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63章 偃武修文 续11

第63章 偃武修文 续1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刘寔还认为:“如果大家都能保持谦逊加强自身修养,谦让的人就会多起来,谦让的人多了,即使想守着贫穷不做官,也不可能了。如果大家明争暗斗、趋炎附势,想让别人对自己谦让,这就如同想朝前走却向后倒退一样。”

显然,刘寔对官场的情况观察的很透彻,剖析的入情入理。

通过刘寔写?崇让论?,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了。

西晋至建立后,一直执行宽松的刑法。

淮南王的国相刘颂是个法律方面的专家,他就借助这个事情给武帝上书,顺便也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的建议和想法。

刘颂说:“陛下一直对刑法宽松放任,想改变这种状况比较难,因为,这种局面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过来,去用严厉公正的标准治理国家,这确实要等待合适的机会。”

他认为要想矫正世风,救治时弊,应该一步步走向政治清明廉洁,慢慢整肃不良风气。

刘颂打了一个比方,水中行船,河水湍急,想直接把船划到对岸渡河很难。

但是,可以顺着水势慢慢朝前划,一点一点地朝着自己要去的方向,然后就能渡过河去。

刘颂回顾历史,自从西晋立国以来,到现在25年了,整个国家却并没有比以往更加兴旺。

刘颂认为,武帝虽然很圣明,还没有摆脱战乱时期的那些弊端,来成就初心所设想的强盛,并把它传给后世,这是一件让人忧虑的事情。即便以后基业或许不安稳,那么责任还是在陛下。

刘颂继续说道:“我听说为了江山社稷打算,不如分封亲属与贤能之人。当然,应当审视、考虑事情的发展趋势。如果诸侯王服从正义而行动的话,这些诸侯王的力量足以护卫京城;如果他们包藏祸心,他们的力量又不足以独立地有所作为。这件事情要处理好还是很困难的,陛下应该和通晓古今的有智之士,一起好好的筹划一下这件事情。”

刘颂接着举了周代、汉代的两个例子。

周代的诸侯,如果犯了罪,就会遭到惩罚,最厉害的莫过于放逐,但是,其爵位不会取消。

而汉代的诸侯如果犯了罪或是没有儿子,那么他的封国也就随之失去了,也就是爵位也没有了。

刘颂建议现在应该改变汉代的弊端,遵循周代的旧制。

这样,下面稳固,上面也就安定了。

刘颂还打了一个比方,把君王比喻为太阳。

他认为,由于天下太大,要处理的事情又太多,而君王却极少,就像天空和太阳的关系。

这个比喻用来说明什么呢?

刘颂认为:“圣明的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要自己掌握最根本的因素,把具体事务委托给手下去办理,也不是什么好逸恶劳,而是国家的实际情况适合如此。”

刘颂还认为处理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很难区分好与坏的,只有随着事情的进展显示出了成功与失败的迹象,这个时候就容易区分功劳与罪过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