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 第33章 道阳平说司马,激魏将佯用兵

第33章 道阳平说司马,激魏将佯用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却说张苞见陈仓大势已定,急引兵回援关兴!马岱又令亲兵急报丞相陈仓已定,请丞相安排!

不等马岱亲兵到,早有军报传至孔明大帐,报给丞相大捷:陈仓已定,各军待命,请丞相分派!

孔明喜极而泣,面西南而拜曰:

“先帝!吾主!蜀汉子民!皆佑我军!今陈仓已下,大势定矣!汉室可兴啊!…”

“噢对!…速令吴班老将军回援,领兵一千水军战船,巡防督视渭水于上邽、陈仓之间,以助马秉!”

“令关樾领中军三千,引粮草辎重火速赶往陈仓!”

“令陈仓各位将军好生严守陈仓,待吾至,再行分派!”

原马岱三千,吴班一千,句扶柳隐一千,张翼张嶷二千,高翔廖化二千,张苞二千,共一万一用兵陈仓。

现战损二千,吴班引回一千,张苞带走二千,再有关樾增兵三千。

那即陈仓将共有兵九千,阳平关兴有兵约八千,张苞带兵二千增援关兴于路!

这里说明一下:此阳平非彼阳平!大家熟知的阳平乃是阳平关,又称阳安关,处于汉中。北临秦岭山脉,南毗大巴山、米仓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

倚鸡公山,濒嘉陵江,地势极为险要,南可入川,北通略阳,西至陇南,东达汉中!历史上魏延、赵云先后重守此关!

据《地理志》记载:

阳平关者,蜀之咽喉、汉中门户也!西控川蜀,北通秦陇,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供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扩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计……

而此我说的阳平,乃是渭水北岸居陈仓于郿城间一镇阳平,乃是旧时君王下榻行宫驻地,地势也是紧要,却因陈仓郿城之重要而被忽视。

诸葛亮、姜维、关樾等众一行皆往陈仓而去,行军赶路,好不枯燥,自先不表!

却说那陈仓城破之前,司马懿探知:今关兴急兵突降凤翔,由北向南鲸吞虢王镇,猛攻阳平抢渭水下寨,顿感不妙,素知孔明用兵谨慎,断不会如此用军。

本以为孔明对峙陈仓,不日断粮自去,到时再指挥大军掩杀,必大胜蜀军,到时再据险而守,大局可定!

如今兵行险招,关兴孤军深入,随时或可倾覆,这……如此这般……陈仓定有阴谋!可是……

虽心里犹疑不定,但是面正辞严而喝令道:

“今蜀贼抢占阳平,断吾于陈仓之关联,陈仓危岌定有阴谋,陈仓若失于吾大军不利,且城内有我军袍泽,岂可见死不救?”

稍微停顿司马懿又继续问道:

“谁可领军,为吾军夺回阳平,以扭转战局之被动,打通陈仓之联?”

言毕,帐内鸦雀无声,无人应战,仲达佯装大怒而又哂笑曰:

“今陇西、陇右、街亭小败几仗,众将已胆寒如鼠辈耳!”司马懿环视诸将紧接讥讽说道:

“既无将,老朽便亲自挂帅出战,定可让敌军顷刻间灰飞烟灭,誓夺阳平以保陈仓,列位请作壁上观!”

言讫,欲起身取战甲战剑。

忽一大将闪身而出,拱拜而曰:

“前日街亭败战,只因蜀军阴谋得逞,今黄口小儿关兴兵占阳平,欺我太甚,以为吾军无人耶?”

然后又正色说道:

“吾匣中宝剑,吟吟作响,乞求酣战,誓擒杀此人,献于帐下!”

司马懿狼顾鹰视:乃鄚县侯右将军张合是也!内心大喜而面若平湖正言道:

“听令:命张合为前锋,戴陵为副将,即点三万人马去战关兴!”

“诺!”二人抱拳领命而出!

“令郭淮为主将,孙礼为副将,统兵五万守郿城,无我将令不可出战!”

“诺!”二人抱拳领命而出!

“吾自统四万大军随后支援!”言讫回身侧拜而曰:

“请大元帅曹真领兵十万守长安,坐镇指挥!”曹真微微颔首以应。

“令费耀领兵五万驻于宛、洛,与满宠共拒东吴!”

军令既下,魏军部将慑于司马懿军威,随即速去按令准备!

等各将尽皆出帐后,司马师、司马昭也欲出帐调兵,司马懿轻咳一声,坐立案前,欣赏魏先主魏武帝曹操曹孟德之大作《短歌行》!

对这首汉乐府诗歌甚是喜爱,爱不释手,手足相残,残兵…残花败柳,柳黄灰三,三令五申……申…甚是喜爱………

司马师不做理会径自昂首而走,司马昭秘而轻斜,扯住司马师后,神色泰然而立!

本以为其兄司马师会因被拦,而又见自己沉着淡定,便会停下。

可是司马师不解问道:

“拦我做甚!父亲军令甚严,若是耽误必被严惩,我可担不下来这罪责……”

司马昭淡笑回道:

“兄长且先别走,你不知父……大都督有话要说?”

司马师隐有微怒:

“子上这是何意

!每日你尽得父亲恩宠,独夸你聪慧,难道这还不够,还要来讥讽于我嘛?”

司马昭随即变色道:

“子元!吾可并无此意,况且我怎会讥讽兄长?……”

这里要注明一下:司马懿,字仲达,大家很熟,谥号:司马宣王、晋宣帝;庙号:高祖;封号:河津亭侯、向乡侯、舞阳侯、安平郡公。

其有九子:

长子:历史上司马师,字子元,嫡子,雄才大略,少流美誉,雅有风采,同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称晋景帝!

次子:历史上司马昭,字子上,嫡子,素有大志,通晓兵书,为人沉着冷静,称晋文帝!

三子:司马伷zhou,字子将,庶子,没有继承权,但是最幸福,称琅琊武王。

四子:司马亮,字子翼,庶子,八王之乱参与者,死的极惨,称汝南文成王。

五子:司马干,字子良,嫡子,对权力无欲无求唯傻保命,最为长寿,称平原王。

六子:司马京,字子左,庶子,英年早逝,称清惠亭侯。

七子:司马骏,字子臧,庶子,九子中唯一一个善终之人,称扶风武王。

八子:司马肜rong,字子徽,庶子,八王之乱主要参与者或说始作俑者,不是彤,称梁孝王。

九子:司马伦,字子彝,庶子,曾拨乱反正自立为帝,称赵王。

这里稍微改动:司马师略微降智为粗略领兵打仗,司马昭扶为智勇兼备,雄才大略!请大家注意甄别!

司马懿见此二人又欲争执,放下低喝道:

“司马师!司马昭!二人何故为此?”

司马师忙回身对曰:

“父亲,子上他……”司马懿“啪”一个耳光扇在司马师左脸上,冷着眼看着司马师!

司马师立马如小鸡子似的,寒颤而栗,立马回道:

“大都督,子上他……”司马懿“啪”又一个耳光扇在司马师右脸上,又冷着眼看着司马师!

“作为兄长,些许小事却不忍让,况且于军中何来父子?遇事又不机敏,何以成事!?”

司马昭略有得意,却面有紧张之色而道:

“大都督!子元他或许真没听清……”

司马懿大手一挥,又低喝道:

“此事就此作罢,汝等按我吩咐大军押后慢行,三里一停,五里一歇,细细打探方可前行!切记!”

司马昭应声回道:

“诺!谨遵军令!”

一旁司马师很是不服,也回道:

“父……额……大都督,为何如此这般!?”

司马懿听后,勃然盛怒又想打人,手已斜举空中而僵停,暗忖道:算了吧!唉……次子愚劣,就当寻常人吧!

随即向二人解释道:

“不知蜀军多少,诸葛亮又多阴谋好算计,且蜀军兵锋正劲,吾恐有失!”

忽有军士来报,司马懿唤其进来,只听报曰:

“报……大都督!帐外突发动乱,人马骚动,请大都督往观而作分派!”

司马懿虽拧眉背负,却泰然自若回道:

“唔…?待吾且看…!”

且看下文帐外何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