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 第116章 朱允炆和儒家的劣性根

第116章 朱允炆和儒家的劣性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以说,有黄子澄齐泰辅佐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对于那些武将勋贵们,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脸色。

这也导致了徐寿辉明明是想要帮助朝廷的,但是朱允炆不肯信他。

最后几乎导致了徐家的没落。

从始至终,真正进入了朱允炆心中的就只有两个半人,两个人是齐泰和黄子澄。

那半个,就是被诛十族的方孝孺。

在纯粹的儒生黄子澄和齐泰眼中,他们看不上武将勋贵,看不上其他的权臣,当然也看不上明显就和儒家不对头的藩王。

老朱还活着的时候,虽然对自家宗室子弟下手也挺狠,但毕竟是家人。

有些大错那自然是不能饶恕,但是一些小事小情的,也不会真的有百姓或者官员傻乎乎的跑到南京去找朱元璋告状。

所以就导致了朱元璋分封的那些藩王,的确是整体水平不太高。

这一点你们也不用着急洗,毕竟你们可以对比一下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大火大火的祁同伟。

他的确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村里的野狗都要当警犬。

这对于那些亲戚朋友和野狗来说当然是没问题。

但是这些人当上领导之后,他们手下的百姓怎么样?

对吧,人家贪个赃枉个法,没有权利人家抢个姑娘,夺点田产,这甚至都不需要自己下场。

你换成谁,到了那个地步,你也别想着说,他们都是要去为国尽忠,为民请命的。

不敢说鱼肉乡里,人家做点什么,干点什么,虽不合情理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说,在纯儒士黄子澄和齐泰的眼中,乃至方孝孺等人的眼中,这群人他的确是称不上什么良善之辈。

再加上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为九大塞王,领兵驻守边塞。

护卫甲士少者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公侯大臣见了他们都要伏而拜谒,地方上的一些大事以及军队调动,都要向当地藩王禀而后行。

这种情况,你把自己放在那里,你自己也受不了。

分不清大小王,还是不知道谁是皇帝?

包括作为这件事情其实朱允炆和朱元璋也说过,而且说过不止一次。

朱元璋的想法很明白,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

这有问题么,没有问题。

那再看朱允炆的回答。

胡虏不安定,让诸王不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

这个想法有问题么?

没问题!

朱元璋怎么回答的?

他闭嘴了。

因为说到底,无论文人后人对朱元璋怎么描写,怎么怒斥他暴君,也改变不了两件事情。

第一,他对百姓是真的爱护,真的好。

第二,他对自己的儿子朱标和朱标的儿子,也真的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