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汉大忽悠帝 > 第243章 坑的旁边还是坑

第243章 坑的旁边还是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以,这一次的三件大杀器,当属洛阳铲“杀性”最重,三个增援团分别进入三城之后,便乘隙在城外大肆挖坑,一铲子下去,提上来的土都不带遮掩的,就堆在坑边上,除了城门外留着一条路,其他地方都是坑连坑,坑挨坑,坑的旁边还是坑,站在城头上放眼望去,好像土拨鼠总动员了似的。

刘汉少甚至还对跟着自己的弓弩团的兄弟们说:“看见那些土堆了没?你们应该在一些土堆上做好标记,表示远近距离,这样等胡奴进攻的时候,只要看到标记,就知道胡奴在多远的位置,才能更有效的打击敌人,少放空箭。”

胡奴不是没试过人海战术,大规模进攻,但是明知道每个小土堆旁边都有个坑,可战马跑起来,躲不过去啊,甚至有时候用人命把一大片坑刚刚填平,城里飞射出来的扎马钉铺天盖地,落在地上,效果也和挖坑是一样一样的。就算有走运的兵士,躲过了无数的坑,冲到城下,奈何后续兵力跟不上,也只能枉死城下。

陷马坑、扎马钉,好像在胡奴与城池之间设置了一道天堑,让一众胡奴望而生畏,很多人心理都留下了“坑影”,不管在哪儿,看见个小土堆,都会觉得旁边还得有个坑。

更可气的是汉军骑兵时时袭扰,也摸不准是白天还是晚上,有一回去卑发狠,决意不惜代价,用命砸也要砸开高陵,可是眼看着前边就要冲到高陵城下了,自己大军的两个侧翼突然各杀出一支人马,向着中军直冲而来,最近之时,距离自己不足百丈。

去卑慌忙调集兵马拦截,可是两支骑兵扭头便走。派兵前去追赶,眼看着一支汉军骑兵转身进入高陵,而另一支汉军骑兵则引着追兵向池阳而去,哪曾想,半路又遭到高陵方向赶来的汉军骑兵的夹击,使此路追兵大败而归。

一时之间,去卑也弄不清楚,汉军到底有多少骑兵部队。后来,不知道用了多少人命,才打探清楚,汉军就是这么两支骑兵,只不过先前是一路追一支,但是人家进入高陵的那一支骑兵是入东门,出西门,自己的一路追兵被高陵挡住了,可是人家却变成了两支骑兵合伙打自己一路追兵。

正当去卑一边暗骂汉人狡诈,一边想法子,怎么着也能给这两支汉人骑兵挖个坑的时候,万年方向也传来被汉军骑兵攻击的消息,于是,去卑嫌自己的厨子做饭不好吃,掀翻了食案!

…………

光熹元年,十月中,战事一度陷入相持状态。

胡奴聪明的发现,只要己方把大军抱成团,不主动招惹汉军,就不会受到汉军的攻击。但是,随即又发现,老这么闲着也不是个事,毕竟自己这帮人千里迢迢地跑过来,是想抢点东西捎回家,而不是来旅个游。

于是,呼厨泉向左冯翊东部派出两路兵马,各五千人,一路前往粟邑、衙县,一路前往莲勺、重泉。结果是前往粟邑的一路人马一无所获,而前往莲勺的那路人马遭到两支汉军骑兵的夹击,几乎全军覆没。

几乎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胡奴西路大军身上,连日攻击池阳无果,郭太再难劝服白马铜,而白马铜则想要绕过池阳,转而进入右扶风进行劫掠,但是,却在谷口遇到一部西凉兵马,依泾水而拒,阻挡住了白马铜的去路。

谷口,相传为“黄帝升仙处”,因为黄帝在这里接待过各路神仙,所以又称“明庭”,又因为东有九峻山,西有仲山,泾水依山而出,所以还叫“甘泉”,又又因为仲山之北寒凉,所以最有名的名字应该叫“寒门”!

但是白马铜压根就不想管这地儿叫啥,他唯一整不明白的是这里怎么会有西凉兵马?不是说西凉那疙瘩正在闹事,整天憋着劲找汉军掐架吗?这么说来,咱大匈胡兵马应该和西凉军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可以商量商量做盟友嘛。

守在谷口的是阎行与韩丹,白马铜派来使者就想问问是个什么情况,怎么还跟俺们大匈胡过不去了呢?让开点路,咱们一起去抢汉人不好么?结果阎行割掉了使者的鼻子和耳朵,让他俩肩膀顶着一颗肉球回去了。

“呸,呸!这帮西羌野蛮人,真是不文明没礼貌,连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都不懂!”

白马铜气得大骂不止,有心教育教育这帮西凉军,奈何阎行、韩丹所率兵马有两万多人,更有地利优势,使得白马铜干生气,也没招。

这些乱入的西凉军不仅使胡奴懵了个圈,就是汉军也震动非小。被王闹闹留下来守在槐里的牛敢探知西边出现大队西凉叛军之后,连忙向长安回报。一时无法得知西凉叛军此时前来的意图,戏志才也只得做好守御的准备,派曹性亲自率军进入茂陵,与牛敢互为呼应,守卫长安西大门。

随后,又有消息传回,说是西凉兵马已经兵分两路,一路两万余人,前往谷口,阻击南下胡奴,并且,高节高元帅的警卫团团督韩丹,也在此路之中。而另外一路近三万人,由韩遂亲自率领,打出的旗号是汉正军,兵武部,右部长,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