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用奇招救大明 > 第73章 用数据说话

第73章 用数据说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一仗,清军遭遇先锋郑国柱部,海陆联合作战的新战法打得多铎猝不及防,因此效果相当好,战损比在四场仗中排名第二,而且比第一名只差一点点。

第二仗,双方主力直接交手,此时多尔衮已经对明军新战法有所防备,因此这一仗战绩一般。但即便如此,战损比仍然满足了最低要求。

第三仗,王廷臣选定了金沙滩半岛进行作战,这里的地形不仅能发挥海陆联合作战的最大威力,而且再次超出了多尔衮的预料,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0.4的战损比也是相当不错的,达到了平均水平。

第四仗,王廷臣采用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打法,虽然十分惨烈,但战绩很好,0.45的战损比是四场仗中最高的。值得注意的是,此战清军阵亡人数也是最高的,而且是唯一的一次阵亡数字比重伤数字还高,可以说给予了清军最沉重的一击。

朱慈烺讲完后,众将议论纷纷。

第四仗对大家触动最大。事实证明,王廷臣选择壮烈殉国,应该是经过审时度势,并非冲动之举。后军将士们的鲜血终于没有白流,他们创造了最佳的战绩,这是让人感到十分欣慰的地方。

这些数据还顺带帮郑森洗清了冤屈。事实证明,郑森执行王廷臣的命令,朝岸上开炮是对的,如果当时他不这么做,王廷臣部会被清军屠杀殆尽,而清军却不会有太大损失。这一仗将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而不是后来看到的样子。

当然,此战中郑森确有失误,那就是不该将炮弹全都打光,以至于最后损失了一艘战舰和100多名水手。这些损失完全是郑森的经验不足所致,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考虑到郑森出任水师头领的时间不长,这个失误是可以原谅的,郑森本人也多次表示要吸取教训。

至此真相大白,白广恩向郑森致歉:“郑头领,是我错了,我不该质疑你那天的决定。”

郑森连忙摆手:“白总兵客气了,你有疑问很正常,就连我自己回想起那天的战斗,也不太确定做得对不对。直到今天听大帅这么一说,我才算完全踏实了。”

郑森的话让众人意识到,刚才光去注意每场仗的成败得失去了,其实大帅能拿出这么翔实的数据来,让大家看得一清二楚、心服口服,这本身也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

众人自然清楚,清军的伤亡数字在敌人那里也是高度保密的,洪督师派出那么多探马都一无所获,大帅竟然能搞到这么重要的数据,肯定是有自己的秘密渠道了。

洪承畴在佩服朱慈烺挖到这些情报之余,做了个总结:“有了这些数据,大帅的方略就不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虽然四场仗下来,我军损失严重,后军甚至全军覆没,但我们平均2.5个人换对方一个人,照这样打下去,多尔衮肯定吃不消。”

马科表示赞同:“咱们在辽西的兵力是多尔衮的3倍,如果拿咱们的兵力去跟多尔衮的全部人马兑换,这生意是很划算的,我愿意做这笔买卖。”

曹变蛟笑道:“那是。要知道,多尔衮的人马不仅是满清最精锐的军队,也是最主要的机动兵力。要是这支部队被打残了,满清的日子肯定很不好过。但对于我大明来说就不算什么了,大不了从关内调一些人马过来就是。”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战争的态势和走向越辩越明。

朱慈烺深感欣慰。刚到山海关时,他曾经对众将畅谈自己的方略,那时大家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但毕竟没有经过实战检验,面对彪悍的多尔衮、多铎,大家的心中其实是存疑的。如今四场仗下来,他的新战法获得了大家的充分认可,终于站稳了脚跟。

这段时间明军伤亡很大,士气多少受到了一些影响。朱慈烺相信,今天这场讨论有助于将士们重拾信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