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 > 第142章 李世民设监察司,我真不行啊!

第142章 李世民设监察司,我真不行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父皇,不行不行,儿臣不行的。”

“这什么监察司,一听就是工作繁忙,会累死累活的一个岗位。儿臣闲散贯了,真干不了。父皇,你要不考虑下那啥……魏大人就很不错,敢直言犯谏;或者,或者程将军也可以啊,一身武艺,谁要不服,就揍得谁服气。”

“总之,儿臣是真的不行。”

李奇这番话,落在群臣眼中,完全就是高风亮节。

瞧瞧啊!

咱们争死争活的,人家殿下根本就不想做。

殿下心中,是真正的没有权力的概念啊。俗,咱们还是太俗了。首先就落了下沉,抱着这样的心态,怎么能把监察司做好?

嗯,的确还是陛下慧眼识人。

这个岗位,非贤王殿下莫属。

不过,李世民倒是深知,李奇这番表演,绝对不是作秀。

这小子是真不想干。

不过奇怪的是,这小子今天怎么这么早来上朝了?

难道不是为了这件事?

李世民沉下脸:

“奇儿,你是不愿为朕分忧、为朝廷出力?”

这又是哪儿的话?

李奇百口莫辩,然后道:

“不是,父皇。你知道我的,我真的不能上班,就是饿死也不能去上班。每天衙门点卯,儿臣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百官呢?”

“朕许你不用去衙门点卯。”

李世民这算是破了例了。

为的就是把李奇忽悠上船,这个位置,也的确是李奇最合适。

放其他人来,总有短板。

论办事的能力和机灵百变,这太极殿上,就没人比得过李奇。

论自身手段,李奇的武功更不用多说。

一个能带三百将士,进入突厥王庭绑了突利的人,能是笨蛋?

李奇瞪大眼睛:

不用点卯?

老李你这不是属于抬杠吗?

只见李奇愁眉苦脸的道:

“父皇,其实这个工作把,儿臣觉得,太子殿下也可以干。太子殿下刚好可以借此磨炼磨炼,将来接过江山社稷,也不至于没有经验。”

嘶!

殿下啊,你这什么嘴巴,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陛下如今正值壮年,什么接过江山社稷,你这是在盼望着陛下驾崩吗?

果然,李承乾的心被吓得快跳了出来。

他连忙跪下:

“父皇恕罪,二弟年幼无知,出言不逊。”

李奇:“怎么不逊了?”

这要是换个人,李世民绝对要惩戒一番,关个紧闭什么的,好好反省一下。

不过他知道,李奇素来如此。

没大没小,异想天开,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真要和他一般见识,李世民一准能气死自己。

只听李世民道:

“无妨,你二弟是个什么性子,朕自然清楚。”

“太子,你可愿担任监察司的指挥使?”

这个问题,再一次让李承乾吓了一大跳,他有些犹豫。

一方面,如果能担任这个岗位,那么无疑会和满朝上下甚至地方大员,都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如果自己真这样做了,只怕会被人弹劾结党营私,这……

该怎么选?

“儿臣……儿臣但凭父皇吩咐!”

李世民略微有些失望。

从决断这一点上来说,李承乾就要比李奇差一些。

如果刚刚,李承乾真的愿意大力争取,那么李世民也不是不可以把这个位置给李承乾。

但是现在……

真要给了李承乾,那么这个监察司,只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只听李世民一锤定音:

“朕意已决,监察司即日起成立,贤王李奇任指挥使,统揽监管大唐中枢、各州府大小官员,有临机调动各地府军、城防军之权力!”

啊这……

老李你这是不讲道理啊!

哥们都说了,真不能干。

哥们要造船去,要出海去,谁爱跟你们天天在这一个池子里面混啊?

李奇欲哭无泪:

“父皇,此事还能再商量商量吗?”

李世民面露不悦:

“怎么,你要朕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出尔反尔?”

额。

不敢。

李奇偃旗息鼓,然后趁机道:

“父皇,你要儿臣干这趟差事也成,儿臣有个条件。”

你小子可真是会谈条件啊!

满朝上下,你也不打听打听去,又谁敢威胁朕,和朕谈条件的?

也就你小子还有几分能耐,要不然,朕就直接把你丢国子监别出来。

说起国子监,昨日这小子的试卷也太吓人了。

突厥竟然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这小子不是奇葩,是妖孽。绝对不能让他跑到突厥去,要不然他一时兴起,真想和李靖玩两手,岂不是要糟糕。

李世民压住脾气:

“什么条件,你说。”

李奇笑眯眯的道:

“父皇,儿臣想在扬州府设立一个船坞。”

“船坞?”

李世民被李奇的话给绕晕了,这频道切换得太快,有点来不及拐弯啊。

刚刚咱们不是谈吏治改革的事情吗?

关船坞什么事情?

李奇饶有兴趣的道:

“不错。父皇,眼下我大唐的战船,还太小,水上作战能力也一般,远航能力就更不用说了。儿臣想造出大船,然后出海,去探一探世界各地的风貌!”

“要知道,天下之大,大唐只是一小块而已。”

群臣皆惊。

大唐已经很大了好吗,周围便只有突厥和吐蕃、高丽等几个国家,和大唐一比,不足以相提并论,怎么可能大唐只是一小块呢?

李世民眯着眼睛:

“你是说,海上还有其他国家?”

李奇很认真的点点头,然后道:

“当然。父皇你想,前不久来的那个波斯商团,便离大唐有数万里之遥,在更遥远的地方,肯定会有其他不同的国家,至于是什么国家,就有赖于儿臣去探索了。”

李世民总算是听明白了。

这小子一准又不知道从哪听来的消息,想要造大船?

也行。

朕便如了你的愿,朕倒要看看,你能造出什么大船。

李世民沉吟一会儿才道:

“朕许了。”

“你要人要物,都可以和工部尚书段卿商量着来。”

“不过,当务之急,是想把你监察司的担子给跳起来。朕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朝廷的吏治改革,朕希望,在突厥平定之前,朝廷的吏治改革就要宣告结束。”

“有没有问题?”

这么爽快?

还给人给物?

老李不得不说,你办事还是挺大气的。

既然如此,你帮我,我帮你。船坞的事情OK了,那么你要吏治改革……改革就改革吧,哥们也帮帮你。

李奇当即道:

“没有问题!”

这四个字,让不少人心里一个哆嗦。

日子怕是不好过了啊!

这天,要变了啊!

散朝!

朝会之后,李奇刚刚回到王府,便迎来了第一位访客。

吏部尚书高士廉。

算起来,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也就是李奇的舅公,辈分摆在这儿,李奇自然是以礼相待。

“殿下,微臣冒昧来访,还望殿下不要见怪。”

李奇亲自给高士廉沏茶,然后笑着道:

“舅公说的哪里话,你能来我这儿,我高兴还来不及。”

“怎么,看样子,是有大事情要告诉奇儿?”

高士廉见这孩子知书达理,颇为懂礼,心中受用。

他微微叹了口气:

“殿下,你今日既然揽下了监察司的活儿,日后,微臣这边,只怕少不得要麻烦殿下。这份吏改草案,殿下肯定还没看过吧?”

李奇接过草案,也没看。

他笑着道:

“我这是逼上梁山……啊,你不知道梁山啊,通俗的说,我是皇命在身,不得不如此。舅公啊,这吏改,还得是您老人家来主持大局,我嘛,就打个酱油……哦,就看看热闹就好。”

高士廉一听,亡魂大冒。

可不敢这样啊!

你要是这样,回头陛下数落起来,肯定是我要遭殃啊。

高士廉连忙道:

“殿下,微臣这还指望着殿下呢。殿下文韬武略,想必是已经胸有成竹了,其实吏改不麻烦,无非就是推进会遭到很多艰难困阻,但是只要铁血手腕,必能一朝功成!”

“舅公是要我杀几个人?”

李奇问得直白。

高士廉心中一个哆嗦,杀什么人啊。

陛下也没让杀人啊。

他想了想,道:

“殿下,当务之急,是先筹办起这个监察司。”

“吏治改良,一定是自上而下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小。殿下执掌监察司,百官莫敢不从……”

李奇摆摆手,直接打断道:

“舅公,你到底要说什么?”

高士廉怔了怔,啊对,我要说什么来着。

害,被你给大乱节奏了。

只见高士廉捋了捋,然后道:

“殿下,微臣今日前来,是想告诉殿下,这朝堂上下,百官之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以宰相为首的守旧势力,更是占据近半壁江山……”

高士廉娓娓道来,把朝中各条线职能部门的关系梳理了一下。

同时,对朝中几位大佬的关系也分析了一通。

现在既然由李奇来统揽这件事,那么李奇就有必要知道这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个时辰后。

李奇长叹道:

“舅公,我现在终于明白,在太极殿下,你为什么这么爽快的就赞同父皇的提议了。合着这的确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啊!”

高士廉讪讪的笑道:

“此事对微臣来说,是烫手。”

“但是对殿下来说,绝对是信手拈来,毫无阻滞的!”

李奇点点头,然后道:

“行了,我知道了。”

“事有千难万难,但是只要开了头,就不难。这事的开头,就从筹建监察司开始。七天之内,我便会成立监察司衙门,坐镇长安,监察天下!”

李奇说这话时,不由自主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连带着高士廉也备受鼓舞。

等送走高士廉后,李奇才静下来细心想着这整件事。

不好弄啊!

奇了怪了,这样一桩繁琐无比、关节众多的工作,老李怎么会交给自己?

别不是和唐台喝多了,脑子短路了?

“二哥!”

正当李奇深思苦思的时候,一道俏皮的声音响起。

李奇吓了一跳。

转过身,看着李丽质,有些犯难的道:

“丽质啊,你怎么还在二哥府上?”

“没事,要多回宫去看看母后啊,她可是非常惦念你。”

李丽质并不买账:

“哼,二哥你是不是想赶我走?”

“呐,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我哪一个字,说过要赶你走。呐呐呐,武姑娘也在这,你让武姑娘评评理,我是这个意思吗?”

李奇指着武如意,叫天屈。

武如意尚未开口,李丽质便挽着武如意的手臂,道:

“武姐姐,你说说,二哥刚刚是不是就是那个意思?”

武如意:?

你们兄妹俩,行了啊。

这是人干的事情吗?

你们闹个小别扭,就喊我来评理。我怎么评?不管评谁,都会得罪另一个人。

武如意只是微笑着,不说话。

这种时候,扮哑巴是最佳选择。

李奇跟着笑了笑,道:

“行了丽质,二哥正为吏治改革的事情伤脑筋呢!”

“我要改革?”

李丽质脱口而出。

李奇敲了敲李丽质的头,道:“这个时候,倒是会耍小机灵了啊?”

反倒是一旁的武如意秀眉微蹙,欲言又止。

李奇看了出来。

直接问道:

“武姑娘有话不妨直说。”

武如意沉吟了一下,试探着道:“殿下,朝廷要改良吏治?”

李奇似有深意的看了武如意一眼。

然后淡然道:

“不错,如今朝廷冗员严重,机构臃肿。很多人尸位素餐,站在那个位置,却不为百姓办实事,吏治改良,便是为了一个更高效的朝廷。”

武如意点点头:

“这是一件好事,殿下为什么伤脑筋呢?”

你个小姑娘家家的,懂个屁。

正是因为这是一件好事,所以才伤脑筋啊。如果是一件坏事,那就直接咔嚓咔嚓,人头滚滚,就把这事给办完了。

李奇叹了口气。

“朝廷的架构、各部官员乃是从大唐立国之初,就沿袭下来的。”

“很多人,都是武德年间,太上皇在位时就任的。”

“这个时候去动他们,一来,显得父皇薄情,不念太上皇的旧情;二来嘛,那些势力盘根错节,彼此都有利益牵连,弄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武如意耷拉着小脑袋,似乎在思考李奇的话。

李奇甩甩手:

“算了,我和你们说这个干嘛,你们啥都不懂。”

却听武如意突然抬起头,道:

“殿下,这其实无非就有两个关键。”

“一是手腕,二是人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