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 第159章 思想 风气 国运——朱熹

第159章 思想 风气 国运——朱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原因很简答,他和孔仲尼一样,他们两个说到底都不过就是靶子而已。

儒不是孔子发明的,独尊儒术和孔仲尼也没有什么关系,八股文更是和他查出来了两千多年。

这么一个人被奉为圣人,也被骂的体无完肤,说到底他们都只是靶子而已。

他们的理论有用,当权者需要这个东西,那么他们也就被抬出来了,当然,后人骂娘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得受着。

至于他们愿不愿意,对于当权者,对于咱们这些后人来说,其实并不重要。

说完了朱熹和理学之间的关系,再说朱熹这个人的本身。

先不说史书上的东西了,那玩意估计真的去看得人并不多。

就说现在明面上的那些话。

其一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个已经说过了,和朱熹其实没啥关系。

那么第二就是强迫女人裹小脚。

嗯....这个话吧,我要是非要说这个事儿完全没有,那有点过分了。

首先就是,女子裹脚这个事儿最起码是唐朝就开始的,至于是什么时候呈现了燎原之势。

这个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就算是在宋被彻底壮大了也和朱熹应该关系不是很大。

因为毕竟我找不到任何出处他有或者没有,但是我能够找到的是,当年宋朝因为女人裹不裹脚这件事情还撕了好几次。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程朱理学中的先辈程颢,还是朱熹的再穿弟子车若水两个人都是坚定的反对派。

至于是什么时候流传出来的,朱熹以行政命令传下来的女人裹脚...

那玩意的出处是民国时期的风情志。

先不说时间差距,这风情志....还不如明朝的小说呢。

所以在这个上面啊,我是不说什么的,因为说不清啊。

至于最后一点,那就是那句存天理,灭人欲了。

对于这一点我是真的要说,如果你们去聊天吹牛也好,还是说写小说写评论也好啊。

不要那这句话出去出牛逼,真的会被打脸的。

这句话在史书上是有着最直接的定义的。

朱熹给这句话做了注释。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说的实在点,这玩意就是要你克制住你的欲望,不要太贪图享受,这一点你觉得你能够放在普通老百姓头上么?

就是现在,你也放不到老百姓的头上去吧。

同时,在这句话上面,哪怕是现在很多人都推崇的阳明先生也十分的赞同这个理论啊。

他们的区别就是,朱熹在这句话上是格物!

而阳明先生用的是致良知!

不过哪怕是说了这么多也仍然改变不了什么,因为现在对朱熹的批判还有一件事情就是。

他的人品,他的不小,他的私生活糜烂这都是史书上白纸黑字写了的。

这个没有办法洗!

不过啊,我就一直很纠结的一点就是,这网上有太多太多质疑史书的。

还有关于什么商纣王啊,隋炀帝啊,崇祯啊,冉闵啊,这给他们洗的啊那是有理有据的。

从史书上各种找出来问题然后给他们解释。

我就特别纳闷,那你们这群人怎么就不知道给朱熹洗洗白啊。

这才是最容易改变的人呢,史书上他的问题那可是...明摆着就是问题。

咱们先看一看他的那些破事儿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

公元1196年,韩侂胄麾下干将,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政敌赵汝愚一脉的朱熹。

直接给出来了十条罪状。

这十条大罪状就是如下几条:

不孝其亲,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作诗讽君,为害凤教,私故人财,纳尼为妾,占人祖地,家妇不夫而孕!

哎呀呀,这十条大罪那叫一个猛啊,这私生活混乱都不能形容。

而这些事情的证据在哪里?

没证据,在宋朝弹劾人不需要证据,要不然御史台和都察院的KPI考核完成不了。

而当时的皇帝正好是宋宁宗,也就是最反感朱熹的人之一。

为什么会反感他,因为朱熹动不动就跑到他面前朝着他喷一脸吐沫星子,让他克制自己的欲望。

宋宁宗也不是第一天想要弄他了,正好借助韩侂胄和赵汝愚之间的争斗把这个玩意弄出自己的朝廷中去。

至于韩侂胄是谁....你们自己查一查也就知道了。

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韩侂胄大胜,赵汝愚被贬,而朱熹则是直接告老还乡。

那为什么这件事情就成了?

首先就是宋朝的御史机构的确是有这个特权,学名叫做风闻言事。

就是不需要证据,听风就是雨。

不只是朱熹,王安石和自己儿媳妇的风流韵事,欧阳修和自己侄女不得不说的一百天。

这都是发生在大宋朝堂上面的事情,说实话,就这玩意你要是信了,你就是傻子。

那纯纯的就是在恶心人了。

这本来没有什么可说的,可偏偏朱熹自己把这些事儿都认了!

对,这件事情之所以出现在史书上,就是因为他自己认了。

你说一个谁都不会当真的事儿,他为什么会认了呢?

脸都不要了?

这是发生在他告老还乡之前了,上呈给皇帝的谢表里面就写了。

谅皆考覆以非诬,政使窜投而奚憾!

前半句就是他承认了的话,这句话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

相信这些都是他们考证过的,并非是对他的诬陷了。

所以就因为这句话,《宋史》之中对于这件事情是怎么评价的?

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

也就是说,《宋史》自己认了朱熹是被诬陷的,但是朱熹自己就是把这件事情忍下来了。

你也可以说这就是赌气,你也可以说这是元朝在给他抬脸面。

但说白了这都属于吵嘴了,因为你如果再仔细看看这件事情你就会发现,这句话他说出来非常的正常。

为什么?

这句话是朱熹自己在《谢表》里面说的。

什么叫做谢表?

在宋朝,你如果是要回家了,不管你是被皇帝弄得滚蛋的还是自己想要回家的,你都要写一封谢表给皇帝。

表达你这么多年还能活着并且囫囵个回到家的感谢,态度要端正,言辞要谦虚。

你态度不好?

你以为你还有法定退休年龄?

信不信我继续折腾你一回?

当年乌台诗案骂皇帝的苏轼,在自己的黄州谢表里面,那把自己写的啊....老谦卑了。

那求生欲,啧啧啧....

所以说朱熹这认罪啊,说实话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就是我的主观推测,就是为了给朱熹洗白。

但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你可得看好了。

给朱熹洗白的不是我,而是现在网络历史发烧友们最喜欢的南宋第一社会人,辛弃疾!

如果说因为时间过去的太久了,说他朱熹到底好与不好这已经是说不清了。

那么和他在同一个时代,并且是实打实的政敌的辛弃疾,这总不会是被毒害了吧。

辛弃疾是韩侂胄一脉的人,和朱熹杨万里人脑子都要打出狗脑子来了。

他和朱熹可没有任何的友情可言。

同样作为南宋第一社会人的辛弃疾,他的头够不够铁,不需要我再多做重复了吧。

那么在朱熹死后,作为人狠话不多的辛弃疾,不远万里的跑到了朱熹的坟前,给他留下了十六个字的评价。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为公死,凛凛犹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