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末大军阀 > 第34章 来袭

第34章 来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然而,面对步步紧逼的淮扬军势,他麾下的那些老兄弟也是意见不一、显得难以调和。有的是建议赶快派使者前去解释误会,或又是厚币打点结交,以求对方退兵的妥协派;

也有的是直接莽上去不服就干、一决生死了事的鲁直激进派;或是以响度已熟悉的地利人和,步步为营派兵袭扰牵制以为疲弱敌势,再以城成为凭据最终决战城下缓图徐战派;

更有连着合肥城都没有必要守的,直接带着主要部属和家眷乘船推入巢湖,暂避其锋势以待将来的莫名其妙退让派;或又是急忙从淮西北部和江南寻找外援,坚守以待变化的所谓内外求稳派。

一时间各种面红耳赤地据理力争,都要把他脑子给吵炸了。因为这些人当中也包括他最亲近的妻弟朱延寿,和最好的结义兄弟田頵;一起戍边时的生死之交将队副李神福;也有他亲军校出身的爱将王茂章。

“老袁,这儿救赎你心眼最多,凡事想的周全。”

最后,杨行慜还是对着最后一位没有表态,而在一众议事的戎服、披甲军将当中,宛如鹤立鸡群一般清瘦硕毅的短须中年文士问道:

“不知,你又是怎么看?”

“退是不能退的,退了基业和人心就散了。”

袁先生慢条斯理地道:

“但是直接打,彼此悬殊甚大,也是少有胜算的!”

“举城扼守不管不问也是不妥,因为还有他人在外可为驱使,缓步蚕食根基。”

“寻求外援更是鞭长莫及,也解不了眼前的缓急。”

“这也不行,那也不成的,你还有什么指望?难道叫咱们一箭不放,刀枪不动,就这么乖乖服软求饶么?”

听到这里,顿时有人不耐烦道:

“自然也不是”

袁先生再度摇头道:然后就目光灼灼看着杨行慜道:

“我倒是有个初步的想头,却不知明府可愿率部至死地于后生,行险用奇这一次么?”

——我是分割线——

因此,当高明留下人手修缮故东关以为新粮台院的同时,派出的前锋快马加鞭沿着濡须水朔流而上抵达巢县的时候,所能见到的就只有逃亡得七七八八的百姓,以及若干被刻意留下来颤颤巍巍出来迎接的老弱病残。这就真很没有意思的场面了。

不过,倒也没有人会拿他们去泄愤。因为在充足的后勤保障和胜利带来的心气,再加上严明坐责的军法监督之下,已经没有人敢于或是愿意去触犯,高明初步树立自身权威后,所订立下“不得扰民”“买卖公平”的几条基本底线。

当然了,出于现实需要和传统惯性的原因,这个“民”的标准和高年也仅限在某个占据人口大多数的范畴之中。因为这个时代的天然局限性,你要是和这些大多数粗鄙不文的大头兵,直接说什么要“爱民”“护民”的道理,那他们只会表面上唯唯诺诺,背地里却抱怨你们这些大老爷真会玩。

但是你如果告诉他们,欺负那些骨头里榨不出几滴油的穷鬼棒子,没什么好处还弄得一身麻烦;不如去找那些有钱有粮,还有好女人的大户人家、缙绅豪族更有赚头;于是大多数人就一下子都能明白了;毕竟他们绝大多数也是底层百姓的出身,自然能够体会到这种差别。

而另一方面,因为时代传统的惯性使然,高明在以重整和严明军纪的过程中,已经变相将传统军队里常见的烧杀、奸银行为给禁绝掉了;但是就不能再剥夺掉大多数士兵们最后一点乐趣和发泄的途径——抢劫了。毕竟,这可不是后世那只用伟大理想和革命信念,不断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

而且就算是这支军队,在转战各地的扩红过程中,也是实行过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来宣传革命、发动和帮助群众。因此,高明也只是将无序的胡乱抢劫,给通过建立相对严谨的规章制度,变成责任落实到人头的有组织集体抄掠行为,以提高相应的收益比和减少附带伤害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