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70章 偃武修文 续18

第70章 偃武修文 续18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又做了巨型火把,又长又粗,灌上麻油,放置船头,遇到铁索,就点燃火把,慢慢将铁索熔化,这样,战船就畅行无阻。

灭吴之战的第二年二月初三,王濬攻克西陵,俘虏吴国镇南将军留宪等一众将领。

初五,攻克荆门、夷道二城,俘虏吴国监军陆晏。

初八,攻克乐乡,俘虏水军都督陆景,吴国平西将军施洪等投降。

王濬从益州出发,一路上兵不血刃,夏口、武昌的吴军,都没有做什么像样的抵抗就投降了。

王濬率领水师继续东下,直指吴都附近的三山,吴主孙皓急忙派遣游击将军张象率领10000多人的水军抵御王濬,结果,张象还没有打就直接投降了。

孙皓及众臣听说王濬的水师旌旗蔽日,威势极盛,都吓得要死。

这时,吴国的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建议吴主向王濬投降。

孙皓眼看大势已去,只好采纳二人的建议,向王濬投降。

递上降表,言辞恳切地说:“我向您投降叩头认罪,我祖先在汉室分裂之际,乘机占有江南这个地方,凭借长江天险与魏国相抗衡,晋国建立后,广施德政,而我却偏安一隅,没有认识到晋国才是天命所在。现在又劳烦您的大军,风餐露宿,来到这里,吴国上下很是震惊,在这关乎命运的关键时刻,希望能沐浴天朝的阳光雨露。现派我的私臣张夔送上我的玉玺、绶带,听凭处分。”

3月15日,王濬率军进入建业城。

孙皓按照投降的礼仪,驾着素车白马,袒露肩膀,捆住双手,衔壁牵羊,大臣们穿着丧服,士人们抬着棺材,率领着伪太子孙瑾等一众人,到达王濬军营门前。

王濬亲自为吴主松绑,接受了玉壁,烧掉了棺材,将孙皓送往洛阳。

王濬接收了东吴的图书簿籍,封存了府库,完成了接收东吴的各项工作。

晋武帝很高兴,派遣使者慰劳王濬的军队。

王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离不开杜预的支持,杜预不贪功,大公无私,一心为了大晋。

我们知道,最初,王濬的军队攻下建平以后,应该受杜预的节制,到秣陵(今南京)后受王浑节制,这是武帝的诏书要求的。

可是,杜预比较信任王濬,也比较看好王濬,杜预到达江陵后,对手下各位将官说:“如果王濬能攻下建平,就已经建立了威名,应该顺流东下,不应再受我节制。如果攻不下建平,则我也无理由节制他了。”

王濬到了西陵后,杜预就写信鼓励他说:“将军摧毁了吴国西边的屏障后,便应当直取秣陵(今南京),讨伐几代来为患的吴国,解救吴国民众于水火之中。然后,再从长江向北入淮水,度过泗水、卞水,溯黄河而上,率领大军回到京城,这将是亘古未有的盛事。”

有了杜预的鼓励,王濬精神大振,立即向武帝上表杜预的想法,并附上杜预的书信。

即便有了杜预的支持,王濬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王濬快到秣陵时,还是斗志昂扬的,梦想不久自己就可以成就伟大的功业,心情也是愉快的。

可是,此时,王浑已经派使者给王濬送来了书信,要求王濬暂停进军,到王浑军中商议军情。

为什么王浑要求他暂停进军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