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用奇招救大明 > 第40章 明军开拔

第40章 明军开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事实上,朱慈烺也并没有打算保密。

首先,他在朝堂上讲述的方略,被那么多大臣们听到,人多嘴杂,难保不会泄露出去,想保密很难。

其次,就算费尽心机保密了,最多也就是在初战时占点便宜,打清军一个猝不及防,但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要知道,皇太极、多尔衮、多铎等人无一不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肯定会立刻总结经验教训,快速适应形势的变化,绝不会一直吃亏。

既然如此,就干脆不要保密好了,大大方方地让大家都知道。

反正他思路的核心,是依靠明朝的综合国力来碾压满清,如果坚持运用下去,可以说是无解的。

即使聪明如皇太极,在明白了他的用意之后,也是毫无办法,除非皇太极能让偏处东北的满清,也能人口众多、疆域辽阔、物产丰富,那倒是可以依靠国力,跟明朝较量一下,但这显然是办不到的。

事实上,皇太极和多尔衮、多铎看到朱慈烺的方略后,确实很震惊,因为这个战法基本上解决了明朝大军的后勤问题。至于国力之争,他们倒还暂时没想那么远,

皇太极是一个“三国迷”,平时最喜欢读的书就是《三国演义》。官渡之战,曹操亲率5000精兵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所有粮草物资,随后袁军人心浮动,最终大败。

可以说,在古代战争中,断敌粮草,迫使敌人不战自乱,是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不二法门。

但是,如果明军粮草能一直供应不断,就不会轻易溃败,清军想取胜就难了。毕竟,明军有10多万之众,哪怕是10万多头猪,要一个个逮住都要费不少功夫,更何况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呢?

皇太极苦思冥想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什么破解之道。

在最近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大家继续众说纷纭,特地赶回来开会的多尔衮听得不耐烦了:“朱慈烺不过是个娇生惯养的家伙,从未上过战场,不知从哪学来几招唬人的招数,就让大家害怕成这样。我看,他的方略实际运用起来未必有那么厉害,我们没必要怕这个乳臭未干的家伙,还是战场上见真章吧。”

皇太极觉得多尔衮虽然有些鲁莽,但仔细一想,却不无道理。

也许经过实战,会发现朱慈烺的方法未必管用呢?

因此,皇太极觉得,不妨让多尔衮去试探一下,看看这次前来的明军到底是虎豹,还是绵羊。

获得了皇太极的首肯,多尔衮回到了锦州城外,召集济尔哈朗、多铎商议如何迎战明军。

多铎年轻气盛,主动请命:“哥,杨国柱的2万人马正在向锦州前进,离我们最近。我带1万骑兵去会会他,看看明军到底经不经打。”

多尔衮虽然口头上表示不怕朱慈烺,心中还是很重视的,他提醒亲弟弟:“明军的新战法,我们只是大概知道一些,但没有实际交过手,再加上他们有水师在旁边助阵,所以你还是要多加小心。”

其实,清军通过探子了解到的,只是明军在陆地上演练的部分,但是海陆联合作战的演习则是在天津的海边进行,而且只持续了一天,因此满清方面对于郑氏水师的真正作用,其实并不了解。

多铎信心十足:“他们不就是摆出长枪阵,抵挡住我军铁骑的冲击,然后跟我们展开对射吗?最多再派出些骑兵,从两翼牵制我们,我都已经清楚了。这样打起来,明摆着是他们吃亏,伤亡远大于我们。再者,实战跟演练是不一样的,如果他们顶不住我军的冲击,长枪阵崩溃,那我们就更省事了。”

多尔衮觉得此话有理,便同意多铎前去迎战杨国柱,并要求多铎最好能给明军一个下马威,重挫明军的士气,这样的话,以后的仗就好打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