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末大军阀 > 第56章 心思

第56章 心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五十六章

数日之后,呈递到高明面前通过初试的名录约有一千三百六十四人,而通过再试的名单就迅速缩减到了不到一半的五百六十九人;而通过复试的名单则十不过一二,堪堪一百九十八人;然而其中符合继续参加终试条件的,就只有六十七人了。而这些人就值得授予最低品的佐贰官,而直接开始实习公务了。

虽然总数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但是如今高明直接掌控下的淮南扬、楚、滁、和、濠、寿六州,约三十三万四千户,一百三十八万口,其中大半数都集中在扬州境内;此外还有七、八万是招徕流亡聚屯而成的营田户,和裁汰军中老弱组成的四万军屯户。

因此相对其他地方而言,这些士子的比例还算比较高了。倒是比较让高明意外的是,那个当街见义勇为的光州人周伯符,赫然也在第三批的复试名录中;这就让人不由感叹,这个浓眉大眼、健壮如塔一看就是天生将校的家伙,居然也能够走到这么一步。

但是在复试和终试的名录当中,就没有什么高明比较熟悉的五代知名人物了。毕竟,在短短几个月内,淮南道馆试能够传播和扩散的影响范围,还是相对有限的。而更多地方因为战乱和灾荒的阻隔,并没有办法得到消息,或是稍远一些就没法及时赶来。

尽管如此,有了这一千多名士子作为重建学官体制,和推广“三种”教育启蒙的启动资本,乃至是重新培养、训练官吏候选的基础。再加上徐胜从江东引入那些能写会算的账目好手,高明终于可以将剩下那些庸弱无能、尸餐素位之辈,给整顿和清退掉。

只要能够由此形成补充新血的长效机制,就算以后再没有这么多人选但在细水长流之下,也足以对周边势力形成潜在的虹吸效应。乃至由此触动和刺激体制内那些尚在其位的旧属官吏,从而在某种框架的约束之下,重新达成新一轮互相监督和竞争的动态制衡。

其他的不用说,当第一批下放基层的名单出来之后,根据负责城内善后事宜的张承业那边反馈,就连原本扬州府和江都县所属的吏员官属,在日常公务当中都变得勤奋和积极表现了一些,就连原本一些具有偷懒耍滑倾向的积年老吏,也难得自愿在衙门里加班加点了。

因此作为相应的安抚手段,高明也重新恢复并制定了足够年资的吏员,经过三年一度的考课和试判,转为末微杂品官的“流外铨”;并重设了流外九等和对应待遇。算是给这些底层实务出身的吏员,打开一个较大上升空间的口子,以为补充相对数量庞杂的低品官佐需要。

这样掉在鼻子前的胡萝卜、不进则退、不动就抽的鞭子、再加上其他不同来源的新鲶鱼都有了;三足鼎立的相对稳定架构也形成了,自己需要操心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逐步减少了。想到这里,高明不由朝着对坐当面,而正在查看最后一批名录的张承业和梁行审问道:

“却不知,继元和焕恭(梁行审字),你们是怎么看?”

“不瞒都衙,此番用意甚好,但是会不会太过操切了呢;其实尚可缓缓图之,也许就能够少一些动荡和非议了。”

面白无须却习惯摸着下颌的张承业,却是有些犹豫道:

“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只争朝夕啊!”

高明却是叹了一口气:

“这……还请都衙赐教?”

张承业却是微微皱眉道:

“继元啊,以你所见,如今这个世道将会变得如何?”

高明这才信手叩动案几,反问道:

“这……”

听到这句话张承业的表情微微一变,欲言又止:

“如今正当是大争之世啊!遍地烽烟,灾荒绵连,生灵荼毒,士民百姓哀号于野,大河南北、江东两淮,路倒填壑者不知凡几……”

然后高明却抢先打断他,并将言之未尽的心里话说出来了:

“如今,就连我高氏家门想要偏安自保于东南一隅,也不可求得反遭其祸。我怎么能不忧,又怎么能不急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