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52章 偃武修文(公元280-290年)

第52章 偃武修文(公元280-290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吴国的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了,司马家族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终于迎来属于西晋的大好局面。

可惜的是,司马炎在统一之后,没有吸取西周分封、和汉初分封的教训,继续分封诸王,骄奢淫逸,注重享乐。

尤其是诸侯王拥有自己的军队,逐步坐大,中央政权逐步被削弱,埋下了很多的隐患。

第一节偃武修文

吴国灭亡后,西晋上上下下欢庆了好一阵子,该封赏的封赏,该加官进爵的加官进爵,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公元280年9月,贾充开始搞事情了。

贾充想效法古人,多次请求武帝去泰山祭告天下,简单说,就是封禅泰山。但是,这时的武帝还比较清醒,拒绝了。

历史上泰山封禅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在晋武帝之前的那么多帝王,也只有秦始皇、汉武帝及光武帝三个人。

秦始皇不用说,统一中国,统一货币、文字、法律及度量衡等等,历史功勋巨大,无人能比。

汉武帝也很牛,西汉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终于在刘彻的手里,变得强大无比,开疆拓土,把袭扰汉人的匈奴人打到比漠北更远的蛮荒之地,再也无力南下,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各族人民的联系。由于连年战争,国库开始空虚,百姓生活困苦,武帝也因此下过罪己诏,承认穷兵黩武对百姓并没有好处。但是,武帝的确为西汉的后代子孙打出了一片安宁。

光武帝是东汉王朝的开创者,最大的贡献在于统一了全国。东汉统一之后,过了很多年,大臣提出去泰山封禅,武帝拒绝了,后来,自己又反悔了,经过暗示,大臣们才会意。因此,光武帝这封禅有点勉强,就历史功绩来说,我个人不觉得光武帝有这个资格。

为什么这么说呢?

汉武帝是泰山封禅次数最多的人,高达8次,而且他提出过封禅泰山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天下一统。第二、天下长治久安。第三、必须不断有吉祥的天象出现。

大臣们第一次劝进光武帝封禅时,他比较理智,认为天下虽然一统,但是,天下并没有很太平。因此,他告诫大臣,如果谁再歌功颂德就罚他剃光头发或是放逐到边疆开垦荒地。这样把大家拍马屁的路堵死了,可是3年后,自己内心又很后悔,不得已又给大臣一些暗示,然后去泰山封禅。

当贾充多次提出希望晋武帝去封禅时,司马炎还是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的,刚刚统一全国,还没有做到长治久安,更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值得夸耀的,因此,拒绝是很明智的。

这年10月,青州刺史胡威去世。胡威去世前觉得晋武帝对官员的治理比较宽松,建议武帝要加强对官员的管理,以章明法度。

西晋统一后,将全国的州郡重新统计,共有19个州、173个郡,共有户籍2459840户,约1400多万人。

晋武帝对统一后的机构、户籍等情况经过分析后,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来管理国家,可惜,思路出现了偏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