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东方梦工厂 > 第四百三十四章 扩大传媒帝国

第四百三十四章 扩大传媒帝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金庸自嘲而笑,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转移话题道:“听六叔说,阿凡你在报业也是大有作为?”

看来还是卲大亨有面子!

王子凡谦虚道:“只是小有成就。”

金庸道:“《苹果日报》一天的销量也有几万份了,在香港各大报纸中。可以排上前三,这可不是什么小成就!”

《苹果日报》的运营手段。金庸知之甚详,这份报纸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走完《明报》几十年的道路,靠的就是炒作明星绯闻,这种手段,金庸不屑去做,降低了《明报》档次。

王子凡觉得金庸语气有些不对劲,把到嘴的话咽了回去,临机应变道:“査叔叔的《明报》才是香港报业的泰山北斗,我一直希望《苹果日报》像《明报》学习,可惜报社周主编反对,这件事就搁置下来。”

金庸淡淡道:“六叔和我谈过了,他希望你能接手《明报》,不过《明报》是我半辈子的心血,不能草率行事。”

王子凡郑重道:“不瞒査叔叔,我对《明报》的确很感兴趣,当然了,我也不希望査叔叔为难,我愿意出最高价收购。”

金庸问道:“如果我把《明报》交给你,你打算如何管理?”

王子凡明白这是金庸对他的考验,畏畏缩缩反而会失分,不如大胆的赌一把,想了片刻,坦然道:“管理模式不变,《明报》还是按照老路子来,我希望金庸先生担任《明报》名誉主席。”

金庸忍俊不禁,这不是故意讨好他,也亏大名鼎鼎的王子凡能说的出来!

王子凡趁机说道:“其实我很佩服査叔叔,《明报》成立的时候,一穷二白,全靠叔叔一根笔杆子渡过难关,想当初《苹果日报》刚刚成立的时候,三个月亏损了三百多万,差点让小侄失去信心,之后看了査叔叔的创业经历,才坚持下来。”

这是王子凡恭维之词,他家大业大,不要说三百万港币,就是三千万、三亿,他也亏的起,不过金庸的创业经历他的确看过,1959年,查良庸出资8万,沈宝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每日出版一张。创刊初期,沈宝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省作他们的助手。尽管他们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还是一步步滑向“声色犬马”之路,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明报》的老员工都记得他当年辛劳的身影,一方面经常要通宵写稿,另一方面又为经济问题苦恼不已,一段时间他要靠典当来维持《明报》。

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那时,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天星小轮已停航,要改乘俗称“哗啦哗啦”的电船仔渡海。

每当他们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早已停航,只好改乘电船仔渡海,但每次要等齐六个人才能开船,船费比较便宜。如果要即到即开,需要包租费三元。他们夫妇宁愿捱着深夜凉飕飕的风等待,也不愿包船过海。

“《明报》有今天,很不容易,无论是名声还是意义,都不是《苹果日报》能比的。”王子凡感叹一声,悄悄观察金庸脸色,暗暗兴奋,对方好像松了口气!

金庸的确露出满意之色,王子凡看上明报,他喜忧参半,现在放心了!

王子凡暗自高兴!

看吧!

千穿万穿还是马屁不穿!

文化人更喜欢马屁!

金庸笑道:“你能明白最好,《明报》和《苹果日报》定位不同,《明报》销量是八万份,读者大都是精英人士,这和《苹果日报》截然相反。”

“査叔叔说的是,《明报》一贯秉持中正的立场,这是大家公认的权威报业。”王子凡平复激动的心情,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淡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