虞公余臣 ? 壹(下)

第112章 卷3-15章 虞公余臣 ? 壹(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天公也助仲山甫!

去年,齐鲁和淮北粮食丰收,稻谷溢出粮仓,取之不尽。仲山甫利用这千载良机,仅用廉价便购得大量粮草,一年过后,仲山甫筹措的粮食足够支应周王畿两年之用。

按照周礼,多余的粮草要封入国库,以备灾年,但仲山甫不想这样因循守旧。

他向周王静奏议,仅留半年存粮,把剩下的粮食再通过商队,同其他闹饥荒的诸侯国做交易,获取财货。

这个提议很快就遭到了虢公长父、虞公余臣为首的部分守旧卿大夫的强烈反对,他们质疑粮食用来交易之合法性,周王室重农抑商,如此买卖粮食,显然离经叛道。

但周王静却力排众议,全力支持仲山甫的改革,对如今百废待兴的周王朝而言,仓廪之实的里子远远比道貌岸然的面子重要。

仲山甫不愧是大贾世家,牛刀初试,便把周王室的钱粮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他丝毫不满足,他的眼光早已放得更长远。

按照兮吉甫、仲山甫的中兴大计,刚有富国之面貌,当务之急便是强兵。

通过南仲、师寰多年的耕耘,周王师已经从国人暴动后的捉襟见肘,摇身一变,成了一支满编且训练有素的西六师。

兵源优质,士气高涨,接下来,便要让周王师换上最上等的装备。

决定军队装备的两大核心资源,一位制作兵甲的铜矿,二为战车之战马。

铜矿的情形相对简单,自从楚国屈服之后,汉江之南的铜绿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冶炼出的优质青铜又通过宛洛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邑,经过能工巧匠的锻造,制作成货币和兵器,押送到镐京城。

但提起战马,那便有些头疼。

当时出产良马之处并不多,东都洛邑和西都镐京所出产的马匹皆为小驷,矮小、羸弱,中看不中用,更别说服役充当战马。

放眼关外,能胜任兵车驰骋的战马,只有三个来源。

最次的战马产区在晋国附近,以彘林边上的赵家村为首,赵马日行百里,亦可负重。只可惜,赵家村三年前被赤狄夷为平地,那里的战马便断了良种,若要恢复元气,还需时日。

稍优者,便是燕国产区,燕国乃召公虎祖先召公奭的封地,燕马天下闻名,雄健善奔。但燕国山高路远,要想长途运输战马,至少要穿越十余个戎狄部落的包围圈,安全抵达镐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如今出路何在?仲山甫把目光投向西方。

王畿所在的关中平原之西,过了陇山,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那里是天造地设的良马牧区。

扼守陇山关隘的,正是英勇善战的秦人部落。秦人自从祖先秦非子开始,便以擅长放牧著称,只是近年来西戎常常入侵,秦人饲养的马匹多被掠夺殆尽。

鉴于此,召公虎心中萌生出一个弘大规划——扶持秦部落,开发西部!

事不宜迟,他在太保府召集了仲山甫、兮吉甫,还特地从泮宫找来方兴,兴致勃勃,准备商议此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