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姝丽 > 第7章 找到赚钱的办法了

第7章 找到赚钱的办法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提议通过的如此容易,这让姝丽狠狠松了口气,一直担心乡亲们会舍不下旧屋,或者思想固执,无法接受新的改变。殊不知,这群住过避难营,领过赈灾粮的村民眼里,姝丽的提议无非就是建一个小型避难营让大家群居生活。本来就家徒四壁,,只要能吃饱,换一个环境生活也没啥。

姝丽毫不矫情的由吕奉背着,跑遍了村后这片山林,又大概测量了一下村子东边那块荒地的面积,统计劳动力,可用农具等等。前后在一块大木板上用木炭画了几幅清晰明了的分工图。这分工图一出,大家才真正安心下来,文人孤傲清贵,能为女娃请来夫子的家庭,都是世家大族。这样家族培养出来的女子,见识眼界定然是强过普通人千倍万倍的,现在龙首村就有这样一个贵女子愿意帮助大家,众人只需要听从吩咐,默默做事就行了。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内心充满希望的村民们干劲十足。

村民统计结果出来了,全村二十三户总计48人,18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的壮劳力男子有14人,女子16人。孩童7人其中四个女娃三个男娃,最大的九岁最小的3岁,四十五以上六十岁以下的老人十人,四个阿公六个阿婆,六十岁以上的唯赵阿婆一人。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上战场的丁男,且都十死无生。战争残酷,好在已经结束,随着朝廷里各种新政的出炉,科技的发展,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便利好过。而这座远在边塞用血肉换来如今安宁的城镇,却早就被遗忘在尘埃里,任其自生自灭。

姝丽让吕大娘,李大娘,张婶子负责做饭,今天先拿三斗糙米熬稠稀饭在拿一斗粗面粉蒸点馒头。一斤面能做八个左右的馒头,一斗十二斤,能蒸百来个馍馍了,配上稠粥,饱腹是没问题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嘛。

一切分工明确后,姝丽成立了五个小分队,分别是带领七男八女砍树队的大队长吕奉,二队长是张婶家的张二娃,他带领剩下的十多个属于壮劳力一列的村民到处拆房梁,找木料收集茅草等。中老年队的队长是力气堪比吕奉的翠云,刨除煮饭三人组的吕大娘,张婶子,李大娘。翠云这三队长手里还有四个大爷三个大娘可用。第四分队就是孩子王赵流云了,村里小孩子们由他和赵阿婆看顾着。

姝丽带着翠云小分队来到荒地这里。这边荒地占地约五亩,都是脆岩石,上面有一层一寸高的薄土,完全被荒草覆盖。姝丽让三人割出三米宽呈正方形的隔离带然后准备用火烧。还未割完,赵流云领着一帮小孩过来叫他们吃饭,大家闻言欢呼着往回走,边走边大声呼喊山上砍树的人们回来吃饭。翠云嫌姝丽走的太慢了,直接将她扛起就走。被个女子扛在肩膀上的姝丽很无助,同为女子这力气也忒大。。。。

到吕家时众人已经拿着粗碗自觉排成一排领食物了,满满一碗稠粥,两个馒头,小孩也可以领一个馒头。领到的人三三两两蹲在旁边的屋檐下大口大口的吃着,暖暖的食物入腹的感觉太好了,馒头也好吃的紧。实在没吃饱的还可以再领一个馒头,但大家都很自觉,主动将余出的食物让给壮劳力。

姝丽也领了同样的食物后准备找个地方开吃,李大娘拉住她从围裙里摸出一个煮鸡蛋塞过来,她也不推让接过来就吃。慢慢喝着还没熬溶实的糙米粥就鸡蛋馒头,这口感很粗糙,有点像在吃麦饭,比野菜糊糊好了无数倍。

乡亲们吃完饭后干劲比先前还足,因为大家得到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不是画大饼,这让人们对姝丽的话充满了信心。

姝丽除开负责做饭的吕大娘,李大娘张婶子素娘四人,其余七位大爷大娘们外加先前的三人都带去村东边开荒打地基。他们得在木料拉下山前将这里整理出来。赵阿婆和流云负责看管孩子们。其他壮劳力则是分成了两波,一波在村里拆卸那些还能用的房梁木料,一波继续上山砍树,这是个体力活,出发前姝丽让吕大娘多蒸了一锅馒头让他们带去。

熊熊大火呼啸而过,杂草里的小动物被烧的噼噼啪啪响,深秋的枯草不经烧,不过一刻钟这片荒地就露出了原来的地貌。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地面还挺平整的,扯掉黑糊糊的草根,下面就是脆脆的赤色的岩石,红页岩。

这岩石一出,姝丽激动的心都在颤抖,地理课上讲过,这种岩石可以烧红砖,没有土砖重,却比土砖结实数倍。但现在烧砖已是来不及,还有二十多天就入冬了。

姝丽压下心绪对大家道,“这块地先不能动了,有大用,我们去打谷场那里建房子”。打谷场有二亩地左右,进村走百步就是。众人毫无异议,跟着姝丫头干就完了,大家收拾好农具又火急火燎转移阵地。

打谷场地势平整,土地被夯实了,真是建房子的好地方,就是有点小。姝丽划好线路后一声令下,众人顺着地基线挖起来,不管老人还是壮年,原本就是干活的好手,今天吃饱了,大家力气也使得出来。

村中众人都在积极的干着姝丽分配下来的活计,没有人抱怨或者偷懒,连小娃娃们都在赵流云的带领下剐苎麻皮,三岁的张二丫乖巧的坐在赵阿婆的脚边拿着一根苎麻皮学着阿婆的样子搓麻绳。做完饭的吕大娘几人也来帮忙了,门口的地上已经搓好了一大堆麻绳,但还不够,众人埋头苦干,一点功夫都不想耽搁。只要种下希望的种

子,到处都会迸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

村里进展迅速,用三天时间终于挖好了这近百个五十公分深,直径30厘米的土坑。又花了四天时间,将村里壮劳力们整理出来的约长4米的木料在顶端凿出卡槽后放进土坑里,周边填上石块,再用泥土覆盖夯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