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装乖 > 第7章 在,

第7章 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话说乌江岸边,刘邦捧着项羽的人头正自得意洋羊,项羽的人头重瞳圆睁,须发皆张,只下得汉王刘邦魂飞魄散。项羽人头飞舞上天,随云中黑虎而去,尸身遁形不见,汉军上下骇然不已。此时韩信看透天机,说项羽显灵便是楚军气数已尽,他说垓下一战江东子弟兵尽数战死,若阴魂受日精月华之功难免日后成了气候,对大汉江山不利,建议刘邦三日后在乌江岸边举行祭天大礼,请天上炎帝老祖派龙族大军镇压江东子弟兵魂魄。刘邦对韩信言听计从,大喜不已。

三日后,乌江边高搭祭坛,祭坛之上香烟袅袅。

正是二月早春之时,风和日丽。

天近午时,刘邦在众人陪同之下来到祭坛前。他披散长发,赤足履袜,着一身白袍走上祭坛。韩信、张良、萧何、樊哙等人皆便服随侍左右。刘邦挽袍抬足,拾级走上台阶。

祭坛之上春风吹拂,八方神位皆香火旺盛,祭坛正中巨鼎香火更旺。

刘邦跪倒在巨鼎前,面南叩首道:“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帝在上,弟子刘邦今日在乌江岸边设坛祭天,请赐我大汉万民苍生风调雨顺,四海祥和,万里江山永固。”

“弟子刘邦,沛县人氏。邦生于乱世,壮年之时,秦灭六国,秦王嬴政一统天下为万民之主,称始皇帝。国家统一不易,始皇帝本应上承天意,下顺民生,为苍生求平安谋福祉,但此人强悍苛暴,他销兵徙民、焚书坑儒、酷刑峻法,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暴政如此,战国豪强仍在,岂能坐视不顾?故而,天下群情奋起,逐鹿英雄方兴。”

“邦本乡野粗鄙之人,幼年时我母在水泽之堤劳作,途中小睡之时梦神灵入怀。此时此刻,晴空一时大变,电闪雷鸣间浓云偕雨而至,我父见我母仰面而卧,一道磷光环绕其身。得此奇遇,我母怀胎,十月生邦。邦来人间与常人无异,惟左大腿之上生有七十二颗黑痣,宛若星罗棋布,不知是何征兆。”

“邦为泗水亭亭长之时,终于公务,奔波乡里。秦二世胡亥祸国殃民,为修皇陵劳役全国抓丁拉夫。邦奉县令所差,押解役徒赶赴骊山修陵之地。不忍役徒抛家舍业,有去无回,故而放他们各奔西东。众役徒见我慷慨,不愿离去,他们皆言邦乃真龙天子,必成大业,愿随我闯荡四海。”

“邦举义西行,于莽莽山野间有蟒蛇挡道,邦奋而斩之。及至黎明,遇一老妇人痛哭,她言她儿乃白帝之子,化作巨蟒守路,被炎帝之子斩杀。邦闻言甚是惊诧,莫非我真是炎帝之子,必取强秦而代之?”

“秦始皇东巡,于沙丘之地一命而亡,胡亥矫诏逼死长兄扶苏,逆天称帝,招天怒而人怨。大泽乡陈胜首倡起义,烈火便成燎原之势,项梁项羽举事于吴地,韩广举事于燕地,魏咎举事于魏地。”

“群雄克秦,惟项羽与我最强。义帝楚怀王与我等约定,先入关中灭秦者为王。邦奉命西行,一路设奇谋、安民心,延揽张良、郦生、彭越等大儒猛将,挥戈西进,直至武关逼迫咸阳。蓝田关外,秦三世子婴不自量力,邦三破秦军,占蓝田而引军霸上,秦都城阙尽在一望之中。那子婴知江山不保,素车白马以带束颈,出城受降,大秦帝国自此而亡。”

“强秦已亡,若遵义帝与群雄之约,邦当为关中之王,不料那项羽知我已灭了大秦占了咸阳,不禁恼羞成怒,誓要灭邦而独揽天下,设下毒计鸿门宴欲致邦于死地,幸有我家军师张良智谋超群,联姻项伯,解鸿门之危,救邦于不死。为避项羽锋芒,邦忍气吞声,虽为汉王却偏安一隅。邦火绝栈道西去,翻山越岭,还都南郑,其间得遇栋梁,有韩信将军弃楚归汉,千里来投。”

“韩信将军登台拜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助我还定三秦,兵强马壮之时出关东进。想来也是天命于我,邦东进之处,先有魏王豹闻风而降,后有陈平离楚归汉,陈平先生为邦六出奇计,居功至伟。”

“成皋一战,楚将曹咎自刎于水中,司马欣自刎于岸上,守军尽墨。项羽引兵与我来战,后虽定楚汉合约,然我华夏九州炎黄子孙岂能一分为二?天下合一乃邦夙愿,故有如今垓下之战,此一战天助邦兴汉灭楚,项羽兵败而亡,自刎乌江。”

刘邦激情澎湃,滔滔不绝说尽当下事,情动处眼含泪水。

巨鼎中一柱香烟直冲云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