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魂相帝尊 > 第20章 九穴齐开

第20章 九穴齐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来人见东方白不发一言,自报家门:“我是朔州征虏府外兵参军张琼,曾受杨公恩惠,但是乞援一事……”

说着张琼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东方白心头瞬间笼罩上一抹阴云,微微欠身:“请参军帮我通禀临淮王一声。”

“通禀自然不成问题,只是临淮王见不见你却不是我一小小的参军可以置喙。”张琼点点头,释放出善意。

东方白俯身再拜:“不论结果如何,某代怀朔万余军民拜谢参军。”

张琼见东方白身披甲衣、手执长槊又彬彬有礼,顿感惊奇:“还不知东方郎君表字?”

“仲玉!”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好字!”

“……”

有张琼作陪,东方白顺利进入了云中郡府,恭恭敬敬递上印信,言求见临淮王殿下一面,然而那堂上的僚吏却是不肯打扰元彧,直到张琼奉上一块不小的金饼,那僚吏才不急不缓的驶入。

半晌不见回音,东方白二人便在清冷的厅堂踱来踱去。

“啪!”一枚黑玉棋子顺着两根柔若无骨的手指落到紫檀木的棋盘上,击出铿然脆响,手指的主人是都督北讨诸军事元彧元文若。

话说元彧本名元亮,因其风神运吐,俊美而有风韵,衣冠高雅,又博览群书,常自比于“王佐之才”荀彧荀文若,宣武帝特下诏元亮更名元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

虽然名字中都有一个彧字,同样字文若,但是元彧与荀彧之间的差距简直简直就是一条鸿沟,若萤火比皓月、譬如驽马并麒麟。

若是让元彧吟诗作赋,那必然是冠绝士林,可若是让他临阵破敌,那可就太为难人了。

并不是说他有多废柴,而是他只担任过卫将军之类的虚职,从来就没有领过兵,更何况是担任十余万大军的统帅。

那么,皇帝、皇姨夫为何要用从未将兵的元彧呢?

是他们傻吗,显然不是!

这得从梁魏两国的用人法则说起,梁魏用人法则第一条,首用宗室。

第二条,重用降人,南朝用北朝降人,北朝用南朝降人。

为什么呢?

因为降人的忠心度有保障,当然,也有反复横跳的,不过大多数还是比较安分。

至于真正有才能的将领,像是魏国的李崇、刑峦,梁国的韦睿、裴邃、曹景宗,都只不过是救火队员。

因为近三百发生的一连串权臣篡位事件已经让两国皇帝恐惧了,二人都不希望麾下出曹操、刘裕这样的强人。

对于两国皇帝来说,稳定家天下永远排在第一位。

说清这三点后,谦谦君子临淮王元彧挂帅也就不难理解了,北魏宗室里的老将元英、元澄等人早就成了冢中枯骨,近些年又发生了数次宗室叛乱,皇帝更加不敢启用性格强势的宗室领兵。

如此一来,不让元彧领兵还能让谁领兵,至少元彧的才华在宗室之中还是较为出彩的。

接任大都督职位后,元彧深感责任重大,他深刻的总结了赵括轻兵冒进的教训,制定了“深沟壁垒,与敌相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防御策略。

表面上看,元彧的军事策略并没有过多指摘之处,反而高度契合王翦、诸葛亮的用兵风格。

但实际上,这是个典型的纸上策略,六镇一旦沦陷,北方诸镇叛军合流,势力倍增,元彧苦心构筑的云代防线能不能挡住叛军兵锋完全是未知数。

只要叛军撕开一个口子,元彧苦心构筑的数百里防线就会失去作用,防线上来不及撤退的士卒将会任敌宰割。

与元彧对弈的人是朔州刺史楼宝,旁边坐着长流参军周惠达,在一旁默默观局,若有所思。

周惠达年岁将近三旬,自幼好读书,容貌漂亮,举止有节,有谋略,也是皇姨夫元叉为元彧指定的谋士。

元彧的诸多手笔,多事出自他的策略。

“怀朔使者东方白求见,言有重要军情。”元彧、楼宝对弈谈笑间,僚吏拿着杨钧的亲笔书信、印章趋步入堂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