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81章 等待封赏的日子

第81章 等待封赏的日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虽说吃老本,毕竟也是风光了几十年的外戚,以前还是积攒了不少老底的。

这家《涛松斋》书店,只是伯爵府一处可有可无的产业,现在书斋的资产,实际上是分给了李家的二房。

二房现在的家主,由于不是嫡长子,继承不了爵位,只是顶了一个三品的武职虚衔。

明末的武职官员,有实权的还能吃一些空饷,像李二爷这些只吃俸禄的武职虚衔人员,半年一年不发俸禄很正常,就是发了,大半俸禄都是废纸一张的宝钞。

俸禄靠不住,就只能靠祖上留下来的田产店铺过活,不折腾会过日子的,还能富贵下去,像李家这样原本泥瓦匠出生的人家,靠着妹子当了太后才富贵起来,穷人乍富,家中子弟一般都不成事。

李家二爷也不例外,分得的家产收入,抵不上支出后,就开始变卖一些用不到的东西。

变卖田产商铺面子上过不去,就先变卖家中的摆件收藏之类的东西,毕竟是家中出过太后的人家,好东西还是不少的。

就说书籍吧,文启东在《涛松斋》内,收购了一百多本前朝孤本,本朝前两百年的名人笔记之类的书籍,更是收获了好几百本,银子都花了几千两。

这些书,绝大部分都是原皇宫藏品,都是李太后还活着时,李家人偷偷从宫中‘拿’出来的。

李家的书斋,文启东光顾好几次了,能买的都买了,这郭掌柜拦着自己干啥,又有啥好东西?

“哦,是郭掌柜当面,郭掌柜今天不用守店吗?”

“嗐,道长见笑了,小店生意清闲,这不出门遇到道长,想起来昨天清理书架,又翻出一些善本,道长可感兴趣?”

看郭掌柜说有善本时,那带点神秘的表情,文启东来了兴趣,转身跟着郭掌柜到了涛松斋。

郭掌柜直接带着文启东到了内堂,看郭掌柜要上茶,文启东说道:“好了,贫道也算书斋的老客,郭掌柜就不用客气了,还是先让贫道看看是啥好东西吧。”

和文启东打过几次交道的郭掌柜,知道眼前的道人不喜虚头巴脑的东西,做事最爱直来直去,就没再客气,直接从旁边的书架上,抱下一个大书匣。

书匣很沉重,郭掌柜有点吃力的抱着书匣,放到了书桌上,拂了拂书匣上的灰尘,慢慢打开了书匣。

“道长请看,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一般人家可不敢留存……”

郭掌柜在打开的书匣中,拿出一本开面很大的书,递到文启东面前。

还没把书拿到手中,书面封皮上的《永乐大典》几个字,就映入了文启东的眼帘。

“我靠,真的假的?,永乐大典啊!”文启东压了压内心的震动,看了郭掌柜一眼,接过了书籍。

书籍一入手,只从手感上就知道书本纸张很厚实,书本的开面比一般书要大,比后世十六开的书本还要大一些。

已经微微泛黄的书页纸张,显得书本有些年头了,书页上有经常翻动的少许污痕,不过保存还算完整。

文启东看了看手上的书,又翻了翻书匣内的书,都是永乐大典收录的佛经手抄版。

翻着书匣中的书,文启东问道:“郭掌柜,咱们也算老熟人了,这是皇家藏书吧,真的假的?”

郭掌柜神秘一笑:“文道长,实不瞒你说,这些书,当年可是慈圣皇太后经常翻阅诵读的,俱是嘉靖年间的抄写本,都是真品。”

“慈圣皇太后,万历他妈?,万历他妈信佛?”,文启东心里嘀咕着,翻阅着手上的永乐大典佛经卷。

文启东不是学考古的,手中的永乐大典他也辨不出真假,其实,就算手中的书是假的,只要书本里的内容和原本相同,放到几百年后也变成真的了。

不过,这些书是从太后娘家流传出来的,应该不会假。

刚才文启东用小球智脑查询了一下,原时空,到了二十一世纪,明面上还能找到的永乐大典嘉靖手抄本,只剩下四百多本了。

而嘉靖手抄本可是有近两万本,原版永乐大典有两万多本,后世没见过原本永乐大典,流传的都是嘉靖手抄本。

原版永乐大典,据专家推测,很可能被嘉靖皇帝陪葬了。

就这嘉靖手抄本,要是搁在后世,那也值大价钱了,随便一本书,不出个千儿八百万的,也买不到手。

想到这几十本书,有可能值几个亿,立马能实现好几个小目标,文启东决定买下。

心里决定想买,外在表情却是嫌弃。

“我说郭掌柜啊,书是好书,可这些都是佛教经典,贫道可没想去做一个花和尚啊。”

“道长说笑了,这些书,道长若要接手,五千两银子,书就是道长的了。”

“啥!,五千两银子,郭掌柜你也真敢张口,这个价格,贫道要不起。

你看,这些都是佛书,要不你拿到寺庙卖给那些和尚,说不定能卖一万两。”

郭掌柜讪笑了一下,心里想:一万两银子,一千两银子那些和尚也不要,这些经书里的内容,人家和尚那都有。

封面写上永乐大典几个字,就要一万两银子,那些和尚还没那么傻,问你要五千两银子,这不是看你这道士人傻钱多吗。

郭掌柜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却说:“道长说笑了,不知道长愿意何价接手”

文启东也不知这嘉靖手抄本值多少钱,不过想到这不是几百年后,物以稀为贵,这手抄本就是真的,也不过才几十年的时间,应该不贵。

砍价,文启东是内行,于是说道:“这样吧,这几十本书,贫道出一千两银子,多一两贫道就不要了。”

郭掌柜一听道士出价一千两,顿时内心狂喜,真是人傻钱多啊!,果然名不虚传。

主家定的最低价是五百两,一千两银子,給主家六百两,也算在主家那立一功,自己还能落四百两银子,郭掌柜这时再看眼前的道士,越看越顺眼,真是个散财童子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