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周中兴 > 第85章 卷2-52章 卫伯和 ? 伍(上)

第85章 卷2-52章 卫伯和 ? 伍(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百八十年前,还是殷商的江山时,位于此洛邑之地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崇国。自从文王伐崇之后,便一眼看中了这片沃土,希望能在这里建城,成为兴周灭商的桥头堡。

后来,武王伐纣之前和八百诸侯盟誓所在的孟津,便是洛邑北面的渡口,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北,最终击败了商纣王。

和周文王一样,在崇地营建城邑的想法同样在武王心中萌发,只可惜灭纣后不到两年,武王就病重驾崩,遗命四弟周公旦务必在此地营建洛邑。

从当时的地理疆域看,洛邑正是位于天下之中。原先的崇国依崇山而得名,后来又称作中岳嵩山,“崇”者,天下之中也。

洛邑位于中原的枢纽要冲,是周朝王畿的东大门——进可攻略中原,退可防御外敌,在维护周王室长治久安上,扮演重中之重的角色。

于是在周公旦摄政期间,继承文王、武王遗志,按他们在沣水、滈水交汇处营建宗周镐京之法,在崇山脚下的诸多河流中,选中了伊水和洛水,在它们的交汇处营建大城。

建城之前,召公奭对天祷告,卜筮皆大吉。于是,周公旦耗费几年心血,一座崭新的洛邑拔地而起。

洛邑建成之后,周公旦铸造九鼎,放置在城中,报告周成王曰——此地便是大周之中心,称为“中国”,堪称当时的第一大城。

相比偏居关内的镐京城,洛邑距离关东各诸侯国更近,四方朝拜入贡到这里都不远,周天子定期都会移居此地,接受全天下的朝觐。

大功告成之后,周公旦便还政于周成王,周成王在洛邑接受诸侯和四夷的朝拜,奉为天下共主,大周的国威声势达到鼎盛。

周成王大喜,于是便下令在洛邑的基础之上,再在内修建王城,名曰“成周”,又称东都,和王都“宗周”镐京遥相呼应。

王城方圆千余丈,城郭方圆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城内建有太庙、宗庙(文王庙)、考宫(武王庙)、路寝、明堂等“五宫”,设置九道城门,皆仿照镐京王城规制。

洛邑建成之后,周公旦为巩固成周防务,在此部署成周八师,共二万精兵,在此戍守,用以镇慑东方。

虽然和拥有关中之固镐京相比,洛邑在地利上略有不足,但还是能算得上中原地区最易守难攻之处——

洛邑地处盆地,西有崤函之固,南有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之峻岭绵延为藩篱,伊水、洛水交杂其中,河流交错、水网密布。北有大河天险和邙山之隔,只有一个孟津古渡口可以行军,东面之嵩山、制邑亦是雄关。

召公虎率领大军,一路行军,一边近距离观摩洛邑之雄浑威严,一边仔细观察洛邑周边的地形利弊。

王师刚到城门之下,城门早已打开,门内出来两位诸侯,径直来到周王师队伍前。

召公虎知道,这二人便是此时镇守洛邑的两位诸侯,东虢国和郐国的国君。

为何东都洛邑的防务会由两个小国的诸侯国君担纲?这说来就话长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