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汉大忽悠帝 > 第574章 活吞虾米灌酒精

第574章 活吞虾米灌酒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疾病远远比看得见的敌人更强大,因为疾病本身就是最可怕的敌人。

陈登这个病会传染么?

自然也是会的。

通过粪口传播,如果谁喝了带有寄生虫卵的水,使其找到新的宿主,便会产生新的病患。只不过这个过程比较缓慢,即便是新的病患发病,也难以追查到传染源头。

怎么办?

难道都等着大家生一肚子虫子,再去“活吞虾米,灌酒精”?

防治,防治。“防”字在前,远远比“治”更加靠谱。孔子曰的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有鉴于此,刘汉少让相府牵头,召来卫生部,民政部,文教部,防灾减害部以及医学院和各个医院的名医,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如何提高百姓的卫生意识,降低疾病灾害的发生。

能够坐在这里开会的爱爱卿卿们,对于此次会议的议题还是很认可的,除了刘汉少是皇帝的因素之外,也是因为这些人里,没有谁会饿的要吃人肉,物质丰富了,大概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讲卫生。

再者,上边那句“圣人不治病”的话,也不是孔子曰的,而是出自《黄帝内经》,另外还有什么“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或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虽然有点搞不清楚他们究竟想治啥,但是有一个意思很明确,就是“防着点”!

但问题是,爱爱卿卿们认可讲卫生,百姓们一下子未必能接受,上回发起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运动,城管就被人骂作“管得宽”。陋习是因为贫穷、落后和无知而产生的,即便是洛阳百姓,吃饱穿暖才几天哪?假如大家连被子都没有,又上哪晒被子去?肚子饿的咕咕叫,面对半拉馒头,非要对他说先洗手,他不骂人才怪了。

然而,陋习本身也是一种顽疾,一旦染上了,真的很难治愈。

别的不说,两千年以后,物质丰富了,不缺吃穿了,可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电视里仍然得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说“勤洗手,多通风,少出门,戴口罩。”

洗手?

那不是幼儿园里,老师就教过的么?

可悲哀的是,就是有些人连这么一点点的小陋习都改不了。看着疫情肆虐,也恐慌,看着患者遭罪,也同情,可是到了自己这里,就是懒得洗手。病不落到谁头上,谁就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当然,也难长记性!

“再鉴于此”,刘汉少把张鲁和史老道也召来一起开会了,要他们宣扬“无上道法”的时候,告诉所有的信徒们,人人讲卫生,争做干净“人儿”。当然了,传道的时候不能用“讲卫生”这个说法,只能说信徒们应该常常“净手、净面、净心”,如此才显得对圣天尊足够虔诚。而且,身为圣天尊的信徒们,一定要听从他的教导,才能得到他的庇护,比如说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尤其是各种鱼肉蛋奶……

信不信?

讲科学不一定好使,但是圣天尊的话,信徒们是肯定乐意听的。

“还鉴于此”,这一次刘汉少可不打算再整那些轰轰烈烈的卫生运动,搞搞形式,走走过场了,而是想干一点实事,解决一些根本问题。

比如,建设供水系统,至少先让洛阳的百姓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咱们有蒸汽机,能把大船开跑了,给水加压自然也不是问题。

再比如,随着水泥厂的建设,水泥产量日渐增多,价格自然下滑,较为富裕的普通百姓也可以使用水泥盖房子了,那就应该大力推广民用沼气池。虽然这个玩意在人口密集的城里,究竟能否安全使用,暂时存疑,但是在乡村却有天然的优势,人畜粪便,庄家秸秆到处都是,既可以积肥,利用能源,又可以减少污物排放。

还有城市污水的净化系统,可以先找几处大坑,利用炉渣、石灰、竹炭,逐级过滤净化,什么时候水里能养鱼,不死了,再排放到河流里,或者直接灌溉到田地里去。

只不过,想要干成这些事儿,首先还得解决好管材问题,总不能都用搪瓷管吧?可惜咱们在北边,种不了橡胶树,不知道锡铁管行不行?

又于是,蒲昌、蒲元、刘资、徐宇、候奎等人也都被召了过来……

…………

洛阳这边正在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南阳那边却突然传来消息,说是发生了虏疮疫情。虽然南阳郡长诸葛瑾在疫情发生之初,便已下令,将所有患者集中救治,不许旁人随便接触,但是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新的患者还在增加,甚至连救治患者的医生与看护也出现了感染的情况。

消息传回洛阳,百姓有些恐慌,有些条件好的人家,为了躲避疫情,都想着要回归故里或是远走他乡了,由此可以想见,南阳如今的局势又该有多混乱。甚至有些爱卿也上书,劝刘汉少躲远点,比如去巡视一下幽州、冀州,甚至是辽州。然而刘汉少却觉得,上次并北地震,哥就没能和兄弟们在一起,难道这一次,南阳离洛阳这么近,哥还要逃吗?

大概他们汉朝没有人能比哥听过的传染病更多了,也不知道没有“鹿鹿鹿”和“地沟油”的加持,哥这副小身板能不能扛得住。

光熹六年,二月,南阳大疫。帝亲至,以慰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