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这个三国很核理 > 卷末小结

卷末小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结论。

第二卷终于写完了,能松一口气了。

别的不说,这一卷的质量,个人感觉比第一卷好了那么一点点。

嗯,给了五十九分吧,差一点就及格了。

想写的东西其实写出来了,只是碍于老于的笔力,有些地方还显得过于粗糙,这点以后会慢慢努力。

还有就是篇幅所限,没办法铺垫的太长太细,收尾的时候自然没有畅快感。

这个老于也没什么办法,网文就是这样,铺垫的太常,很可能铺垫时期读者就跑完了。

当然说到底,还是能力不足,望诸位谅解。

道理。

这一卷有一个章节,写得是各人眼中的道理,其实最能代表老于对那个时代的看法。

李儒眼中的道理,是还报有凭,也是老于最喜欢的四个字。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天底下最朴素也最为普及的道理。

仅仅八个字,却代表了数千年以来,普罗大众的价值观念。

在李儒看来,这大汉的世家欠他的,要还!

昨日之因,今日之果,本就没什么好说。

因果报应,本就是天理循环。

天若不予,那他便自己来取。

老于的大伯,也就是老于父亲的亲哥哥,家中排行最大,今年六十多岁了,但是可以称得上是晚景凄凉。

和妻子争吵多年,儿女对他不管不问,孤零零的一个人,每逢中秋过年,几个姑姑都感觉他很可怜。

但是老于却认为他没有任何值得可怜的地方。

倒不是说老于无情,只是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他早年间东奔西跑,去过全国很多地方,虽然没有伤天害理,但是对家里却少有贡献,对子女的教育的很缺乏。

那数十年间,他可谓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甚是潇洒。

而现在,自然到了他付出代价的时候。

他若不晚景凄凉,对那些年轻时便辛辛苦苦置办家业,为儿女操劳的人,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人家辛苦半生,你潇洒半生,

到老了,凭什么跟你落得一样的下场!

这就是,还报有凭!

刘备眼中的道理,是尊严,是功名,是大业。

刘备早年为游侠,年少意气者争相投奔,自然把尊严看得极为重要。

丁原不给他面子,他马上予以反击。

董卓哪怕没怀好意,但只要明面上以礼相待,他也客客气气。

这就是尊严。

投奔他的人,他率性坦诚,只为使人与他共谋大业,是以刘备麾下之人,多是一群理想主义的人。

为了聚集这群人在身边,刘备几乎任何代价都可以付出。

这就是他能成就功名大业的道理。

至于林朝,林朝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公平,太平。

一年的时间,从中山到雒阳,林朝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很多。

从最开始只想报个大腿乱世求存,到现在心怀天下,想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他成长了,也快成熟了,手段自然也狠辣了一些。

面对郑玄,卢植等前辈,他可以谦卑有礼。

面对田丰,关羽等同僚,他可以耐心解释。

而面对刘宏,何进这等级别的人物。他们的性命在林朝眼中,与平民百姓,也没有任何区别。

每个人价值不同,但生命本身是平等的,这是林朝一直坚持的信念。

所以他毒杀天子毫无压力,包围雒阳,嘴喷何进也只当是寻常。

他想要开一个太平出来,任何人挡在前面,林朝都会想办法将之铲除,不管对方是谁。

施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就是林朝眼中的道理。

至于剩下的人,关羽,赵云等人的道理是建功立业。

荀彧,荀攸等人眼中的道理,是匡主济民,实现个人价值。

最不济,林夕也想着战死沙场。

都有道理,甚至这些道理都有道理,但是却导致了不同的立场。

从古至今,从未变过。

地盘。

选择徐州,其实不是最理想的开局地方。

但益州写烂了,江东都是带投大哥,荆州又不想去,本来暂定的地方就是徐州和青州。

最后想了想,还是选择了徐州。

至于为什么这么选,后面会写出来,原因也比较复杂。

这里先提及一点,那就是不能离天子太近。

天子这玩意,放在袁绍,曹操手中是奇货可居,但是在刘备手中却没什么用处。

毕竟刘备身为宗室,有皇位继承权,只要自己地盘实力够大,天子已死,他可以马上登基称帝,从法理上,没有任何人会质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