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74章 偃武修文 续22

第74章 偃武修文 续2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司马昭想了想,觉得很对,应该从长远计,要征服民心。

公元263年,钟会欲在成都谋反,消息还没有证实,荀勖劝谏司马昭:“为稳妥计,还是应该早作戒备。”

司马昭觉得荀勖和自己想的一样,于是,司马昭带着皇帝一起出镇长安。

这时候,人心不稳,有大臣开始联想了,认为荀勖是钟会的从外甥,荀勖小时候在舅舅家长大,劝司马昭将荀勖贬出去。

司马昭这时候表现出的态度很坚决,他信任荀勖,甚至让荀勖和自己一起坐车,这个待遇很高啊,大家也就不在说什么了。

司马昭这个时候是聪明的,前线风吹草动,后方不能不稳了,不能打击一大片,坏了自己的大事。

荀勖在伐蜀的问题上,虽然不是很支持,但是,在看人上,他还是很准的,比如,他推荐卫瓘作监军,卫瓘在平乱后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公元264年,钟会之乱平定后,荀勖得到司马昭的充分信任,随司马昭一同回到洛阳,成为与裴秀、羊祜等人一起共掌机密的大臣。

同年,司马昭进位晋王,自己升官进爵,当然不能忘了自己的那帮兄弟,荀勖被他任命位侍中。

公元266年1月,司马昭接受魏帝曹奂的禅让,建立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

荀勖被拜为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事,与车骑将军贾充等人一起奉命制定律令。

公元271年,秃发树机能在西北叛乱,向来与贾充不和的侍中任恺、河南尹庾纯推荐贾充出镇关中。

荀勖明白一个道理,带头大哥如果不在皇帝身边,自己就不会有好日子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荀勖就对冯紞说:“如果贾公去了边陲地区,我们在朝中就会失去势力。”

冯紞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荀勖说:“现在太子的婚姻大事还没有定,如果让贾公的女儿成为太子妃,那贾公自然就不用去边陲之地了。”

冯紞说:“明白了,我们分头去行动吧。”

荀勖与冯紞一有机会就在武帝面前夸耀贾充的女儿,说:“贾公的女儿才色双绝,如果纳入东宫,成为太子妃,必定能辅佐太子成为一带贤君。”

武帝开始本来是反对的,打算让太子娶卫瓘的女儿,由于二人经常在武帝身边说道,后来终于同意了,于是,贾南风成为了太子妃。

贾充的女儿实际上不仅胖,而且貌丑,善于妒忌,关键还是个泼妇。

由于荀勖和冯紞经常在武帝面前说贾充女儿的好话,当时的朝臣都讥讽荀勖是奸佞谄媚之徒。

而荀勖其实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很懂音乐,修订的音律在当时很流行。

他与中书令张华一起整理古籍,还教习书法。

公元275年,荀勖与太保何曾,以及以故的太傅郑冲等人得以列名受祭。

可见,这人其实不仅有成就,名望也很高,只是结交的都是一些奸佞之臣。

公元279年,王濬上书请求伐吴,荀勖与贾充一如既往的坚决反对,可是,武帝这次没有听从他们的,随之,伐吴也取得成功,国家得到统一。

西晋统一后,武帝把精力放在享乐上,同时,也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由于太子司马衷比较愚笨,武帝考虑清理太子当政后的障碍,首先就是同姓诸侯王的问题。

很多大臣都认为应该让诸侯王回到封国去,武帝也专门就此问题询问荀勖。

荀勖认为,诸侯王大多担任各地都督,若让他们回到封国,朝廷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就会削弱。

而且,分割郡县,充实封国,被迁徙的百姓会怨声载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