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是汤世祖 > 第100章 吃我的饭,当别人的狗

第100章 吃我的饭,当别人的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应昭的动作还是很快的。

十一部的下属框架很快就搞起来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郡县这边,应昭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州郡(府)县乡村五个等级全面推行下来。

州设知州主官,废掉了州牧的名字。

刺史为佐官,设有左右刺史,从原本的监督工作转为正式的行政官职。

原本州是有从事的,但现在从事改为各州负责事务的十一个厅主官官衔。

从州牧变成知州,就意味着知州不存在军权,军权由都司负责。

都司指挥使,同知州衔,两者平级。

有文武了,就会需要监察官员,而监察官员就是都察院的御使们下派,州级叫做都察省。

郡(府)也是这样,每个州的州治叫做府,比如蜀州的叫做成都府,比如豫州的叫做洛阳府等等,余者都叫郡,并且缩小郡治范围,根据人口和地势重新安排了一波。

蜀州十六个郡,摇身一变变成了十八个郡。

郡设郡守,府设知府。佐官为郡丞和同知。武官为郡尉和府尹,直接听接受天策府和都司双重管理。

都察院下属机构为都察局。

县一级设知县,不再进行大小县的区分,如果县很大,那就看看升格还是在县里头划出更多的乡来分化权利就是了。

佐官还是县丞。县尉听从郡尉或者府尹管辖。

都察院下属机构为都察署。

乡这一级,暂时就是由农社直接接管,之后会有乡长、乡丞、虞矦(虞候)三个分别代表文官一把手,文官二把手,武官一把手。

虞矦下边就是各村的招讨使。

乡长自然对接村长。

总之框架是立好了,人还是缺乏,所以应昭没有直接推行科举,而是欢迎报名,管你是谁,只要有信心干好吏员的活儿,就来。

一时间,蜀中但凡能写会算的人,都选择尝试碰碰运气。

在半个月内,应昭成功招纳六百多名吏员,并且成功进行大同书教导,将他们快速投入应用,也让落户等一系列工作,得以推进,不至于停顿宕机。

“在野良才如此之多,世家垄断的地方,还真是令人唏嘘。”

应昭放下手中的报告。

他执政,自然需要文字内容写得快又好,别整那些弯弯绕绕,什么问题写出来,解决办法是什么也搞出来,有什么困难也说出来,能达到什么效果也说一下。

权衡一下,只要确定很值,他就协调人帮忙。

于是在这么半个月的磨合期内,应昭就发现了好些人不错,比如一个叫做杨宝贤的青年,氐族賨人。

他是一个混血儿,长久行走在山间野地,对于很多賨人的需求很清楚,所以对于一些賨人村落的规划建议,他直接提出了迁徙入成都。

賨人多居于山间,这个民族来历也传说很多,不过最可考的就是他们在东汉和三国大放异彩。

板楯蛮就是指现在蜀州境内绝大部分賨人了。

这群人也是悍勇,常常用长戈和木盾作为武器,是个十分厉害的山地步兵。

所以杨宝贤的意思就是,给賨人们一个军卒身份,整编他们为恢复神兵勇武之名,为陛下征战。

事实上賨人不事生产很久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