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摊牌了我签到成了崇祯皇帝 > 第35章 商议

第35章 商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冯元飚对朱由检道:“陛下,南京诸臣听闻你南下的消息,肯定会停止扶立这种荒唐事情的。”

朱由检冷笑道:“他们啊,就想着行扶立这等从龙大功。说到底,都没有想着去打回北土,只想着偏安江南。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等到了南京,我会坚定北伐之事。”

冯元飚心中一紧,这是不是陛下在向自己表明态度,又或者是在表明自己未来执政的方向。

“老冯,你是支持我北伐还是不支持我北伐?我记得你是江南人是吧,那或许是不太支持我北伐的。”朱由检随口问道。

冯元飚赶紧解释道:“国土沦丧,京师沦陷,北方数万里土地丢失,此时心中稍微有大义之人,恐怕都是要全力支持陛下北伐的。臣自然也是鼎力支持。”

朱由检闻言不由笑了:“老冯,你这话说的就滑头了。你们这些士大夫,最缺的就是大义了。”

冯元飚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得道:“臣永远愿意跟随陛下的脚步,坚定的支持北伐。”

……

崇祯已经南下的消息不过两日就已经由各种信息渠道传递到了南京城,传播的速度极快,这个时候朱由检还在海面上飘着呢。

听闻这个消息一时之间,南京城中的官吏、百姓无不错愕。刚刚还在热烈讨论着应该迎立福王还是潞王,甚至还有人提议桂王也不错,陛下南下的消息一经人散出来,所有的讨论都戛然而止。

随即而来的是官吏们欣喜,一个个泪如雨下喊着天佑大明,天佑陛下。

其实真心欢喜还是假欢喜,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朱由检安全的南下,给了原本慌乱迷茫的江南一剂强心剂,让臣民们都一时振奋了起来。

至于什么扶立之事谁都没有再提了。

远在淮安的福王和潞王是最早收到崇祯南下的消息,原本还暗暗较劲,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的二人,听到消息后立即笑呵呵的约着一起去洪泽湖钓鱼了。

南京六部尚书,掌握兵权的守备太监,还有江南各地总督、巡抚一时之间被这个消息打的有点猝不及防,不过到底是一些封疆大吏,士大夫中的精英人物,立即开始为崇祯南下做准备了。

凤阳总督马士英闻得消息,原本蠢蠢欲动要前往南京的他,立即按兵不动,停止了这些胡思乱想。

大明朝实行两都制,这起源于朱元璋定都南京,靖难之役后朱棣将国都迁到北京后,在南京同样留下了一套和北京一样的政权结构,南京作为留都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与北京相对应的中央机构。这种两京制度的特点是:皇帝和内阁大学士等决策人物都在北京,北京的六部等衙门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权力机构;南京各衙门多为虚衔,公务清闲,任职官员被称为“吏隐”,但地位一般不低于北京相对应的衙门官员。在留都握有实权的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和提督南京军务勋臣。

在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的邀请下,今日南京城中的六部尚书等高官全都汇聚到了韩赞周的家中。

距离上一次南京城高官们汇聚一堂还是南京收到了崇祯皇帝发来的号召天下兵马进京勤王的诏令,兵部尚书史可法召集人一起商议此事。

只是此那一次之后,南京就再也没有收到北京送来的一切官方消息,只有无数的流言。

原先还针锋相对,暗中谋划算计的南京官员们,此时都已经没有了那世俗的欲望了,汇聚一堂,商讨着怎么迎接大明朝南下而来的皇帝朱由检。

守备太监韩赞周是崇祯皇帝精挑细选送来南京的,其人不但忠心耿耿,更是通晓兵事,虽为阉人,为人却正直清廉,有气节,简直就是明朝太监里面的清流。

“诸位,陛下明日下午时分就要到达南京城了。诸位还请明日便随我一起往燕子矶码头迎接陛下到来。”韩赞周朗声说道。

礼部尚书王铎当即回道:“礼部在确认陛下南下之后,就立即开始了准备迎接陛下的大礼。”

韩赞周又看向户部尚书高弘图,确认问道:“高尚书,南京的存银还有多少?”

高弘图道:“今年欲要上缴京城的江南赋税,中途听闻了李自成兵围京城,已经折返,有江南赋税四百五十两。”(这是真真实实的江南赋税,史料记载的史可法的原话:天下半坏,岁赋不过四百五十余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