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41章 超越药圣可还行

第41章 超越药圣可还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道长回来了,正要和道长说,道长要准备的药材,都已经备齐了,要不麻烦道长看看,看还缺什么……”

对张家三老爷儿子的病情,文启东已经问过张管事,熟知内情的张管事,也基本上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说了

虽没见到病人,不能真实的做出诊断,但通过张管事的描述,文启东对病人大致有了判断

张家少爷总体就是先天体质差,导致的体弱多病,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调理医治,身体的各种大小毛病都出来了

这就不是单纯的治一种病了,看样子需要全面的调理

治病得需要药材,到太原府城后,文启东给张管事开列了一些可能需要的药材

作为府城,各种名贵药材比下面的县城要全,张家又不差钱,提前采购准备一些药材也不算啥

这几天,寻购一些珍稀药材的活,也是张管事忙绿的事务中,一个重要的事

文启东开列出来的一些名贵药材,不是看张家不差钱,故意让张家多花钱,而是需要研究对比,各种药材的实际成分和作用

对于中药材,通过学习‘灌输’相关的知识,文启东现在对中药材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中医治病,两点很重要;一是诊断,二是药材的运用

诊断,从古至今,在望、闻、问、切这大的框架下,每一个名医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但不论是啥绝活,最关键的是要能精准诊断出病情,不能准确诊断病人病情,治病用药就是害人

对于药材的运用,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很精确的标准,都是‘验方’,啥叫验方,就是凭借经验,验证流传下来的药方

这也是中医药在西医的冲击下,被那些‘舔狗’攻击的由头之一

中医治病,是采用对人体最挈和的天然物质来治病的,人,生活在自然环境里,天然的物质成分,用对了,对人体的附带伤害最小

但这也造成了,同样的病症,同样药方,治疗效果有时却不同

这种误差,其实就是天然物质成分含量不同的误差

不同地域生长的药材,不同地域出产的同一种类物质,其微观组成成分是有差别的

古人没有现代仪器,具体的药材物质成分不能精确,只能靠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经验来判定

这也是中医治病,特别是高明的中医治病,讲究一人一方的原因,再讲究一些,配方中的药材产地出处,泡制手法,存放环境等,都有说头

这些困扰中医的难题,难不倒开了挂的文启东

学习中医第一关,诊病,一般人没个十年八年学不出来

文启东这不到二个月就‘学成’了

学习方式不一样啊,别人靠的是日积月累,文启东靠的是‘灌输’,效率老高了

最作弊的是,文启东还有透视效果的‘炁能’,真遇到看不准的病,可以直接‘透视’

就是知道了病情,治病还得靠药石,又一个难点来了,药材的药效不一致

怎么办

按照经验开的药方,同样十克的砒霜,河南出产的能毒死一群人,广东出产的吃了还想吃,这就耽搁治病了

文启东让张管事购买的名贵药材,目的就是为了实验分析这些药材的有效成分

想搞明白,为什么百年的人参能吊命,十年的就不行,人参和萝卜到底有何区别

能把药材中,有形的、无形的、真实药性成分搞清楚了,超越李时珍不是梦想

在现代,提取一个青蒿素,搞了十几年才搞明白,没有给力的物质分析工具有一定的原因

要是让现在的文启东来搞,拿出‘物质分析仪’一会就能搞定

外星高等级文明的‘物质分析仪’,文启东越用越好用,刚开始还只是化验个毒、寻个矿什么的,使用多了发现,那是在拿着屠龙刀杀鸡

随着张管事来到后院,在一间充作库房的房间内,文启东见到了堆的大包小包的各种药材

由于张管事跟在旁边,文启东只是大致看了看,粗略的鉴定了几种药材的品质后,就和张管事又回到前院

这时天已过午,知道眼前的道士是一天三食,张管事在文启东刚回来时,就安排了吃食

两个人,四个菜一壶酒,一边吃一边闲聊

就在这顿稍晚的午餐快吃完时,张管事好像不在意的问道:

“听说文真人有一面‘宝镜’要出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