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320章 兑换新币,聋老太太最有钱

第320章 兑换新币,聋老太太最有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320章 兑换新币,聋老太太最有钱

李平安告诉李平静说周父也没什么大病,就是有些缺乏营养,可能是在监狱里吃不好、喝不好,还要担心王顺等人报复,心理上也不是很好所致的,以后加强营养给他多吃点儿好的就行了。

周父有些不相信。

他认为李平安是在敷衍自己,毕竟他们是直接来李家而不是医院,就算是李平安帮他看了病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李平静也有这样的想法,她甚至认为公公的病有些偏重,弟弟根本就没有把握将他的病治好。

即便是费尽心力的将公公治愈也得不到多少好处,治不好还要遭受埋怨,弟弟肯给他开药才怪!

李平安这么说,连李林都不肯给周父诊脉了,直接说让他回家养着就行了。

周父知道事不可为就离开了。

李平静迟疑着问道:“平安,我公公真的没什么病?”

“从脉象上看确实不是很严重,至少各个脏器尤其是脾胃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损伤,如果让他吃些好的,加上天气渐渐暖和,他的身体应该是可以有所好转的!”李平安说道。

李平静以为自己听明白了。

弟弟的意思是说周父的病不是太严重,至少没有到危及生命的地步。

就算女儿不这么想,周家的人呢?真要是儿子让他们花了大钱还没将周父治好,别人不知道,赵氏肯定是要心存恨意的。

再加上其他日常开销,家里只有周胜一个人有工作怎么行?

李平静就想起了大年初三到娘家串亲戚时母亲徐氏和她说过的话,说是区里要办什么会计速成班,学的好了没准儿就能找一个不错的工作。

她一点儿也不担心。

侄子也是母亲一直在照看,秦淮茹有自己的工作当了甩手掌柜,母亲照顾的不是很好吗?

自己将儿女交给公公婆婆肯定也行的。

会计速成班培训一两个月,到时候就分配到区里的各个公私合营单位。

说什么周父没什么大病,其实就是不想管而已。

徐氏叹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李平静还在要给孩子喂奶要吃好的,周父要补充营养也要吃好的。

李平静越发的认为弟弟是在为了逃避责任而粉饰太平。

负责接待的一个会计模样的人询问了几句,李平静还真的都答上来了,又让她写了几个字,算是录取了。

周父急忙答应。

李平静很是激动,回去之后就将这件事情告诉丈夫和公公婆婆,几天后开学,学习一两个月以后就能有工作。

周家人都挺高兴,赵氏看着儿媳妇说道:“你要是也有了工作,将来咱们家的日子就好多了,最少也是个中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花的钱也不多,前前后后也就二十来万块钱。

一家人包括周胜在内都很支持。

再加上周父出事儿以后她一直管着周家的钱财,虽然周家没什么钱,但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还真不少。

到那边以后医生依旧是询问既往病史,想要知道是不是周父以前得过什么大病,现在是后遗症。

“不管周父身上有没有蹊跷,我是不打算管了!”李林开口说道:“就算是他到轧钢厂医务室找我,我也不也不会给他开药,让他找别人吧!”

周家父子一听说做X光检查要百十万块钱立即就愣住了,找了个借口说要回家拿钱就溜之大吉了。

周家父子依旧是不放心,他们又到同仁堂找中医诊断了一下,中医帮他开了几副补药了事。

他们是背着李家人到其他医院给周父看病的,周胜也不好意思到李家借自行车,只能找别人借了。

她将这件事情和家里人说了,还要公公婆婆帮着照看两个孩子。

可是。

对此。

医生建议周父先做X光检查,主要是要弄明白是不是结核病早期,肠胃有什么特殊性病变。

从医院出来,周胜给父亲出主意说不如去苏国红十字医院那边看病,李平静生产的时候就在那家医院,医院不收检查费用,一百来万块不就省下来了,而且苏国红十字医院可是有苏国专家坐诊的,人家的医术不比京城医大医院的医生差。

周父以为人家是问他以前的事情,估计和李平安要问的事情差不多,就将自己这一年来的遭遇以及自己腿伤的情况都说了。

“看样子他们是不太相信你啊!”徐氏说道:“我看平静也不是太相信,八成周父还是要到别家医院去看病的!”

也许是为了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人家还说要是学习成绩优异能够独挡一面,没准还能去大厂里当会计呢!

周父还真没有到轧钢厂医务室找李林,而是让儿子周胜陪着去了京城大学医院。

她是小学毕业,识字的。

也就是说他身上还是有病的。

倒不是父母只支持李平安上学而不支持她。

周家更加拮据。

她上学的时候正值抗战时期,李平静见到小鬼子就哆嗦个不停,害怕的厉害,上完小学就没再上初中。

李平静没再多说什么就离开了。

识字。

周胜带着父亲到了苏国红十字医院,人家也帮着周父做了X光检查,也没乱开药,只是给他们

开了一点儿抗寄生虫药,那个时候主要是一些抗蛔虫的药物。

李平静到区里报名了。

周父这個样子短时间怕是很难找工作了。

“去就去吧,我也只能这样了,仅仅是望闻问切而已,我要是让周父到六院做X光检查她们会情愿吗?”李平安说道:“要是让她们花费百十万块钱做检查,结果却没查出什么特殊的病,那个时候她们心里更不情愿,没准儿还会恨我呢!”

“你们都放心吧!”李平静说道:“我肯定会努力学习的!”

能被选上参加会计速成班,她还是很高兴的,为此特意到李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徐氏。

徐氏也很高兴,她也希望看到女儿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

正好。

李平静回娘家的时候贾张氏也到李家串门了,她还告诉徐氏一个消息,说是过年以后易中海夫妻两个吵了几回嘴,动静还不小,连她这个对门邻居都听到了。

易家的事情徐氏可不想管那么多,听过就算了。

不过贾张氏听说李平静报考了那个什么班还通过了,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找到工作,这家伙心动了。

大家同在一个四合院儿,多少年的邻居,李家的情况贾张氏能不知道?

李平静只是小学毕业而已,还不如自己儿媳妇儿呢!

刘悦不但是小学毕业,听说还上过几天初中呢!

李平静这样的都能被录取,更何况是她儿媳妇儿刘悦?

贾张氏勉强和徐氏母女两个说了几句就离开了。

回到四合院儿家里,贾张氏就和刘悦商量起来,想让她也去报考会计速成班,要是被录取了,刘悦不但有工作,还可能是代表公家这方的会计,说不定就能将户口迁到城里。

这件事情四合院儿里的邻居们都议论好些天了,刘悦是知道的,不过她没把握自己一定能被选上,所以一直没去尝试。

这回贾张氏算是把她忽悠了。

连李平静这样一个小学毕业的人都能选上,何况是还上过几天初中的自己?

李平静能行,她也能行!

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的儿子,刘悦自然是要过去试试的。

她非常自信的去了。

结果却出了茬子。

会计速成班也不是无限招人,而是有一定名额的,开始的时候考试题目简单,几乎是符合条件就行。

刘悦就晚了那么几天,结果可就不一样了,考官问的问题有些刁钻了,问了刘悦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

刘悦哪里答的上来?

盘算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不等人家拒绝,说了一句:“我算不出来。”

她就这样离开了。

回到家里。

贾张氏满心欢喜的过来询问事情怎么样了,刘悦冷着脸说道:“谁说人家考官只是走个过程的?我去的时候他们提的问题可刁钻了,别说是我,就算是东旭怕是也回答不出来!”

晚上贾东旭下班回家的时候刘悦将考官问的问题说了出来,贾东旭也是吭哧半天没有回答上来。

“我都好几年不上学了!”贾东旭说道:“这么刁钻的问题我怎么可能答的出来?”

“可能是李平静走了狗屎运碰到一个简单的问题!”贾张氏开口说道。

她还是不想承认李平静比自己儿子、儿媳有学问。

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了。

建国几年已经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

国家财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连续几年收大于支,国家商品库存、黄金储备也连年增加,货币制度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

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货币制度,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一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一万元。

这套人民币的主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分”、“角”,货币符号为“”。

第二套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两种形式,其中纸币共有11种面额,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圆、贰圆、叁圆、伍圆、拾圆,而硬币则有壹分、贰分、伍分3种面额。

提前十来天,街道和居委会就开始下发通知,新版人民币下月一号开始进行兑换。

不仅仅是要兑换老版人民币,黄金也可以进行兑换,政富负责回收。

建国初期,国内黄金储备少的可怜,这几年不断的没收官僚、旧政富遗留下来的黄金,也不过是积攒了一百多吨而已。

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儿,郭嘉一直是鼓励用黄金兑换人民币的。

随着第一套人民币的落幕,郭嘉日渐稳定,黄金的流通将会越来越少。

百姓们还是愿意将手里的黄金兑换成新版人民币的。

当时市面上主要流通的黄金有两种,小黄鱼和大黄鱼。

小黄鱼重一两。

大黄鱼重十两。

五百克为一斤。

一斤十六两。

所以小黄鱼

是三十一克,大黄鱼是三百一十克。

以当时的黄金价格,每条小黄鱼九十万人民币,大黄鱼九百万人民币,兑换成第二套分别是九十块钱和九百块钱。

不过。

李家没有黄金。

金价和李平安没关系。

他和秦淮茹仔细盘算了一下,手里还有五千多万块钱。

李平安思索着说道:“淮茹,咱们将五千万块钱存到银行里吧,用你的名字!”

只要将钱存到银行,取的时候自然是新版人民币。

秦淮茹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丈夫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找了个时间,李平安带着秦淮茹将钱存到银行了。

将钱分开存在秦淮茹名下一点儿主要是为了避免自己日后要是去取钱的时候让人生疑,总是从一个人的存折上存取钱,次数多了也许就会让银行的人记住自己,李平安可不想让人因为这种事情记住自己。

李林和徐氏手里只有几百块钱,徐氏要给儿子,李平安却是摇摇头说道:“算了,还是都换成新币你们留着吧!”

这套人民币很特殊。

由于当时国内印钞技术和能力不够,又缺少高档专用印钞纸,因此面额三元、五元和十元的人民币均由国内设计,委托苏国代为印刷,故被称之为苏印“三种票”。

在市场上流通了九年以后,因整治原因在市场上停止流通被郭嘉收回,因此,这样的纸币在民间的数量十分稀少,后世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其中。

三元纸币是我国唯一发行的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

收藏价值更高。

李平安让家人将手里的旧币都换成新币,还悄悄和秦淮茹说了这套人民币的特殊价值。

当然。

他不会说日后会和苏国闹不愉快,这种钱币收藏价值会升高,而是说下次再印制新钱币的时候郭嘉实力肯定会由所增长,不会再让苏国印刷了,这套钱币可能会成为绝版。

“照你这样说,第一版已经成为绝版了啊,以后会不会也很值钱?”秦淮茹看向丈夫问道:“咱们要不要也存一点儿?”

李平安点点头说道:“也行,咱们手里的几百块钱就别换新币了,留着吧!”

“咱妈手里的钱都换了!”秦淮茹说道:“我们手里的钱还是留着吧,听你这么一说,往后但凡是发行新币的时候我都稍微留一些,就算是留念吧,纪念咱们一起走过的岁月,就算是将来不怎么值钱,咱们老了以后再拿出来看看也挺有意义的!”

第二套人民币要发行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各家各户都在收集旧币准备换新钱。

特别是贾家和聋老太太家,他们两家的动作更大。

贾家是因为老贾死了,贾张氏也不敢保证老贾藏钱的地方她都知道,带着儿子、儿媳两人将家里翻了一遍,别说是犄角旮旯,就算是见个老鼠洞贾张氏都想看看里面有没有藏钱。

结果,将贾东旭手里的钱连同她和刘悦那点儿私房钱都算上也只有一千多万而已。

聋老太太有点儿特殊。

她年纪大了,早年藏钱的地方差不多都忘了。

这回和以前又有些不同,她听说兑换新币以后黄金差不多就禁止流通,没有用武之地了,所以要将手里的黄金也兑换成钱。

本来。

她以为隔壁李家人都不在,刘海中、许富贵家的人又不会刻意注意到她,自己可以随便折腾了。

哪里知道闹的动静太大了。

中院儿的易中海夫妻、贾家人都过来帮忙,连徐家、刘家甚至是何雨柱兄妹两个都过来看热闹了。

大家亲眼看见聋老太太从屋子里翻出大把大把的法币、金圆券、鬼子手票等各种没用的钱币,还有三根大黄鱼,几根小黄鱼,第一套人民币不知道有多少,但怎么着也有两三千万块吧!

大家都傻眼了。

敢情。

四合院儿里最有钱的是聋老太太啊!

她手里应该有几千万块钱吧!

除了她。

就算是易中海手里也不过是有四千来万块,这还是易中海坑过托里的结果。

大家都不知道李家究竟有多少钱,也想象不出来,一致认为聋老太太是四合院儿最有钱的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贾张氏心里想道:“房东就是房东,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手里居然还有这么多钱!”

就连易中海看着都眼红了。

这么多年过去。

他们夫妻一直以为聋老太太当年卖房子的钱早就被自己或者她儿子挥霍完了,谁能想到她手里居然还有那么多钱?

事发突然。

易中海、贾张氏这些人闯进聋老太太屋子里的时候她都没有来得及将黄金给收起来。

好几根金条摆在那里,谁不眼红,谁不嫉妒?

“往后你去后院给老太太做饭可以,但是别再傻乎乎的给她贴钱买菜了!”易中海叮嘱妻子道:“人家比咱们有钱,用不着我们帮忙!”

一大妈急忙点头说道:“我明白了!”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