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 第140章 于谦的唯一大错?

第140章 于谦的唯一大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很多人说于谦开启了文官集团霸权朝堂,架空皇帝。

如果他有一丝一毫这种心思,如果他在这条路上做了半步,十个石亨又如何能够撼动他的地位?

他不管是保护还是废立景帝,不管是看管还是放松英宗,这很难么?

这不过就是一句话而已。

景泰元年,朝廷拟将抵御瓦剌之功有职文官送至吏部开始升迁。

但是于谦确实说,瓦剌虽已请和,然其诡诈难测,奏准边务宁靖,再行升迁。

就这么一次,他将多少本可以,本愿意支持他的力量全然放弃。

当然,于谦就全然没有问题么,当然不是,他有问题,很大的问题,他开启了明朝以文治武的先河,甚至让这条路越走越远。

可,这件事情真的能够怪他么?

于谦拥立景帝朱祁钰乃是为了大明,为了天下,他没有真的去大权独揽。

朱祁钰让他总督军政大事,他身为兵部尚书本可以一力主掌权利,但是在朱祁钰表示想要在军中安插人手的时候他没有拒绝。

朱祁钰在大战之时命太监兴安、李永昌同于谦一起管理军务,于谦默许。

之后安抚朱祁钰,并且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前往瓦剌,将那位太上皇朱祁镇请了回来。

于谦明知道这件事情会让朱祁钰对他更加的不信任,但是他仍然还是做了。

他知道在朱祁镇当年的谜之操作之后大名勋贵武将彻底烂了,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他鉴于当初的三千营,神机营都已经名存实亡。

所以于谦对京营的编制进行了改革,从三大营中甄选精锐成立十团营,为准备在紧急时刻调遣听用。

其原因就是于谦认为三大营各有各的命令,临时调遣,士兵与将领互相不熟悉,而且平日里没有得到好的训练,怕骤然临敌,难于抵御。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

他将兵将合二为一,如果说他要掌权他不可能如此,甚至他要用文官架空武将,他也不能如此。

想要以文治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将下面的兵将分离,只有做到了兵将分离,让兵不知将且将不知兵,这才能够从中渔利。

可于谦反其道而行之。

只可惜这团营制在那朱祁镇复辟之后为了自身的安全,为了自己地位的稳固,将其废除。

而团营制到底重不重要?

天顺八年,明宪宗即位,选拔三大营中的精锐十二万,成立十二营,效仿当年于谦所做。

然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成化犁庭四个字恐怕是整个后女真时代所有女真人心中的痛。

差点连根都给他们拔了。

虽然成化二年,这写东西再次废除,但是他同样因地制宜做了改变,命令分作一等、次等进行训练,不过最后成化还是感觉自己可能没有于谦脑子好使,折腾了一阵子之后再次改了回去。

如果说文治武是于谦时代开始出现的苗头,我不能说错。

但如果说文治武是于谦的错,这一点....你只要拿出来一个比于谦更能打的,这事儿就算是他做错了。

至于文官集团....这就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