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 第97章 北卧敢为诸位先

第97章 北卧敢为诸位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先不表姜维、月儿如何,却说那诸葛丞相头戴通天冠,俗称翠羽冠、高山冠、檀板冠, 其形如山,正面直竖,以铁为冠梁。本来是皇帝戴的一种帽子。

据《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斜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

楚庄王通梁组缨似通天冠,秦时采楚冠之制,为乘舆所常服。汉代百官于月正朝贺时,天子戴通天冠。

中国:中原大国!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故称:华夏!

冠冕之服,皆体现着个人在社会体制下的社会阶层、政治地位,《舆服志》及其他史籍中均有关于冠冕服饰的详尽描述。

【帽子的起源上古时期】:

据《后汉书·舆服志》: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描述将兽皮缝合成帽形而冒在头上,这大概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帽子”。

社会审美需求、社会生活、服饰制度随之变化!

到了轩辕黄帝时期,黄帝制作了最早的华夏衣裳,《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大臣,胡曹作冕衣。

华夏冠帽雏形:享先王则衮冕、大禹恶衣服而致美乎黻fu冕 mian。黻,蔽膝也,以韦为之;冕,冠也,皆祭服也。

【夏、商、周:冠冕完备】

夏、商、周三代时期国祚将近一千八百年,这段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阶段。

华夏衣裳和冠冕制度开始成型、成熟,社会等级森严,冠冕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冕、弁、冠、巾(或称帻)为主。

据《商书·太甲中》: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夏商时期,一般男子流行戴短筒状帽箍,而奴隶主贵族则戴弯曲高冠,上面附有装饰。

周代,冠冕制度进入了完备阶段。社会统治基础稳固,周礼应运而生,对各种礼仪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其影响延绵千年。

据《周礼·春宫》: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xiang射则鷩bi冕;祀四望、山川则毳cui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qun小祀则玄冕。

周代帝王依照不同礼仪场合佩戴不同的冠冕。

据《郊特牲》: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藻,十有二旒,则天数也。

冕是帝王、诸侯的礼仪用帽,前低后高,前有丝绳垂面,即为旒,周代天子冕上有十二旒,按诸侯等级旒的数目会递减。

据《士冠礼》:爵弁者,冕之次,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

文臣武将参与朝政,需身着公服佩戴弁bian,文官戴爵弁,武将戴皮弁。

【周冠:士大夫、官僚】

《周礼》明确士子:二十加冠。其余庶民、奴隶等身份卑微的人士,没有佩戴冠的资格,只能用束巾包头;

女性用的称之为“巾帼”,男的束发纶巾。巾帼不让须眉,诸位应该就知道了。

【大秦通天冠】:

大秦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废止周朝六冕服,元冕、玄冕祭祀。

借鉴赵国高山冠、楚国法冠,创制通天冠,为秦汉帝王主要用冠,高山冠很常见!

【汉:介帻、进贤冠】

汉朝冠冕沿袭秦制,略加创新,等级森严,不得逾制。

据《汉官仪》:

天子冠通天,

诸侯冠远游,

三公、诸侯冠进贤,

卿、大夫、尚书、二千石、博士冠两梁,

二千石以下至小吏冠一梁。

天子、公、卿、特进、诸侯祀天地明堂,皆冠平冕,天子十二旒,三公、九卿、诸侯七,其缨各如其绶色。

冠以职分等:

文官戴进贤冠,

执法戴法冠,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最为奇特。

法冠上有角饰,状如铁柱,高五寸,象征“豸獬”之角,传说这种动物生性正直,其角专触行为不正者!

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è zhi,传说神兽,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正所谓:

獬豸知曲直,狱讼平则至!

谒者、仆射、使者戴高山冠,

侍卫武官如虎责、武骑等则戴武冠或称大冠,

卫土戴却敌冠。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沿袭秦汉官帽规制】:

以品定冠,据《晋书·舆服志》:进贤冠……有五梁、三梁、二梁、一梁。

人主元服,始加缁布,则冠五梁进贤。

三公及封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乡亭侯,则冠三梁。

卿、大夫、八座尚书,关中内侯、二千石及千石以上,则冠两梁。

中书郎、秘书丞郎、着作郎、尚书丞郎、太子洗马舍人、六百石以下至于令史、门郎、小

吏,并冠一梁。

唐、宋稍许创新,元我就不说了,在下审美不了。

【明朝:乌纱帽官员标志】

淮右布衣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朝,驱逐鞑虏,复汉唐宋官之威仪,恢复华夏衣冠。

分为朝服、公服、常服、吉服和丧服等等,戴通天冠、穿皮弁服。

【大明翼善冠】

最常穿的是常服,与常服搭配正是电影电视常看到的翼善冠。明朝皇帝、亲王、郡王等皇室成员的专属冠服!

翼善冠还成为及藩属国朝鲜、安南、琉球等国君主所戴的重要冠冕。

明代:梁冠、乌纱帽。

一品为冠七梁,革带用玉,绶用云凤四色花锦。

二品为冠六梁,革带用犀,绶同一品。

三品为冠五梁,革带用金,绶用云鹤花锦。

四品为冠四梁,绶同三品。

五品为冠三梁,革带用银,绶用盘雕花锦。

六品、七品为冠二梁,革带用银,绶用练鹊三色花锦。

八品、九品为冠一梁,革带用乌角,绶用鸂鶒二色花锦。

据《明史·舆服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公服。

状元、进士亦可!

【清朝时期:摒弃冠冕制度,顶戴斗笠花翎!】

清廷下令“剃发易服”,原因不好听我就不说了,清廷全面摒弃了汉家衣冠,汉家官仪的梁冠和乌纱帽被顶戴花翎所取代。

清朝官阶分为九品十八级,顶戴官帽顶珠、翎枝,质地、种类、颜色决定不同的官阶品级。

礼冠、朝冠、吉服冠、常服冠等,每种冠制都分冬暖、夏凉两种!

据《啸亭续录》:凡领侍卫府官、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銮仪卫满员五品以上者,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皆冠戴蓝翎,以为辨别。王府头等护卫始许冠花翎,余皆冠戴蓝翎云。

再来说说这羽扇:

动不动就羽扇纶巾,羽扇啥的,可这名字,来历等等皆有讲究,在下很是尊重诸葛丞相!

江苏南京高淳老街羽扇,随处可见,家喻户晓,高淳羽毛扇最早的代言人~~~诸葛亮。

据传,一年夏日,孙权之母吴国太偕同小乔到高淳淳溪游玩,见几民女正制作羽扇,把玩后爱不释手。

打那以后,每到春夏之交,吴国太都要派人到高淳选购上等羽扇,分配给王公贵戚们使用。

后来,孙夫人嫁到蜀国,送了一把最好的羽扇给诸葛亮,诸葛亮居然换掉了陪伴他多年的鹅毛扇或说鹤鹰百羽扇,用高淳精制的雕翎羽扇。

手执此扇,更显名士风范。从此,这把高淳雕翎羽扇,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直到去世,仍然将其放在枕边。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羽扇行会都要举行诸葛会,纪念这位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当天,会场门口:

红灯高悬,上书八字:

诸葛中军、天枢上相

挂匾额“望重南阳”!

然后再来说说蜀主八剑,好多三国名刀名剑!

【魏文帝曹丕九剑】:

1.飞景剑

2.流采剑

3.华锋剑

4.灵宝刀

5.含章刀

6.素质刀

7.清刚匕首

8.杨文匕首

9.龙鳞露陌刀。

飞景剑,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五两,

流采剑,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四两,

华锋剑,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五两。

百辟·灵宝,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

百辟·含章,长四尺三寸三分,重三斤十两,采似丹霞。

百辟·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刀身剑挟。

【孙权六剑】:

据《古今注》:吴大皇帝有宝剑六,

一曰白虹,二曰紫电,

三曰辟邪,四曰流星,

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蜀后主刘禅镇山剑】:

总长一丈二尺,廷熙二年以镇剑口山故名,这把剑乃是世界上最长的宝剑。

乖乖,你还别说,还怪不孬嘞!别管人家扶不扶得起,人家剑世界最长!

【汉昭烈帝刘备双股剑】:

又名雌雄双股剑、鸳鸯剑,鸳剑长三尺七寸,鸯剑长三尺四寸,利可断金。

剑的形状,雌剑剑锋三尺三寸,雄剑剑锋三尺七寸。

双股剑上有黄龙凤凰护佑,此二神兽嗜血太多,戾气极旺,如无仗可打的时刻,须用人血祭奠,剑主刘备刘皇叔忠厚仁义,则可用充满慈悲气的眼泪代替,从而化解二神兽的戾气。

【钟会太一刀】:

在消灭蜀汉之后,钟会在成都得到太一刀,后来钟会、姜维死于兵变。

【邓艾黑漆刀】:

在十二岁时,在《陈太丘

碑》下挖到一口刀,刀身黑色如漆,姑且称之为黑漆刀,长有三尺,刀上隐有刀气。

大家可以猜猜:

陈太丘是何人!?

邓艾为何挖刀!?

且年方十二岁!?

【董袭断蒙刀】:

据《三国志·吴书·董袭传》记载,断蒙刀砍断的“蒙”并非蒙冲河,而是黄祖用巨绳连在一起的蒙冲战船。

【袁绍思召刀】:

其曾梦见一神仙授予他一把宝刀,待到袁绍醒来以后,果在卧室发现一把刀,刀铭为“思召”,合在一起就是“绍”字。

【蜀主八剑】,本书中在下采集文史野轶,结合自己深思冥想,给这八剑命了名,稍候呈上,写的好与不好,在下认了!

其他大家熟悉的好多,我就不写了,这些相对生僻一点,请诸位勿怪!

三国的热血不仅仅:

是文谋武略,每一个军士,

每一处关镇,每一把刀,

每一杆枪,每一柄剑,

无论男子、女子、老幼,

样貌性格,华章丽服,

坐骑军阵,山川河流,

都应该有他们的舞台,都有各自的角色!

》》》》》》》》》

某:一介书生,凭六寸锋毫,执笔慷慨,敢竭微命。

有道是:

纤毫力透纸背,出尖奇圆健之德;

墨迹气憾山河,收刀枪剑戟之锋。

正所谓:

荡乱毅从武,安定四方;

盛平起兴文,康荣万家。

敢为诸位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