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绝对神婿 > 第161章 栽赃陷害

第161章 栽赃陷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杀!”

“兄弟们为了我大明,冲啊!”将士们奋勇杀敌从不感觉疲惫,为了能够加官进爵,“谁能拿了沈万三人头,朕重重有赏。”朱元璋一声号令,天下情头不敢,不从只得奋勇杀敌,只为活出什么生火的高光愤怒。又是一击“神北泉,”药物只能让沈万三暂时忘记疼痛,昔日兄弟今日学则长在乡间,为了拿自己的认可,竟然不顾当年的情景。。

比起身上的疼痛,心里更加疼痛。

“重八。”身份证上依旧记得他的名字,朱重八。哪怕这么多年过去,他已经是九五至尊,但是他还是以重八称呼他。

“我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朱重八,往事已去,又何必追忆?”“我们当真只能做敌人,而不是兄弟?”沈万三道。

老实说,要到几岁才开始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这类无聊的话题对我而言,根本不痛不痒的。不过,讲到我从几岁起开始不相信圣诞老人就是那个穿着红衣服的老公公时,我能确定地说,我根本打从一开始就不相信。

我知道幼儿园圣诞节庆祝会时出现的圣诞老人是假的,回溯记忆,还能记起周围的幼儿园小朋友都一脸不信任地望着假扮圣诞老人的园长老师。

即使没有撞见老妈正在亲吻圣诞老公公,机灵的我也老早就怀疑只在圣诞节工作的老爷爷是否真的存在了。不过,我却是过了很久以后,才发现外星人、幽灵、妖怪、超能力者以及运用特效拍成的动画里头,那些与邪恶组织战斗的英雄们并不存在这世上。

不,说不定我早就发现了,只不过一直不想承认而已。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是十分渴望那些外星人、幽灵、妖怪、超能力者以及邪恶组织突然出现在眼前的。

和我生活的这个普通世界相比,运用特效拍成的动画里头所描绘的世界,反而更有魅力。

我也想活在那种世界里!

我真的好想拯救被外星人绑架并关在透明的大型豌豆夹里头的少女;也想拿着雷射枪运用智慧与勇气击退企图改写历史的未来人;或者光用一句咒语就收拾了恶灵跟妖怪,再不然就是和秘密组织的超能力者进行超能力的战斗!

等等,冷静一下,假设我被外星人等等(以下略)那类的生物袭击,没有任何特殊能力的我怎么可能和他们对抗?于是,我便如是幻想──

某天,班上突然转来一个谜样的转学生,他其实是个外星人或未来人那类的生物,并拥有未知的能力,后来他跟坏人战斗,而我只要设法让自己被卷进那场战争就好了。主要战斗的人是他,而我则是追随他的小跟班。啊啊,实在太棒了,我真是聪明啊!

要不然就是这样。某天,我那不可思议的力量突然觉醒,就像隔空取物或精神念力之类的。而且地球上其实还有很多拥有超能力的人类存在,自然也会有一个组织专门收容这些人。不久之后,善良的组织便派人来迎接我,而我也成为组织的一员,共同对抗企图征服世界的邪恶超能力者。

不过,现实却是意外地残酷。

现实的生活中,并没有半个转学生转来我班上;我也没看过UFO;就算去了地方上常出现幽灵或妖怪的灵异地点,也连个鬼影都没有;花了两小时盯着桌上的铅笔,它却连一微米都没移;上课时死盯着前座同学的头,却怎么样也无法读出他在想什么。

我就这样边惊叹世界物理法则经常出现的现象,边不停自嘲,不知从何时起,我就开始不看电视上的UFO特别节目或灵异节目了。因为不可能会有那种东西……不过后来我也成长到仅对那方面的事情存有一丝留恋的程度。

国中毕业之后,我便从那孩提时代的梦想毕业,逐渐习惯这个世界的平凡。而让我还有一缕期待的一九九九年也没有发生什么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类依旧无法迈出月球到其他星球去。看这情况,在我还活着的时候,想从地球当天往返阿尔法人马座(Alpha tauri)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我脑海中时而幻想着这些事,终于也没啥感慨地成为了高中生──直到遇到了凉宫春日。

封神演义里并没有说明女娲是人身蛇尾,但中国传统神话里介绍女娲全都是人身蛇尾,就连她的哥哥伏羲,也同样是人身蛇尾,而且,她们还结成了夫妻!

神演义里并没有说明女娲是人身蛇尾,但中国传统神话里介绍女娲全都是人身蛇尾,就连她的哥哥伏羲,也同样是人身蛇尾,而且,她们还结成了夫妻!

很多小伙伴都会疑惑,女娲到底是人是妖,她是把自己当做人族圣母还是妖族大圣?

女娲娘娘人身蛇尾,证明她是个妖,而并非人。当然,纵然女娲娘娘是人类身体,但她心里,也没把自己当人,因为她是高高在上的圣人。

封神里,女娲娘娘的一两个无意间的举动,暴露出她把自己当做妖族大圣,而不是人族圣母。

一,纣王题诗亵渎,女娲杀不死纣王,而是派出狐狸精去迷惑他!

但是也因此引发了商周之争。那么战场是在人间,人类因此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无数人类因此丧生。

人类都有悲悯之心,绝不会看自己同胞如此死亡,可是女娲娘娘无动于衷。

二,狐狸精在附身妲己之前,一直在恩州驿馆吃人为祸。驿馆小卒说三年前这里便有了妖怪,证明狐狸精一直在驿馆吃人,吃了三年。

这三年时间女娲娘娘在干什么呢?她不管不问,任凭狐狸精吃人。

所以,传说女娲娘娘补天造人都是为了人类,或者她只是想要以此大功德成圣。

人族只是她无聊时的玩具,就好像人类自己眼中的阿猫阿狗一样,不是一个类别,没人心疼。

为什么周天子分封享国八百年,朱元璋也分封,明朝却不足300年?

分封制并不是起源于周朝,这种制度的源头到底是在原始社会,还是从首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开始,现代学者还争论不休。但很明显,提起分封制所有人都第一时间想到周朝,周朝属于奴隶制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分西周与东周,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犯了糊涂,在周王室已经毫无影响力的情况下居然想伐秦,结果自然失败,周朝灭亡,前后享国近八百年。

从夏商周到明清时期,没有哪个朝代比周朝的命数更长,分封制对周朝维护稳定起了很大作用,分封制就是封邦建国,诸侯像星星一样拱卫最顶层的周王室,被分封对象除了功臣以及先代帝王后裔、氏族部落首领、异姓贵族外,最主要的就是同样姓姬的王室贵族了,这种同姓一家亲的认知出现后,不管奴隶制王朝君主,还是封建王朝君主,都会给宗室特权优待。

朱元璋就是一个典型,他给了朱家子孙许多优厚的待遇,朱家王孙贵族可以不事生产,凭借着皇族身份吃喝享乐甚至肆无忌惮与民争利,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祸端。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苦思冥想怎么才能让大明的国运更长久,这时候就需要从前人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里取经,于是,朱元璋召开大臣会议,讨论主题是《论宋朝和元朝为什么灭亡》。

大臣们献计献策,踊跃发表意见,最后达成一致:宋朝元朝之所以灭亡,除了君王昏庸无道外,还因为他们都得不到宗室的拱卫,一旦生什么乱子,皇家内部居然没有可用之兵,只能依靠外姓,就像唐朝的节度使,后来不就对李唐皇室造成威胁吗?宋重文轻武,内有起义外有强敌,而赵家却没有可以对抗的军事力量。

,这就是教训。

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拍案决定“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朱家每个后代的花销都有由国库承担,而且为了避免出现前代的主弱臣强,朱姓皇子要被分封四周,可以拥有武装,必要时刻还可以调动地方军队,那些异姓将军战功再怎么高,也要受到亲王的辖制,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对异姓的制衡,可以避免皇族被异姓欺凌。

被朱元璋分封的藩王里,燕王朱棣就是最受倚重的一个,朱棣当年被朱元璋封为燕王,朱元璋想的是让儿子守卫北方,提防元人势力,而朱棣果然也没有辜负父皇厚望,乃儿不花就是败于朱棣之手,朱元璋对这个儿子的才能表示肯定,说“攘外安内,非汝其谁”,但肯定之外,朱元璋又有一层担心在内。

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分封是有百利无一害的,事实证明明朝分封也确实没有延续周朝那样的效果,与周朝相比,明朝享国仅276年,没有打破古代封建王朝寿命不过三百年的定律!同样是分封,怎么周朝的分封看起来效果要好得多,朱元璋的分封却一开始就显露弊端,导致朱允炆的皇位都被抢了呢?

其实朱元璋自己也猜到了,以朱允炆的实力要消除几个叔叔的威胁恐怕很难,所以他驾崩之前便不许藩王进京,“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这照样没能阻止朱棣在藩王的位置上起兵谋夺皇位,最后还成功了,我们可以说朱棣更精明,更有谋略,吃过的盐比朱允炆吃过的饭多,但朱元璋的分封肯定是最根本原因,藩王坐大了照样威胁皇权啊。

连朱棣自己也意识到这点,等皇位稳固后就着手削弱藩王实力,宁、谷、辽、齐、周、代、岷诸王相继遭到打压。我们不难发现:明朝的分封对皇室中心拱卫作用更小,对皇权威胁更大,周朝的分封,到西周末期虽然也对王室形成威胁,导致王室衰微诸侯壮大互相争夺霸主地位,迎来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时代,但前期还是利大于弊的。

从周朝建立,到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东周开始,说来也巧,这段时间刚好和明朝寿命等长,历经了276年。周朝的分封和明朝的比优势到底在哪?要探索这个问题,首先就得分析下相对明朝而言,周朝的几个特殊性。

在夏商周时代,还没有出现陈胜吴广,没有出现草根皇帝刘邦,没有出现接受禅让后就杀掉前代皇帝、破坏和平禅让制、改为血腥皇权交替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一言以蔽之,封建时代固然强调皇帝权威,但一旦皇权旁落,另一股力量取而代之是从上到下都默认顺理成章的事,百姓要的是日子过好,至于皇位上坐的是赵是李,是男是女都不那么重要,只有接受君权教育的臣子才会一个劲维护正统。

夏商周时期贵族享有绝对优势,上层资源仅贵族才有资格占有,这是从远古氏族部落时期起就形成的意识形态,平民奴隶绝没有起来反抗、随后推翻贵族取而代之的可能性,没有可参照先例,但明朝不一样了,自从秦朝建立,1000多年来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爆发无数,平民都有资格奋斗成皇帝,藩王有点野心简直是太自然不过。

而且,周朝的分封制是和宗法制相辅相成的,周朝的礼法不仅规定了人们生活起居、祭祀丧葬、婚姻等各项事务的标准,也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待遇加以区分,不同阶层的人享有的权利不同,凡事都要按礼来,这种规定潜移默化之间就深入人心,无论什么身份,其行为都受规范,这是一种促成稳定的手段。

礼乐文化取代了殷商之前流行的巫祝文化,在王室衰微的情况下,依然为周王朝续命。即使礼崩乐坏,在成熟的封建意识形态出现之前,诸侯之间依然要遵循礼,至少嘴上要遵循,这样面子上才能过得去,一昧喊打喊杀说我要把你们全干掉,完全不顾礼仪是会被群起而攻之的,秦国不就是因为地处最西边,风俗极度尚武,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不懂礼遭到鄙视吗?

这个优势明朝也是没有的,周朝的礼乐制度早就随着王室衰微分崩,后来的儒家礼法为皇权服务,三纲五常同样规范人们言行,但无论王朝怎么更换,儒家都能保持文化正统地位,儒家礼法可挡不住底下人想当皇帝的心思,更别说挡住燕王朱棣、宁王朱宸濠这种野心藩王。

从根源上说,周天子是“共主”,皇帝是唯一的天下之主,这两者性质全不相同,有道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周朝灭亡到明朝建立这千年间,生产力的进步早就不容许哪个王朝像周朝一样延续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治理模式了,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需要一个强有力统治集团,诸侯国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稳定。

所以朱元璋总结的前朝灭亡教训其实不是那么准确,最根源的问题,怎么会出在“前朝无分封”上呢?明明是人都要活不下去了,不起来反抗才叫傻。娱乐圈里最不缺的就是美女,各种类型的美女都应有尽有,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比如说刘亦菲身上就有一种清冷的气质,还被人们称为神仙姐姐,而杨幂虽然已经为人母,但她身上仍然有一种独特的少女感,每次的穿搭都能引起热议,也很吸引人的眼球。迪丽热巴身上有一种异域风情,受到了不少观众朋友的喜爱。

愿我后生,常为君妻,好丑不相离。

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

一、朱砂佛印

历史上鸿蒙初辟的时期,颟顸、野蛮、酷虐与巫术、卜噬、图腾一起,拥有着不可抵御的权势。有史学家把它比作恶魔,手指粗硬,指节稍稍用力地弯曲便有裂帛一样的声音传出来。许多无妄的生命在它的操纵下陪葬。在长达几千年的蒙昧里,文明被撕裂成片,然而它们学会包容,织成一张网,反过来将野蛮在潜移默化中同化。

月印臣想起上面这段话是在火车上,过了甘肃省境的界碑,透过车窗可以看见满片枯萎的红柳白杨和飞扬的万里黄沙。它们将荒芜之气延伸到了人类文明的边缘,如果这种人为的环境破坏是野蛮的蚕食,那么文明又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同化它呢?

她微微蹙起了眉,眉心有一块小小的暗红色的伤痕,仿佛一颗美人朱砂。

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导师都开她玩笑说她不应该学绘画的,应该报考古——她的长相象极了古代的女子:削尖的下巴颏,白净的双颊以及眉间的一颗“朱砂”。任谁看了都以为她生于古代!

她总是淡淡地微笑,像宋朝画中走下来裙裾盈盈的女子。宋画重在点染与皴墨,宣纸上面的痕迹教人看着心里也象晕起这么一层或深或浅的墨色一样。所以月印臣自己也觉得自己像幅在时光中慢慢湮开的宋画,淡淡的喜怒,淡淡的哀愁,仿佛普渡众生的佛,嘴角抿地慎重,叫人想不出它是愠是喜,是恼是乐。

这样情感不流于外的女子是不适合谈论感情的,她这样想。

她的手上有一条哥哥送的手链,青色的木质镂刻成七枚莲花的形状,五枚在正中,两枚居于两侧,用不知什么质地的黑绳串着,样子古朴美丽。这条手链在邮政局里面躺了一个多月,江和去帮了取了回来,他冲她开玩笑说“你哥哥真奇怪,这种东西也巴巴的寄给你”。没有谁看见月印臣发过那么大的火。然后她跟大学里唯一交往过的江和分手。她在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火,只是隐约觉得江和不应该亵渎了哥哥远远捎来的一份情谊。

也许在印臣的心里,逐酹一直是一位让人值得尊敬与景仰的神灵,甚至连她小时侯被逐酹失手打伤而在额间留下的一小块伤疤,她都觉得像是苦难中神为了解救她而留下的一枚泥痣,和着血液,变成暗红色的印记幻在她的身上。

江和因此说她不太正常。学艺术的人都不太正常,或许。

想起江和的时候她总是会扬起微微上翘的嘴角,笑一笑。

他是个开朗的家伙,喜欢把开朗的神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不是他硬将逐酹送的手链硬说成是骷髅的话,印臣也许不会和他分开。

骷髅?难为江和想得出来!

印臣摆弄着手中的青色手链,眯缝着眼睛看。

链子很沉,重量来自于那七枚莲花。她不知道有哪一种木质能够产生这么强大的压力,

还有一种淡淡的藿叶的香气。听哥哥说这种名贵的藿叶香只在古代西域才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

那么她也算是半个贵族了?

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盯着她的手,“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扑到旁边一个少妇的怀里说:“妈妈,我怕……”

她的母亲埋怨地看了印臣一眼,然后径自安W女儿去了。

印臣莫名其妙地坐在那里,一脸尴尬。怎么,她做了什么事吓到小姑娘了么?

火车缓缓地驶入敦煌站。印臣对母女抱歉地笑笑,拎着简单的行李准备下车。

小姑娘泪眼婆娑地看着她,问身边的母亲:“妈妈,那是魔鬼吗?”

母亲帮了擦干了眼泪,搂她入怀,喃喃道:“不是的,不是的,怎么会是呢?”

印臣愣了一下,看向手链,依然是青色的莲花,七朵。

敦煌是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

当公元4世纪的僧侣用瓦釜在此处雕琢出第一只浑圆光滑的观音手臂时,敦煌这个名字注定无法在历史的尘烟中为时间所泯灭。

印臣走出站台的时候,看见这座暮色中的古城在夕阳的笼罩下呈现一种金色的光泽,满地黄沙在背景之后添加了一些历史的风尘,让敦煌看起来像位迟暮的美人,虚无缥缈的薄纱遮住了她的脸,看似分明的轮廓让人产生欲窥其全貌的念头,神秘得令人揪心。

踏在她特有的沙质土地上,印臣似乎感觉到了一种隐秘的博大力量,将自己吸引在这片土地上。历史文化里遗留下来的生命残骸,奠基着这座伟大的城市。它们在夜风中化做一缕缕魂魄,带着依稀可辨的驼铃,向自己走过来。

她轻轻拨弄了一下眉梢上的发丝,看见出口处有个年轻的女孩,举了个大大的木牌,上面用青黑色的隶体书写着她的名字:月印臣,一看就知道是哥哥的字迹。

女孩看见印臣走近她,给了印臣一抹绝美的笑意。她说:“你终于出现了。”

你终于出现了?

为什么是“终于”?

印臣看向那张美丽得不食人间烟火的脸,一阵眩晕。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凤冠霞帔的女子,对自己决绝时哀怨的笑。

她说:“你终于出现了……”然后一扬手,一柄锋利的匕首就那样插进她的胸膛。印臣看见她的胸口的血液喷薄出来,接着是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奔上前……

女孩拉起她的手,说了句“走吧”。

她甩了甩杂乱的思绪,感觉到手掌中握着的是一个温热的实体。

“你怎么知道我就是呢?”

“因为你额间的红痣。”

印臣轻轻地笑了一下,问她说:“你叫什么?

“楼兰。”她回答,然后解释说:“就是历史上楼兰古国的那个楼兰。”

看印臣沉思的样子,她笑笑说:“你哥哥今天有事,拜托我来接你。”

“知道哥哥要我来有什么事吗?印臣迟疑地问。

楼兰美丽地笑了一下,并不回答。

她们赶往鸣沙山附近的一个小镇。印臣似乎记得那里叫做杨家桥。逐酹曾经在信中以极为激动的口吻告诉她杨家桥将有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至于是什么发现,他并不曾透露。

汽车以缓慢的速度行驶着,在这片几乎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土地上。也许历史的最初正是要在这样渊薮的姿态里追溯?

车窗外有一群嫁娶的队伍,为首的那名男子手中擒着一只鹰,苍黑的羽翼,锐利的目光,在他手中凛冽地站立,气势从容。新娘在媒人的簇拥之下跨过一个马鞍,随即男子手中的鹰也飞翔起来,张开双翅在半空中盘桓。

“这是敦煌古老而神秘的风俗。嫁娶的时候新郎要放生一只鹰,象征着‘鹏程万里’,而新娘入门时跨过马鞍,则意味着‘一生平安’。”楼兰柔美的嗓音传过来,印臣点点头,表示理解。

“这种风俗延续了很久吗?”她似乎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也许是古老的片段,也许是回忆的残桓,在一个空旷的沙地上,一片喜庆的红色泛滥。

“‘奠鹰’的风俗其实从先秦就开始出现了,有时候也会用雁来代替,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唐朝五代甚至更远。而‘跨马鞍’的风俗根据史学家考证大概诞生于唐朝初年。”

“你好象什么都很清楚。”印臣微微颔首,看向她。

楼兰的表情有一丝得意。“我的确什么都很清楚。”她说。

车窗外吹过来一阵风,拂乱了她们的头发。印臣伸手拨弄了一下发丝,奇怪头发总是拂上她的眉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