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127章 八王之乱 续52

第127章 八王之乱 续5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陈寿一直赋闲在家,张华欣赏其才华,因而被举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出任平阳县令。

陈寿撰写了?诸葛亮集?,上报朝廷,后授职著作郎,兼巴西郡中正。

张华欲举荐陈寿为中书郎,荀勖因为厌恶陈寿,示意吏部改任陈寿为长广太守,陈寿以奉养母亲为由不就职。

公元278年,陈寿得到镇南将军杜预的举荐,朝廷授予陈寿治书侍御史,因母亲去世离职。母亲去世前遗言要葬在洛阳,陈寿又遭到非议而贬官。

公元280年,晋灭吴,统一天下,陈寿撰写完成?三国志?,共65篇,受到时人的称赞。

夏侯湛当时在撰写?魏书?,在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便销毁了自己的书,颇有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觉。

陈寿的?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共65卷,记载了从公元220年(魏武帝黄初元年)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60年的历史。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都是私人修史。

书成之后,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书中叙事简洁,很少重复。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的严谨,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

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当然,这部著作也有缺点,对曹魏、司马氏多有溢美之词。另外,全书只有纪和传,而没有志和表,算是一个遗憾吧。

公元297年,陈寿病逝,享年65岁。

张华

张华(232-300年)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相传为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

张华的父亲张平,曾任渔阳太守,父亲去世时,张华年纪尚小,所以张华从小靠放羊来养活自己。

同郡人卢钦比较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会成才,后来乡人刘放也对他青眼有加,将女儿许配给他。

生活稳定后,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品德高尚,也爱周济有困难的人。

张华起初并不为人知,他创作了?鹪鹩赋?,来抒发自己的政治观点,名士阮籍看到后,称赞他是王佐之才,张华开始获得很多人的关注。

于是,张华走上从政之路,一步一步做到中书郎。

公元265年,西晋建立后,张华被拜为黄门侍郎,封爵关内侯。

张华博闻强识,对很多古今之事了如指掌,武帝曾将向张华询问汉朝宫室制度等情况,张华都对答如流,还能在地上画出图样,时人把他比作春秋时郑国良相子产。

数年后,被拜为中书令,后加封散骑常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