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中二宝可大师梦 > 第175章 没有透露姓名的大叔

第175章 没有透露姓名的大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长生记忆力很好,整本西游记,他都能背的下来。

当然了,讲故事并不是背书。

真将西游记原文背下来,也绝对不会是一个好故事,眼前这三人,估计都未必能听得懂。

苏长生重新梳理了一下,用网文的方式,卡着悬念讲出来的。

当然了,苏长生之所以给他们讲西游记,也并不是真的闲着无聊。

而是李元芳这个熊孩子,实在是太淘气了。

苏长生就捉弄他一下子而已。

……

苏长生等人,一路上游山玩水,走的并不快。

碰到名胜古迹,或者是有知名小吃的地方,他们还会停留个三五日再上路。

反正苏长生本就是个富贵闲人,也没什么要紧事要做。

松州,蜀王李恪将苏长生提出的两点,写成奏折上奏。

本来这封奏折和苏长生差不多同时上路。

结果苏长生他们才刚刚走到一半,奏折就已经进了长安。

李世民打开李恪的奏折,发现李恪先是汇报了一下最近松州的情况。

然后又讲述了自己当街办理公务,接受百姓告状的事情。

并且提出,可以在整个大唐推广这种做法。

以州为单位,每州的刺史,可以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在一个无遮拦,百姓可以任意出入的地方,专门接待有冤屈的百姓。

这个日子,可以定做刺史接待日。

看完这条之后,李世民心里不由一动。

这个办法,的确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啊。

刺史接待日真要做成的话,到时候,底层的官吏再要欺上瞒下,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不得不说,恪儿居然能够想到如此妙极,真的是长进了啊。

李世民继续看了下去,李恪又提出,松州正在征收秋赋。

但是因为损耗太大,而这些损耗,都出在百姓身上。

所以,李恪决定将税赋换成钱,然后将钱运送到长安之后再购买粮食入库。

这样一来,就能够节省一大笔的损耗。

并且李恪还提议,他在江南,已经试验两熟水稻成功。

再随着冬小麦的推广,以后大唐势必不会缺少粮食。

既然如此,朝廷可以试着以后将农税由收粮食变成收取钱财。

然后统一的,在距离长安近的,交通良好的地方收购粮食。

这样能够节省下大量的损耗。

这个办法,其实到明年就可以先试行。

从距离长安城最远的地区开始实行这个办法。

距离长安越远,路上的损耗就会越多。

如果换成钱的话,就能够节省下大量的钱财。

这个办法,又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利国利民的良策。

如果这两项政策都能落实下去的话,那么对大唐都有许多裨益。

恪儿,真的不愧是朕的麒麟儿啊。

不过,李世民有些纳闷的是,恪儿虽然文武双全。

但是这种利国利民的良策,满朝文武都没人能够想得到,没理由恪儿一下子就想到了吧?

对了,恪儿现在在松州,而苏先生——呸!——哪苏长生也在松州。

这必然是苏长生教给他的无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