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汉大忽悠帝 > 第568章 大河铺设功铭碑

第568章 大河铺设功铭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知道大家都想明白了没有,杨修杨行走突然在刘汉少身边“小声”提醒:“陛下,您可是汉正军的最高统帅,也是一个兵。您要是过桥的时候,他们必须也得给您免费呀!”

“对哟,哥也是一个兵。”

刘汉少随即又“很认真”地说:“以后哥来过桥,穿便服的时候,你们才可以收费,穿军装的时候,你们要记得给哥免费哟!”

…………

大河大桥的建成,不仅连通了洛阳与河内之间的道路,似乎也成了重要的一景儿,每天都有大量的洛阳、河内,甚至更远地方的百姓赶过来,去大桥上走一走,看一看,站在桥上望着气势磅礴的大河之水,体验一下头晕目眩的感觉。

然而大河大桥的热度还未消减下去,一件更为重大,乃至是旷古之事发生了,水利部正式启动了大河河堤改造计划。大河原本自然也是有河堤的,但是水利部这一次除了要将原有河堤加固加高之外,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要在河堤上铺设功铭碑。

当初刘汉少巡视河东的时候,就给曹操和夏侯惇吹过一个牛,要给大河铺石碑,甚至还说要把石碑做成工字型,勾上连下,变成一条石链,铺陈到河底去。能说出这种话来,肯定和当时喝酒有关,基本属于掐了别播的内容,但是在河堤上铺石碑……独眼部长夏侯惇不是已经来了么?

工字型的石碑制造不易,浪费材料,现在的功铭碑就像水泥砖一样,也是一尺厚,两尺宽,三尺长。

新的大河河堤,临河坡一共分为三层,层层之间留有四尺宽的石板过道,每层斜铺三块功铭碑,从上到下一共是九块碑,共计三丈之高。河堤每间隔两里便会有一个下河台阶,以便人们走上石板过道,前往寻找刻在功铭碑上的名字。

为了推动这个计划的实施,汉正军总需备部专门设立了两个大型采石场,调拨开采兵团,采石刻碑。两年下来,真的是制作了不少的功铭碑,当然,这也只能说明汉正军在这几年征战的时间里,牺牲的兄弟越来越多。

卢植、杨定,刘辟、李通,焦触、华子、张南、李乾……一个个熟悉的,或是不熟悉的名字,都刻在石碑上,有的刻录的还比较详细一些,有的可能只刻着一个名字,告诉人们,他牺牲在了哪里。

目前启动改造的属于大河河堤第一期,右岸孟津段,全长共计十五里。铺设上了功铭碑的孟津大堤,看起来既整齐又坚固,然而带给人们的却是哀恸与震憾。刘汉少带着众位爱卿缅怀过各位英烈之后,高节却站在一块功铭碑前久久不肯离去,因为那块功铭碑上刻的名字是“高大尚”。

两尺需要九块碑,两千尺就是近万人,大河河堤,何其之长,假如真是用功铭碑铺满的话,又需要多大的牺牲?看到这一幕的人们不敢想象,似乎每一块功铭碑都在喝喊着汉正军的铮铮誓言:“护我大汉,佑我百姓,心存节烈,精忠报国!”

百姓同哭,山河哀恸。

于是,这誓言也成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力量,他们的信仰。

于是,这誓言也成了大汉的魂魄!

每一个在河堤之上找到自己亲人的功铭碑的百姓,祭奠过后,便自发地加入到修筑河堤的队伍之中,那怕只是多担一担土,多抬一块砖。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大汉的皇后们,因为她们是来祭奠云大妞和姐妹们的。

因为连年征战,即便是一把骨灰,忠烈祠也已经放不下了,所以根据刘汉少的指示,又在缑氏山东南的少室山之中修建一座“大汉忠烈陵园”,里边修筑了一大批的忠烈塔。如此一来,忠烈祠也就名副其实的成了大汉英雄纪念馆的一部分,专门供奉殉国将士的名位,记录他们生前的功绩,而塔林则安放着殉国将士的骨灰,使英雄耸立如山,万古长青。至于说大河大堤上的功铭碑,也许这只是源于一个学渣的痴心妄想,却在“皇帝哥”的忽悠与各方配合推动之下,形成了一种新的风尚。

因为有“忠烈塔林”作为样板,已经有家族开始在谐和道的指点之下,选择山水优秀的地方建造自家的“宗塔”了,而人们得知即便不是殉国将士,也能够将已故亲人的功铭碑铺设在大河河堤之上的消息时,便将此视为荣耀,更视为一种对亲人最好的哀思。

就连曹操的老爹曹嵩,都对曹操说出了类似遗嘱的话,要他将来也把自己的功铭碑铺在大河河堤上,好让自己在天之灵,能够继续护佑大汉。使得曹操既哀伤又感动,同时暗暗寻思,陛下,究竟还有啥事,是您不敢忽悠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