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周中兴 > 第31章 卷1-28章 召公虎

第31章 卷1-28章 召公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召公虎听闻太宰卫伯和率兵前来会师,心下大喜,笼罩在心头的愁云顿时消散。

二话不说,召公虎率领将帅出帐,降阶相迎。卫伯和风尘仆仆,见到召公虎纳头便拜,召公虎赶紧把对方迎入帐中,赐以上座。

众人坐定,卫伯和和召公虎寒暄了几句,卫伯和谈起在途中遭遇赤狄骑兵伏击的事情,大呼失策。

方兴在一旁仔细打量卫伯和,眼前之人可谓是大周政坛上一位响当当的风云人物。但他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年轻许多,不到三十的年纪,二尺长髯之上是张英俊的脸庞,面如朗星,一脸的刚毅果断,果然是个年少得志之人。

方兴曾经听父亲说过卫伯和的故事,他的上半生可谓是跌宕起伏、风起云涌,而父亲对卫伯和的评价很高,称他为“社稷之臣”。

卫伯和是卫国的国君,卫国在大周的很长时间内偏于沉寂,但是倒退两百年前,卫国可是大周初年的焦点之地。

原因很简单,卫国的封国不是别处,正是商朝最后的都城——朝歌。武王伐纣,灭亡了商朝王廷之后,朝歌城成了初生的周王朝最头疼的地盘,因为这里殷商的残余势力非常强大,许多商朝的遗孓时刻考虑着如何复辟商王朝。

在这种情况下,周武王决定因势利导,寻访得商纣王的幼子武庚,把他封在了商朝的故都朝歌,以示周王朝的恩典,希望通过怀柔政策,平定商王朝的反叛势力。

仅此还远远不够,为了监视武庚和朝歌城的一举一动,周武王同时将自己的三弟管叔鲜、五弟蔡叔度、八弟霍叔处封在了朝歌的外围,呈三足鼎立之势,史称“三监”。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周武王在伐纣后的第五年便英年早逝,他的儿子周成王姬诵年纪尚幼,所以周武王临死前托孤自己的四弟周公旦,希望让周公旦摄政,辅佐年幼的周成王。

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非常恰当的任命,却遭到了一个人的妒忌,那便是管叔鲜。

管叔鲜认为从兄弟排行上说,周武王应该先托孤给自己这个三弟,而不是跳过自己托孤给四弟。也正因为此,管叔鲜越想越不平衡,便纠集同为“三监”的五弟蔡叔度和八弟霍叔处造反,拥立武庚发动了轰动一时的“三监之乱”。

好在周公旦乃不世出之名臣,短短一年时间,就平定了“三监之乱”。处死了管叔鲜,流放了蔡叔度,把霍叔处贬为庶人以后,这件轰动寰宇的事件方才告一段落。

尘埃落定,商朝故都朝歌城依旧需要镇守,因此周公旦痛定思痛,这次分封他所有弟弟中最有才干的康叔封于朝歌,建立了卫国,康叔封也被称为卫康叔。周公旦对这个弟弟十分照顾爱护,亲自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等治国的条陈文章。

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的习俗来贯彻周法,治理得很成功。卫国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

卫国初封的时候是伯爵,卫康叔之后的各任卫国君主大多庸碌无为,甚至到了周夷王之时,卫顷伯居然厚赂周夷王,让他封自己为侯爵,即卫顷侯。这种行为让世人大大不齿,于是到了卫伯和即位之时,便不再称侯爵,而是继续伯爵的爵位。

说起这卫伯和,世人们对他评价的毁誉参半。

说他不好的人,无非就是对他的继位颇有诟病,因为他身上背着一个沉重的骂名——“逼兄自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