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白话封神演义新 > 姜子牙金台拜将

姜子牙金台拜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看到洪锦被捉拿归来,姜子牙知道龙吉公主完成了任务。他将洪锦放在丹墀上,不久,龙吉公主也回到了相府。姜子牙起身感谢道:“公主今日立下了巨大功劳,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福祉。”

公主回应道:“自从下山以来,我还没能为丞相立下什么功劳,今天捉住了洪锦,就全靠丞相处理。”说完,龙吉公主便回到了她的净室。

姜子牙命令手下把洪锦带到殿前,对他说:“像你这种违逆天命的人,怎么可能安然无恙地回去?”随即命令:“把他带出去,斩了首级作为警示!”南宫适负责监督斩首,等待执行刑罚的命令。

正当准备行刑之际,突然有个道人急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地喊道:“刀下留人!”南宫适见状,不敢贸然行动,迅速进入相府报告姜子牙:“丞相,我正准备斩洪锦,这时有个道人大喊‘刀下留人’,我没有擅自行动,请您做出决定。”

姜子牙下令那道人进入殿前。不久,那道人来到殿前,向姜子牙行礼。姜子牙问道:“道兄从何而来?”道人回答:“我是月合老人。因为符元仙翁曾说过,龙吉公主与洪锦在俗世中有婚姻之缘,曾有红丝之约,所以我特意来通报这一情况。这件事若处理得当,能助子牙大军顺利通过五关,提供重要的支持。丞相不应忽视这件大事。”

姜子牙心想:“她是蕊宫的仙子,我怎能将凡间的婚姻之事与她讨论呢?”于是他先派邓婵玉去见龙吉公主,将月合老人的话转达给她,了解她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邓婵玉立即前往内庭,请求龙吉公主离开净室商讨此事。公主迅速出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邓婵玉向她解释月合仙翁所说的内容,表示姜子牙正与他在殿前讨论此事,所以丞相先让她来了解公主的意见,之后才能面对面地讨论。

公主听后感叹道:“我因在瑶池犯规而被贬至凡间,原本就无法回到瑶池与母亲团聚。现在下凡,怎能再陷入这世俗之缘?”邓婵玉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不久,月合仙翁与姜子牙一同来到后厅。龙吉公主见到仙翁,恭敬地行礼。仙翁开口说道:“公主已经回归正道,此次下凡正是为了了结这段俗世缘分,从而返回本源。何况姜子牙即将出征,届时你和洪锦可以一同建立非凡的功勋,留名青史。功成之日,瑶池将会有旗帜迎接公主回宫。这是天意,即使公主想要反抗,也无法改变。因此,我受符元仙翁之命,不辞劳苦亲自前来,为公主解决此事。如果不是如此,洪锦刚好将被处决,我的到来不早不晚,恰好赶上这一刻,可见这是命中注定。公主应该听从我的建议,不要错过这个良缘,否则后悔莫及。请公主三思!”

龙吉公主听了月合仙翁的话,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谁知这一生竟有如此宿命!既然仙翁主管人间婚姻,我也无法反抗,就让你们来决定吧。”

姜子牙和月合仙翁都非常高兴,于是释放了洪锦,并为他的剑伤施以药物治疗。洪锦离开营地,召回了季康和他的人马,并选定一个吉日与龙吉公主举行婚礼。正如所说:“天缘月合,非偶然之事,自有红线牵引。”

洪锦和龙吉公主成婚的日子定在了纣王三十年的三月初三。西岐城的众将开始为东征做准备,各项物资和钱粮都已准备妥当,只等姜子牙上呈出师表。第二天,武王召开早朝,宣布:“有奏章的出班,无事则朝会散会。”话音未落,姜子牙就捧着出师表走上殿前。武王命令接过来,并让侍御官在御案上展开师表。

武王仔细阅读了出师表,沉思了片刻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相父,虽然这份出师表中说纣王无道,被天下人所弃,理应征伐,但是我们先王曾经留下遗训:‘决不可以臣子之身份去伐君王。’如果我今天做了这件事,后人可能会以我为口实,说我不孝,因为我违背了先王的遗言。即使纣王无道,他也是君主。如果我伐他,那就是不忠。我们是否应该与相父一同守住臣子的本分,等待纣王自己改过自新,这样不是更好吗?”

姜子牙回答道:“老臣怎敢违背先王的遗训。但天下诸侯已经公开宣布,纣王的罪行让他不适合继续做君王。他们联合起来,将在孟津召开大会,以显示天命的威严,发动救民于水火、伐罪之军。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等都已经发出文书,通知此事。若有诸侯未能到达,我们将先询问其不顺从的罪行,然后再考虑伐除无道之君。老臣担心误国之事,因此上表,请王决定。愿大王慎重考虑。”

武王回应道:“既然其他三路诸侯都有意伐纣,就让他们自行其是吧。我和相父将守护本土,以此尽我们作为臣子的本分。这样既不违背了作为臣子的礼节,也能遵守先王的遗命,岂不是最好的吗?”

姜子牙进一步阐述:“天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之灵。智慧明亮的帝王,应当成为百姓的父母。现在商王使生民受尽煎熬,如同坐在水火中,其罪恶已经满盈。天公震怒,命我们的先王大兴师义,但我们的功勋还未完成。现在,大王发动救民于水火、伐罪之军,正是代表天意进行惩罚,拯救百姓于危难。如果不顺从天命,罪责将会相等。”

散宜生,作为高级官员,站出来支持姜子牙的观点,他上前说道:“丞相

的建议是忠心为国的谋划,大王应该认真听取。现在天下的诸侯都将在孟津集结,如果大王不派兵应援,就无法赢得众人的信任,反而会被人指责帮助纣王作恶。如果能及时派兵支援,反而可以避免未来的悔恨。更何况纣王轻信谗言,多次征讨西土,使百姓受尽惊慌之苦,文武之士也都倾尽全力。

如今刚刚安定,再次动员天下的兵力,无疑是福祸未定。依我愚见,不如听从丞相的建议,率军参与孟津的大会,与天下诸侯一同展示武力,观察商朝的动态,等待其自我改正。这样不仅百姓受益,也不会失信于诸侯,避免给西土带来灾难。这样既能尽忠于君主,又能尽孝于先王,可谓完美的策略。请大王深思。”

武王听了散宜生的话,感到非常高兴,赞同地说:“大夫所言甚是。不知需要多少兵马?”散宜生回答说:“大王若要兵进五关,应该任命丞相为大将军,赐予黄钺和白旄,授予全权统领,这样他就能全权负责对外事务,便于灵活应对。”

武王随即表示:“就按大夫的建议办,我即刻任命相父为大将军,授权他全权征伐。”散宜生又补充说:“昔日黄帝任命风后时,曾经筑台,向皇天后土、山川河渎之神拜告,进行了庄严的仪式。我们也应该按照传统,举行拜将的礼仪。”武王回应道:“所有准备工作,就由大夫来安排。”随后,朝会结束。

散宜生离开朝堂,前往相府向姜子牙表示恭贺,所有官员也都感到非常快乐,姜子牙的门人们一个个都欣喜若狂。

散宜生第二天到相府向姜子牙汇报,他指派南宫适和辛甲前往岐山监督建造将台。两人在岐山选取了木材、砖石等材料,并迅速开始施工。不久,将台建成,两位将军回到相府向姜子牙汇报进展。

散宜生进入内庭,向武王报告说:“监造将台的任务已经完成,恭请选定一个吉日。建议在三月十五日请大王亲自到金台为相父举行拜将仪式。”武王批准了这个计划,并等待选定的日子来临。

此外,姜子牙在三月十三日任命辛甲为军政司,首先在帅府挂出了“斩法纪律牌”,让所有将领都清楚地了解军事纪律。辛甲领命,将“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姜条约示谕”挂在帅府,让大小将领都知悉即将开始的行动和纪律要求。

子牙的“斩法牌”详细列出了军队纪律规定,共有十七项罪行及其处罚,以确保军队秩序严明,士气高昂。具体规定如下:

1. **慢军**:不遵从指挥,犯者斩。

2. **欺军**:不应点名,违反纪律,犯者斩。

3. **懈军**:夜间传递消息不及时,声号不明,犯者斩。

4. **横军**:怨言多,毁谤主将,犯者斩。

5. **轻军**:不尊重禁令,不敬军纪,犯者斩。

6. **贪军**:克削军资,导致装备不全,犯者斩。

7. **妖军**:散布谣言,蛊惑人心,犯者斩。

8. **刁军**:挑拨离间,破坏团结,犯者斩。

9. **奸军**:凌侮百姓,逼淫妇女,犯者斩。

10. **盗军**:窃取财物,夺人功劳,犯者斩。

11. **探军**:擅议军事,私探信音,犯者斩。

12. **背军**:泄露军情,犯者斩。

13. **怯军**:行动迟缓,显露怯懦,犯者斩。

14. **乱军**:违反队伍纪律,言语喧哗,犯者斩。

15. **奸军**:诈病避战,逃避任务,犯者斩。

16. **弊军**:私自给赏,引起不满,犯者斩。

17. **误军**:侦查不准,误报军情,犯者斩。

挂出这样严格的“斩法牌”,使得所有将领和士兵都无不敬畏,确保了军队的严肃纪律和高效运作。

散宜生在十四日拜见武王,提议第二天一早到相府举行拜将仪式。武王询问关于拜将的具体礼节,散宜生回答说,应该像黄帝拜风后那样举行。武王表示同意。

次日,即三月十五日,是吉利的一天。武王带领朝中的文武官员一同前往相府。门外响起了乐声,军政司的门官放炮并开门。随着三声炮响,相府的门缓缓打开。散宜生引领前行,武王跟随,直至银安殿。军政司的人员立刻报告,请求姜子牙升殿:“千岁亲自前来,请元帅升辇。”姜子牙快速从后面换上道服走出。

武王恭敬地说:“请元帅上辇。”姜子牙急忙表示谢意,与武王并肩走向大门。武王鞠躬致敬,然后两边的侍卫扶着姜子牙上了辇。散宜生请求武王亲自扶着凤尾,连推三步,表现出对姜子牙极高的尊敬。

姜子牙带领仪仗队伍出城,前方七十里路上,大红旗林立,直摆到了西岐山。西岐的百姓,不论老少,都携家带口来观看这盛大的场面。当姜子牙到达岐山,接近将台时,他看到一座牌坊,上面的对联写着:“三千社稷归周主,一派华夷属武王”,昭示着周朝的兴起和统一天下的宏图。

众将分道行进。武王来到将台边,看到将台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将

台的构造是:

1. 高三丈,代表三才(天、地、人)。

2. 宽二十四丈,代表二十四节气。

3. 第一层:台中立有二十五人,各自代表五行(土、木、金、火、水)的方位和属性。

4. 第二层:三百六十五人,手持大红旗,代表一年中的三百六十五天。

5. 第三层:七十二名牙将,手持各种兵器,代表七十二候(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三候)。

三层中都有祭器和祝文,整个仪仗队伍严整肃穆,剑戟森严,是前所未有的宏大场面。

散宜生走到銮舆前,恭请武王下舆。武王迅速下舆,随后散宜生说:“大王可至元帅前,请元帅下辇。”武王走到辇前,恭敬地说:“请元帅下辇。”姜子牙随即命令中军帮助他下辇,散宜生引领姜子牙走到台边,然后散宜生恭敬地说:“请元帅面朝南方,背向北方。”

散宜生宣读完毕祝文之后,周公旦引导姜子牙上到第二层台。周公旦恭敬地说:“请元帅面向东方,背对西方。”

周公旦宣读完毕祝文后,召公奭引导姜子牙上到第三层台。这时,毛公拿着武王赐予的黄钺和白旄上前,并祝福说:“从今以后,奉天旨征讨,惩罚这位独夫,为百姓除害,为天下造福,元帅请前往勉励!”子牙跪下接受黄钺和白旄,随即命令左右侍卫执捧。

礼官恭敬地说:“请元帅面朝北方,拜受龙章凤篆。”子牙依仪式跪拜。随后,左右侍卫吟唱“中和”之曲,奏响“八音”之乐。乐声激昂,响彻整个场地,上下皆为之动容。

召公奭宣读完毕祝文后,姜子牙站立在台中央的位置。

随后,军政司走上台前,向元帅姜子牙报告:“请发鼓竖旗。”紧接着,两侧的鼓声响起,宝纛旗随之拔地而起。军政司又请求元帅佩戴护顶之宝。

这时,军政官员端着一只涂有红漆的托盘走上前,托盘上放着一顶金光闪闪的盔甲,准备呈献给元帅姜子牙。

军政司递上金盔,姜子牙随即戴上。接着,军政司下达命令:“取袍甲上台。”于是,军政官员手捧着袍甲,庄重地献上,摆放在台上准备供子牙穿戴。

姜元帅在将台上全副武装,站立威武。军政司传令:“取印、剑上台。”随后,军政官捧着印章和剑上台,同时还捧上了一个架子,架子上摆放着三种代表与天子联合、指挥诸侯的物品:令天子的旗帜、令天子的剑、令天子的箭。就在这时,印章和剑被带上了将台。

军政司将印章和剑恭敬地呈递给姜子牙。他接过印章和剑,高高举过头顶,表达敬意。散宜生此时请武王进行拜将仪式。武王于台下深深鞠躬,共八次。

武王拜罢,姜子牙命令辛甲用令天子的旗帜请武王上台。不久,辛甲持旗高声宣告:“奉元帅之命,请武王上台!”随着旗帜的引领,武王上了将台。姜子牙随即下令:“请展示印章和剑。”并请武王面朝南方端坐。

子牙完成拜谢后,跪下并上奏说:“老臣听闻:国家不可由外部治理,军队不可内部指挥。对君主不能有二心,面对敌人不能有疑志。臣既受命,承尊重的节钺之威,岂敢不尽全力,以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武王对姜子牙说:“相父现为东征的大将,但愿您早日到达孟津,会师后速战速决,早日归来。这是我的心愿。”子牙对此表示感谢。武王离开将台,其他将领等待着接收指挥。

子牙下达命令:“军政官和所有将领都要知晓,在三日后到教军场集合听候点名。今天有三山五岳的诸道兄弟为我送别。”辛甲接过命令,传达给所有将领。武王和所有文武百官都在金台上。

子牙离开将台,向岐山正南而去。哪吒带领着门人前来迎接子牙。他们的甲胄威仪非常壮观。来到芦篷处,玉虚门下的十二弟子拍手大笑走来,称赞子牙:“相父的威仪和行色都非常壮观,您真是人中之龙!”子牙谦虚地回应:“多亏了诸位师兄的提携,我今天才能掌握兵权,姜尚何能有今日。”众仙人说:“我们还在等待掌教圣人到来,然后我们才能举行敬酒仪式。”他们话音刚落,就听到天空中传来笙簧声,仙乐齐奏,场面十分壮观。

元始天尊的到来让场面变得更为庄重。众弟子恭敬地迎接,姜子牙更是俯伏在地,恭敬地祝愿元始天尊“圣寿无疆”。随后,众门人引领道路,准备水洗和焚香,迎接元始天尊的车驾。

元始天尊到达芦篷后坐下,姜子牙再次跪拜。元始天尊开口赞扬姜子牙:“姜尚,你四十年来积累功德,现在成为帝王之师,享有人间的福禄,这是不容小视的。你东征灭纣,立下功业,你的功绩将使你的子孙得到土地,后代延绵,国家长久。今天我特意前来为你送行。”

随后,元始天尊命白鹤童子取来酒,斟了半杯递给姜子牙。姜子牙跪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表示对元始天尊的敬意和感谢。

元始天尊接着说:“这第一杯是祝你成功助力圣主。”又斟了第二杯:“愿你治理国家,国泰民安。”然后是第三杯:“希望你迅速会见诸侯,共商大计。”子牙喝下这三杯后再次跪下。

元始天尊问

道:“你为何又跪下?”子牙回答说:“蒙老爷的天恩和教诲,使我得以东征担任将军。但我此行,对凶吉的结果并不清楚,恳求老爷给予指点!”元始天尊回应道:“你此次出征并无其他隐忧,但记住我给你的偈语,它自有其效用。”

子牙听到偈语后,恭敬地拜谢说:“弟子深感此偈的深奥。”元始天尊则告知自己将返回天宫,并嘱咐众弟子再次为姜子牙送别。随着一阵仙风,元始天尊乘鸾驾回宫。

群仙随后与姜子牙共饮,每人各饮三杯。南极仙翁也为姜子牙送别,奉上三杯酒。在饮毕后,众仙纷纷起身告辞。众门人见子牙对此行的吉凶感到担忧,于是金吒急忙向文殊广法天尊询问子牙出征的结果。道人回答说:“你本身已修炼至仙体之境,修身一性超凡,进五关又何惧无谋?”

哪吒也来向太乙真人询问此行的吉凶。真人回答说:“你在汜水关前重施道术,将展现莲花之化身的威力。”木吒向普贤真人询问:“弟子领法旨下山,不知归途如何?”真人回答说:“你进关时完全依靠吴钩剑,将不负仙传之威,在九宫之中大放异彩。”

韦护向道行天尊询问他协助姜子牙前往孟津的旅途会有何妨碍。道行天尊回答说:“你与众不同,你不知道吗?历代修行之人中,独你是全真教的第一人。”

雷震子向云中子询问此行的吉凶。云中子回答说:“你拥有两枚仙杏,能够安定天下,保周家八百年无忧。”

杨戬问玉鼎真人此行如何。真人回答说:“你修成了八九玄功的奥妙,你在世界上可纵横驰骋。”

李靖向燃灯道人询问此行的凶吉。道人回答说:“你的肉身已成圣,超越了天界,将来在灵山成为护法。”

黄天化向清虚道德真君询问此行的吉凶。道德真君看到黄天化的命运不长,脸上带着悲凉之色,低头沉默。但内心不忍心看他悲伤,最后真君对黄天化说:“你问前程之事,我有一偈给你,你要时时记在心中,按照偈语行事,或许能够无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