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末大军阀 > 第21章 论心

第21章 论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高明淡然忽悠道:

“那,老夫可曾有什么益处?是否还能真正登……”

高骈犹豫了下,却是忍不住问道:反正他已经似乎无可失去了,而如今生死安危也是变相操持于对方之手。

“你,还能指望什么,余生以来居高位而昏聩滥权,内不忠王事,外无任人之明,以致生民流离涂炭;最多也就多活几年以为效赎和补偿,确保死后重归轮回,不至于直接下阿鼻地狱而已。”

高明却是毫不客气打断他道:

“我自然不能给高公任何助益,但是至少能够令高氏家门重振于天下,乃至重新登临那贵不可言的高位所在。。”

这一刻,好容易从心潮跌宕中平复下来的高骈,却是觉得满嘴苦涩而充斥着荒诞不经;自己曾经所深信不疑的神仙中人,却是个所图极大,最终却害人害己的盗名欺世之辈;而疑似化身为侄孙的超脱之人,却又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而当高明重新出来,挥手让守候在院落外那些侍从奴仆重归的那一刻,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大部分东西了。至于还有更多的部分他也并不急于拿到手。这一方面是因为眼下自己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所限,还需要继续借助对方的名头和身份为过渡。

另一方面是这种迫不及待想要把所有一切,都抓在手里的吃相也未免太难看了;更有吕氏**的前车之鉴当下,很容易就引起新的忧虑和人心不安。所以高明还需等待时间逐步验证了自己的历史预见性后,才好让高骈心甘情愿、完完整整的交出来。

随后,来自节衙内一封由高骈亲手所书和用印的均令就此颁下。以告贴节衙外并城内各处街头、市口的木榜宣称,表高门硕果仅存的男丁,同辈排行第四十三的族子高明,为左金吾将军、权淮南道监察御史、淮南衙内都知兵马使、东南诸道招讨行营行军司马、江淮水陆发运副使等等;

此外一起被列入擢升名单的,还有一批追随高明讨逆有功,又一起比肩上阵杀敌过的将弁。比如巡河营教练使吕方,转任为胜锐军左厢马步军兵马使;广陵团结营后城都尉周森,改任骁雄右厢步军兵马使;胜锐军右厢指挥使卢师虔,则转为重建的五城团结兵副使;

至于右金吾卫左右翊府别将张直范,因为当先破阵杀敌的突阵首功,遂以保留本职兼领雄锐军副使,暂代缺位的雄锐军正使,督押左右厢各位兵马使、指挥使。算是高明身边这批被提拔位阶最高的一位。而原本巡河营副尉罗念,也得以从权授的衙前将,转正为衙前兵马指挥使。

也就是以例行酬功论赏的提拔升迁和交换基本盘的模式,基本安插并掌握住眼下城内建制相对完整,兵力最多的骁雄、雄锐、骁捷、胜锐等淮南四军,再加上五城团结兵。然后再通过他们为契机和介入点,以便日后对这些旧属部队更进一步的改造和重整。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另一批既没有什么太大过失和罪责,但也没有什么作为和表现的将弁军吏,要么被加以荣衔高升到清闲无事也无关紧要的位置上去;要么就在同袍的好心劝说之下,就此主动上书告老、告病回家,拿着以高王名义颁下的赏赐做个安乐闲人去了。

虽然出于求稳的考虑,一时没有办法对扬州城内相对复杂的军队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和大动作。但是短时间内用一批相对倾向和忠于自己的将弁官属,所构成的全新利益集团取代旧有的武人群体,也是这个时代任何一个新上位的方镇之主,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

此外,除了籍此从高骈那里拿到手的一份官属将吏的候选名单之外,高明还按照事先的计划再给自己找一个帮手,或者说是在政治上还算过得去的盟友。因此在颁布最新任命文书之后,面对被单独留下在节衙的张承业,高明开门见山道:

“我已奏请高王,表继元为权扬州都督府长史,自此勾当节衙判官事。。”

“元明!何至于此?”

张承业闻言却是有些失声道:

“有何不可?继元既有襄助讨逆之功,又有后事安定之才,真乃实至名归。。”

高明气定神闲的笑道:

“这,委实不合常例吧!我乃朝廷的内臣出身,远非正途……”

然而张承业依旧是神情恍然道:

“如今天下纷纷,被打破的常例太多,又何止于如此?天子堂前,就连商贾、奴仆之流尚得以节镇一方,你区区一个非正途的内臣算什么?”

高明却是正色坦言道:

“况且,这岂不就是为了朝廷大义和权威再临东南的权益行事;于公继元若不能挺身而出,岂不是辜负了朝廷的厚养和栽培了。于私,继元难道就忍心坐视眼下的大好局面不顾,让我埋没于案牍如山而无力再有其他作为么?”

“这。。”

张承业却是犹豫再三才道:

“可否令我秉明大人,以为定夺呼?”

“这也是应有之义,”

高明点头确认道:

当然了,高明给他安排的扬州都督府长史这个位置足够清贵尊崇,而勾当节衙判官事也足以发挥出相应的地位和作用,又有足够继续上升的提拔空间。却是在高明表示了初步意向后,由那位便宜叔公高骈所建议的结果。

毕竟,自从乾符末年天子西行之后,天下大小藩镇四十八路,分镇节度使三十七,观察使十,而防御使一。其中关内八镇的七镇,河南道的十镇,河东道的四镇,相继都献表投附了黄巢攻入长安建立的大齐政权。

因此为了剿灭农民起义军,远避剑南的大唐朝廷开始“藩汉将士赴难者,听以墨敕除官”,也就是把朝廷用大义名分所掌握的最后一点的人事任命权,授予了参与平叛的藩镇自己决定,而自此开始大肆自行委任官吏,直到唐朝灭亡也在没有能够收回来了。

可以说,大唐朝廷两百多年间所残留下来的大义名分,所形成的最后一点约束力和制衡手段也随之土崩瓦解;在此之前虽然屡屡有所藩镇自行继立的事件,但是无论是谁人在位都要想办法取得朝廷的认可和敕封,不然很难保证自身权柄和地位的正当性,而成为部下继续反乱和以下克上的理由。

朝廷甚至可以通过针对性的人事任命和高官厚禄,来分化瓦解具体的藩镇内部力量,乃至把那些桀骜不训的军头推翻掉,换上相对恭顺一些的人选;但是自此之后,这些藩镇就获得了自己封官许愿而将割据势力稳定下来的基础了。

因此,藩帅只要在相应的朝廷官职前加上署、行、权、兼、代、领、守之类的字眼,就可以名正言顺委以私人发号施令、颁行政务了。就像是曾经得势的妖道吕用之,就被表为权岭南节度使、行御史中丞。

而眼下高明兼有的一连串十几个头衔当中,含金量最高的也就是被惯常视为方镇“储帅”身份的,淮南衙内都知兵马使和东南诸道招讨行营的行军司马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