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直播看书出名了 > 58 思想恶魔(4)无尽困境

58 思想恶魔(4)无尽困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王寒亮出心理实验的变题,再次杀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现场观众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明白了一切,结果又一次懵逼了。

海外频道中,老外们大呼小叫。

“哦,老天!”

“这种题目真是太邪恶了!”

“这个华夏人很可怕!”

弗朗茨站在台上一阵凌乱,头皮都开始发麻。

大名鼎鼎的“桥梁困境”,在此实验中,与“列车困境”产生了本质区别的对此,区别到底在何处?现场学者给出了数据。

“0%选择把身旁男子推下去以拯救轨道上的五人,100%选择目视电车失控……”王寒按动激光笔,宣布实验结果。

哗!

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思想界掀起惊天骇浪!

心理学专家们目瞪口呆,为什么会这样?

“弗朗茨先生,这一次你选什么,还选择拯救数量多的人吗?”

“我……选择No”

弗朗茨看着对面淡淡笑着的华夏学生,第一次感到,自己仿佛在与一个恶魔同台竞技,他的心中泛起一丝恐惧,这抹阴影迅速扩大,吞噬了他的从容,冷汗顺着满是肥肉的脸颊流了下来。

“哦,弗朗茨先生,你改变了主意。”王寒平静的点了点头,“大家也都改了主意,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先前牺牲一个拯救五个,现在依然可以,但为何各位放弃了理性,不再采取行动了,区别到底在哪里?”

“难道,是因为没有亲手接触到伤害的对象吗?那么,我给各位换个条件:假如桥上有一个可开关的栏杆,只要我们打开栏杆,男子就会掉下去。是或否,请选择……”王寒给出第三变题,挑动着众人的神经。

无论是现场的学者,还是直播室中的观众,都感觉到了切实的恐怖,他们对自己的善恶产生了怀疑,他们恍然惊觉,自己竟然并不像以为的那样理智。

这到底是为什么?谁来解释!

“选择打开栏杆把男子放下去的0%,选择什么都不做的100%,弗朗茨先生,你呢?”

“我……选择No”

弗朗茨一脸苍白。

“那么事情就很清楚了,尽管不再让大家直接触碰对象,你仍然会产生抗拒心理。所以,我想问大家,还像先前一样认为拯救更多的人才是正确的选择吗?”

直到此刻,王寒才提出质疑,这种打击犀利无比,早已经在一个接一个问题中积蓄成气势,临驾于众人卑微的灵魂之上,刺痛人的思想。

“再换个问题,最初的假设中,那个躺在另一条轨道上的无辜者,是你的亲人,你又该如何决断?”王寒冷峻的目光扫视着全场,“好吧,看大家的反应我想我已经知道了答案,当然就不会选择去救更多人了,去他的什么价值,哪有亲人重要!”

“王,你设置出如此诡异的问题,仅仅只是为学界留下悬念吗,你自己最终又是否能辨析这一切,给出心理学解释呢?”弗朗茨颇具敌意的反问道。

王寒回头看了弗朗茨一眼,挑了挑眉,这个白人还想临阵反击,实在打错了算盘。

“弗朗茨先生,如果要成为一个思想家,你不能这么急躁,这场实验没有终结,你又怎么知道我无法解释?当然,我无法像您一样优秀,毕竟是自由文明国度的美利坚人,任何难题都不过是轻而易举,只需要排除所有的废话,留下两个数字,哪个多就选哪个,干净利索!”

王寒的话刺的弗朗茨满脸通红,王寒不收拾他,不代表没有脾气。

“好了各位,言归正传,到了思考的时刻了!”

“在第一个实验中,大家选择拯救更多的人,认为得到更大的善果才是正确的选择,这种立场被称为‘功利主义’。”

“大名鼎鼎的英吉利帝国思想家杰里米·边沁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所以我们会认为拯救更多的人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与我们的常识性认识也可以说是相一致的。基于这种立场,我们会把为了拯救5条生命而牺牲掉1条生命的行为视作正确的选择。这种立场下更加看重获救的人数,即便是将身材肥胖的男子推下桥的做法,也会被视作正当之举。”

“与之相对的,名留青史的德意志帝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他曾提出过影响力惊人的‘义务论’,以及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提出的观点,那就是著名哲思: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基于这种立场,我们会认为即便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拯救多数人的生命,但也不能以杀人为手段去做这件事。因此,任由列车冲撞过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论述有‘二重结果论’,这个理论认为:道德上的好行为偶尔也会带来副作用,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如果为了获得一个好的结果而有意地作恶,这就是不应该的。基于这一观点,面对到底是撞死5个人还是撞死1个人的紧急状况,拉动把手的行为,也许勉强能算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故意将桥上的男子推下去就是不正确的选择。”

“另外,牺牲的对象不同会给正义性带来改变吗?如果被牺牲的那个人或者被救的5个人里,某个人是我们身边亲近的人,你又会作何选择呢?抑或,其中有小孩或老人,你会优先选择救哪一方呢?如果是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和罪犯,你又会作何选择?”

“对于那些认为拯救5个人要好过拯救1个人的人,我假设被牺牲的那1个人是你的家人,通常人们都会立马改变自己的观点。原因就在于他们此时采用的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立场。”

“尼采并不以‘善’和‘恶’区分事物,而是以‘正常’和‘病态’作为标准。右脸被人打了还主动伸出左脸,这种行为就不正常。被绑的是自己家人,自然不可能将电车转向,这就是人性!”

王寒站在台上。

连绵不绝的论述,口若悬河,突然决堤,炸的几十个国家的心理学者瞠目结舌。

思想界将迎来一股暴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