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周中兴 > 第63章 卷2-30章 召公虎 ? 贰(上)

第63章 卷2-30章 召公虎 ? 贰(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古人云,年过七十,古来之稀。孤今年刚满七十,连子孙都先我而去了。孤也经历过丧子之痛,更是白发老朽之年送走了黑发的孙子。

“平心而论,孤何尝不能体会你们丧失亲人的哀伤,但是如今十四年已经过去,厉王天子也已经驾崩于彘林,还有什么恩怨不能勾销呢?”

国人听周公御说说的诚挚,也都渐渐冷静。

周公御说接着道:“孤知道,你们背地里把厉王比作残暴无比的桀纣。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厉王即位以前的几位先王在位期间,四夷连年犯边,你们的祖辈父辈何曾过过安生日子?

“可就在三十年前,厉王带领王师四处征讨,远征平定淮夷、犬戎,甚至不可一世的楚子都被吓得取消帝号。如今国人们安居乐业,天下小康,却因为厉王的一次失察而发动暴动,这是我们臣下之道吗?

“厉王贵为天子,这十几年却逃在彘地、最终身死他乡,还不够偿还吗?太子是厉王的骨肉,可是当时他才三岁,三岁的孩子有什么过错,需要以死才能平息你们的怒火?

“有人把我和太保比作篡朝的夏朝的后羿、寒浞,我二人先祖周公旦和召公奭先后受文王、武王、成王托孤大计,辅佐武王灭商在先、开创成康之治在后。我二人为其后代,受命继位以来夙兴夜寐,亦未尝敢有半点失职。

“十四年前,是我们无能,没有说动厉王改过,这是我们作为臣子的过错。但是,保护厉王的子嗣、代替厉王共和行政,亦是我等作为臣子的职责。我二人何曾想过篡夺周代列王的基业,我们只想早日国内昌平、迎回国君,以至于不玷污周朝祖先社稷。

“如今太子姬静,年已弱冠,颇有贤能,这十四年是太保为了保护他而藏匿于府中。十四年来,太保待之如侍奉君主一般,请名师大贤授其课业,这样一位嫡长子继承王位乃天经地义之事。

“试想,诸位都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者,也许你们的亲人因为专利和卫巫遭遇不幸,但是请问为人父母者,有谁的悲伤能超过太保召公,明知自己儿子凶多吉少,还要替太子去送死?

“再请问,为人子女者,有谁的悲伤能超过太子静,明知自己的父亲被驱赶在外、死时脚却不能踏上家国故土,自己还得掩饰悲伤,不能为父尽孝?”

周公御说声音不大,但是说话铿锵有力,城下的国人们开始纷纷点头,甚至有人泪湿沾襟。

人心都是肉长的,周朝立国以人为本,历代周王也都不是居高临下的神,周王也是人、太子也是人、周公召公也是人。

周公御说见状,老泪纵横,接着道:“国人们,厉王避位,社稷蒙尘,周召共和执政一十五载,不敢求有功、但求无过,如今太子弱冠、聪敏厚德,我周召二公哪敢不还政于太子?

“而今,大周王权倾危,外则强敌环伺、内则暗流涌动,上至天子下至国野之人,正是需要同心同德、重振超纲之际。

“我已垂垂老矣,死不足惜,还望众人不要让十五年前的惨痛重演。古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御说这就追随先王和先祖周公去也!!!”

言罢,周公御说爬上墙垛、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可怜忠直老臣,清白一世,霎时脑浆迸裂,便化作一抔黄土而去。

城上的召公虎、虢公长父、卫伯和等人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顿时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城墙上的执戈兵士大哭不止,城下的国人为之大震,也都懊悔不已。

先是有几个国人跪地拜倒在周公御说尸首前,随即是几十个、几百个人跪下叩头,最后几乎所有人都五体投地,镐京城门一片哀声遍地。

就这样,内忧外患的大周,刚送走了周厉王,便又丧失一员国之栋梁重臣。

周公御说仙逝的同时,也意味着为时十四年的周召共和,彻底告一段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