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网络世界的大事件 > 第68章 身材焦虑案例

第68章 身材焦虑案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如今,万物皆可内卷。大人的工作时长、孩子的成绩,甚至是课外兴趣班项目,都已经是老生常谈的竞争项目了。可是万万没想到,身材也开始内卷了,这种焦虑甚至蔓延到了孩子们身上……

育儿小观察

最近看到了一些热门讨论话题:“8岁小孩腹肌炸裂”“7岁女孩自幼习武,练出8块腹肌”“初二女生因身材遭到同学嘲笑,进行节食减肥,一天催吐5次,导致进食障碍”“未成年女孩因‘身材焦虑’,花上万元健身”……

追求好身材无可厚非,但孩子们是否有必要承担这种压力呢?

身材,关乎健康,更关乎审美

一方面,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增长,孩子们确实该控制一下身材了。另一方面,对“身材”的过度关注正在影响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

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

“身材”好坏,不仅是健康问题,也掺杂了审美问题。这意味着孩子需要承担他人的审视,经受一些外界的压力。

现在社会层面审美大体还是倾向于白、瘦的,由于网络的普及,许多孩子都曝露在这种观点之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类似的标准:肤色深是不够好看的,胖是不应该的。

而父母这边,要么是出于健康考虑,要么是顺从审美,都会试图对孩子的身材加以“管理”。

身材焦虑一时,影响可能一世

孩子经受多重影响,一旦产生了身材焦虑,一系列的问题也就会随之而来:

用节食等极端手段不科学地控制身材,影响生长发育;

焦虑容易造成不自信,影响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

更有甚者,孩子们会不自觉地与隐形校园暴力,或成为受害者:给同学取嘲讽身材的外号,孤立身材“不好”的同学,甚至因此产生直接身体冲突。

抵御身材焦虑,父母很重要

父母对自己身材的要求,也会映射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节食,孩子吃饭的胃口也不会太好;如果父母常用不好的语气谈论别人的身材,孩子也会模仿。

因此面对身材焦虑,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盟友。

首先父母需要帮助孩子过滤审美偏差,建立开放的身材意识,明白健康高于身材,内在重于外表。

其次就是要让孩子自尊自信,友善待人。爱自己,才能接纳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不制造焦。

最后也很重要的是,带领孩子健康饮食,坚持锻炼。用科学的方法,保持好身材!

(二)阮玉盈(重庆大学)

近日,一段妈妈分享的一岁宝宝称体重时小心翼翼地上称并且在妈妈问“胖了没?”后努力吸肚子的视频在互联网上火了起来,网友纷纷表示被逗乐,笑称这像极了节后上称的“我”。(2月7日 陕视新闻)

视频一经发出,便因为宝宝的可爱上了热搜,引来了很多的关注和讨论。有网友评论“所以这是和妈妈学的吧?”“小小年纪就知道要保持形体美,长大一定是个大美女”“宝宝把尿不湿脱了会更瘦”……此类评论看似是在对宝宝的行为进行调侃,并没有恶意,但是仔细深究,这类评论背后折射出的是对身材极其苛刻的要求与无形中加剧的身材焦虑。

1岁的宝宝并没有对身材的完整认知,更不知道“胖”和“瘦”在许多人心中代表着什么,宝宝的世界中只有好与坏的标准。但是宝宝小心翼翼上称的动作告诉我们,她在无形中认识到体重秤上的数字大,便是“坏”,如果数字小,便是“好”。这样的观念形成和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也许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身材和体重要求严格,经常产生焦虑的情绪,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对体重产生了模糊的认知。在发现孩子出现了类似“身材焦虑”的情绪后,一定要及时纠正,告诉孩子称体重的目的不是看自己够不够漂亮,够不够瘦,而是监督自己是否健康。只有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确看待体重问题的思想,才能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始终保持自信,不再产生身材焦虑,出现为了减肥将健康弃之不顾的现象。

在大自然中,美是不被定义的,不论是翠绿的青山还是苍茫的戈壁,都是美的象征。但是在人类身上,美却总被束缚。在很多人的审美观念里,美的身材一定要足够、足够高,皮肤要白,眼睛要大……相反,胖的、皮肤黑的便会被许多人嘲讽,甚至冠上极具侮辱性的外号。这些互联网上的畸形审美影响着许多人的心态,给许多人带上了无形的枷锁,身材焦虑应运而生,甚至蔓延到了低龄群体。

古今中外,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被局限在“白幼瘦”的畸形审美下,健康即美丽。我们不能仅将1岁宝宝上称的反应当笑话看待,更要及时反思,我们是否对他人的身材要求过于严格,是否对自己的体重持有过度焦虑的心态。及时改正,放平心态,接受美的多样性,别再让身材焦虑影响到我们下一代的心理健康!

(三)最近几年,“A4腰”“性感大长腿”“精致小V脸”等网络热词的涌现,可以看到人们对于身材的要求,达到了几近苛刻的要求。当然,越来越多“完美身材”的出现,能够让人一饱眼福,可是你知道吗?这种“身材焦虑”已经蔓延到孩子身上,青春期的孩子成为高危群体。

前段时间,媒体对“催吐减肥现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现象已经渗透到中小学生群体。案例中,一位化名为“小玥”的14岁初中女孩,因为进入初中以后,身材问题遭到同学嘲笑,疫情期间采取了极端的减肥计划,节食、运动、催吐,各种减肥方式都逐一尝试,最后没几个月就被确诊为进食障碍,同时还出现了脱发、月经失调等问题。可见,现在不仅是成年人,孩子也有严重的“身材焦虑”。

?青春期的孩子,成为“身材焦虑”的高危群体

我们的孩子对于身材的焦虑,已经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据了解,我国进食障碍的人群年龄段主要是在12-35岁,多为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国内的这股“身材焦虑”已经蔓延到孩子身上,青春期的孩子成为了高危群体。而且,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中学生也已经通过一些手段来迎合大众对身材的审美。

如果你到网上搜索“中学生减肥记录贴”,就会发现有些中小学生因为选秀节目、追求“白瘦幼”的社会氛围、社交的压力等等,真实地记录着自己的减肥经历,还会在模仿视频中秀自己的好身材,比如“筷子腿”“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等等。

?孩子“身材焦虑”过于严重,会给自身带来伤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知道关注自己的身材,也是成长会经历的自然过程。但是,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孩子思想观念还正在塑造阶段,他们“身材焦虑”容易过度,过分关注自己的外形情况,对他们造成的消极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盲目减肥,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未成年阶段的孩子,身体还在发育当中,应该注重日常营养的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如果“身材焦虑”过于严重,担心长胖,对入口的食物有严格的克制,可能就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发育。

像文章一开始提到的14岁女孩,因为“身材焦虑”采取了极端的减肥方式,逼着自己少吃、过度运动、催吐等等,把自己一步步塑造成理想中的“完美身材”,结果患上了进食障碍,连正常饮食都不能,令人惋惜。

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身材管理上,可能会影响学业成绩

尚处于求学阶段的中学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业成绩提升上。可是,身材焦虑”严重的孩子,因为非常在意外界对自己身材的评价,需要时刻监控自己的形象等等,头脑中的杂念太多,就一定会影响学业成绩。

而且,过度的“身材焦虑”,肯定会导致过度的身材管理。如果孩子因为减肥过度,身体健康受到影响,需要休养身体、治疗疾病,也会影响学习。

过度关注外貌,容易影响社交健康

美是多种多样的,要宽容地对待自己的身材。可是,过度的“身材焦虑”容易不断地向人发出“要变瘦、不够瘦”的信号,所以孩子就容易有畸形的审美,认为“瘦”才是好的、美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更愿意跟瘦一点的孩子玩,远离胖的人群。过度关注外貌,可能就会影响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如何让孩子远离“身材焦虑”?

如今,影视剧、网络短视频、选秀节目的泛滥,无时无刻在向孩子传递着“这是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只有瘦了才好看”,所以孩子很容易陷入“身材焦虑”的漩涡,使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所以,家长要学会防范于未然,让孩子远离“身材焦虑”:

引导孩子变得自尊自信,不要让孩子因外形条件变得自卑或者焦虑。孩子被“身材焦虑”所困,往往就是因为意志不坚定,容易人云亦云,过于听信周围人的想法。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变得自尊自信,接纳自己,包容自己,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个人成就,不要因外形条件自卑或者焦虑。

鼓励孩子用健康的方式应对“身材焦虑”。懂得审美、追求符合大众的审美形式,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把对完美身材的追求和体育锻炼、健康结合在一起,加强身体锻炼,孩子才能兼顾身材和健康。

(四)妈妈为让女儿长高每天逼其跳绳3000个,导致孩子患上胫骨结节骨骺炎?

“我就想让她能再高一点瘦一点,看起来能更美一点。”

媛媛13岁,身高1米58,体重将近120斤。为抓住最后的长高机会,媛媛的妈妈每天逼着女儿跳绳3000个。媛媛一直咬牙坚持,直至不久前,忽然感到左膝疼痛。妈妈一开始觉得是女儿想偷懒,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女儿患上胫骨结节骨骺炎。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身材焦虑已经不是成年人的专属,他已经席卷至未成年,蔓延到孩子身上,让青春期的孩子成为身材的焦虑的高危群体。

让孩子追求“白高瘦”的社会氛围,为迎合大众审美不惜牺牲自身健康,这是病

态的思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们应该用健康的方式去获取“美”。

就像媛媛妈妈,希望孩子能长高,就要求媛媛每天跳绳3000个,跳绳没有错,错就错在媛媛妈妈没有“度”,只有适当的进行运动,才能促进肌肉发育,过度的运动则会适得其反!

想要孩子长得高,做好这四件事就好。

1,保证孩子适当的营养。

2,保证孩子有充足良好的睡眠。

因为睡眠可以刺激生长素的分泌,所以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中,要有充足的睡眠,才是长高的秘诀。

3,让孩子养成适度运动的好习惯。

呆狸欢乐城内有大运动区,让孩子大胆地发挥自己跳跃、奔跑的本领,波波池也能有效地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 让孩子在玩乐中锻炼自己。

4,为孩子创造宽松、愉悦的生活环境。

呆狸欢乐城内设置了新奇有趣、动静结合的益智游玩项目训练孩子精细动作,为孩子提供良好轻松愉悦的玩乐环境,还有丰富有爱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在玩乐中培养亲子感情!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看待自己的身材,拒绝身材焦虑做真正的自己!

(五)杭州两家医院10月18日发布的两起病例都与“身材焦虑”有关:30岁男子为追求低体脂,一个月吃掉160袋水煮鸡胸肉,肾脏损伤;13岁初中女生半年减肥20多斤,体重仅64斤,被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30岁的马先生(化名)是健身达人,肱二头肌强壮,六块腹肌清晰,但他追求更低的体脂率和更明显的肌肉线条,开始高蛋白饮食,除了早餐只吃水煮鸡胸肉,一个月吃了160袋成品鸡胸肉。极低的碳水和极高蛋白饮食让他全身无力,有时还腰酸。公司体检时,他的尿常规结果显示尿蛋白2+,医生判断为摄入过多蛋白质造成肾脏代谢负担过重,导致肾损伤。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谢祥成表示,蛋白质被吸收利用后会产生有害的含氮废物如尿素氮等,需要通过肾脏代谢,蛋白质摄入过量势必导致肾脏负担加重。普通人群通过日常饮食就能满足所需蛋白质,无需额外补充;健身人群要在确保肝、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遵循专业指导意见。

另一个案例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3岁的欢欢(化名)本来体重86斤,只是脸蛋有点婴儿肥。去年底开始健康饮食,吃得清淡,量也很少,还坚持每天跳操1小时。半年多后,体重减了22斤。父母紧张起来,每天监督她吃饭,但越逼她,她越不愿意吃,还经常情绪低落,流泪。就诊后,医生发现她进入青春期后一直觉得自己胖,看网上的减肥视频,追求骨感美,吃饭时用软件计算摄入能量,每天只摄入800大卡左右(这个年龄女孩正常摄入量为1800-2000大卡),体重下降后又怕反弹。因过度节食,她出现便秘、头晕、心率降至40-50次/分、闭经、皮肤干燥和反酸等,被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

(六)近日,一个神经性厌食症的案例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女生只有15岁,身高165厘米,体重却只有24.8公斤。据其父母称,患者近50天内未进食,只喝水,被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经过20多天的入院抢救后,该患者仍不幸去世。

在过去几年里,青春期前和十几岁女孩的厌食症发病率似乎有所上升。

哥伦比亚大学饮食失调研究诊所和纽约州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研究主任乔安娜·斯坦格拉斯说:“在新冠疫情期间,许多公布的数据显示,住院患者和一些门诊患者的饮食失调都有所增加。”

这种增长不仅出现在美国,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包括英国,弗里曼在那里得到了诊断和治疗。

疫情是否加重了厌食症人数的增加?这和社交媒体有关联吗?这与女孩中抑郁和焦虑的普遍增加相关吗?

01

什么导致了厌食症?

歌手凯伦·卡彭特在她十几岁时,一直活在“渴望变瘦”的阴影之下。不幸的是,卡彭特于1983年死于肥胖症并发症。

当时,她母亲的失误和社会中充斥着对模特般苗条身材的赞美文化被认为是造成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芭蕾和体操被认为是有风险的运动,“完美主义”倾向也是潜在的危险信号。

事实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导致厌食症的确切原因。但近几十年来,我们了解到了更多。虽然厌食症早期是通过个人和家庭行为以及文化影响的视角来看待的,但它越来越被理解为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其他精神疾病一样,涉及神经系统因素。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对厌食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有了更多的了解,”斯坦格拉斯说,“并不是说没有人在那里,没有行为,而是有大脑机制在起作用。”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当厌食症患者决定吃什么时,与饮食正常的人相比,大脑的不同部分被激活。其他研究表明,代谢特征发挥了作用。

也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有遗传因素,尽管病因在多大程度上可能

是基因和环境混合所造成的,但具体尚无定论。正如伦敦国王学院饮食失调研究部门的一位医生在她的书中告诉弗里曼的那样,“厌食症的触发需要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因素。”

02

贴上“厌食症女孩”的标签

与弗里曼相似,珍妮特·麦科迪和记者雷切尔·阿维夫也在她们的新书中讲述了其厌食症的经历。麦科迪在回忆录《我很高兴我妈妈去世了》(I’m Glad My Mom Died)中写道,她先是患有厌食症,后来又患上了严重的贪食症。阿维夫在《我们自己的陌生人:不安的心灵和造就我们的故事》(Strangers to Ourselves: Unsettled Minds and the Stories That Make Us)一书中,讲述了她6岁时因厌食症住院的经历。

对于那些易患厌食症的人来说,一个常见的因素似乎是“突发”或“触发”事件。

对于阿维夫来说,这一切都发生在赎罪日,那天她意识自己对食物产生抗拒。她写道:“这个决定保留了节日带来的宗教活力,并带有殉道的气氛。”

对于麦科迪来说,当她还是一个11岁的儿童演员时,她安静的厌食症母亲指导她“卡路里限制”,她迫切希望在青春期之前,看起来更年轻,更瘦,以获得角色。

对弗里曼来说,那是在体育课上,她坐在一个腿很瘦的同学旁边,那个同学看着弗里曼的大腿说:“我希望我像你一样正常。”突然之间,“我内心的一条黑色隧道打开了,我从里面滚了下去。”她写道,正常很无聊:“正常什么都不是。”

因此,厌食症成了弗里曼的身份。“在90年代,当我还是个青少年,还有其他选择,如哥特、滑板、朋克,但我选择了这个。”她的病情恶化迅速而严重,需要多次住院治疗。

一旦厌食症的身份根深蒂固,就会在医院病房等群体环境中不经意地受到鼓励。虽然目标是让女孩们从医生那里学习新的行为,但在实践中,阿维夫和弗里曼都目睹了她们的同伴相互学习行为,强化甚至加剧了她们的饮食失调。

03

厌食症与精神疾病相关联

不足为奇的是,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上学的女孩比男孩多,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更容易患上厌食症。

正是这一社会影响的证据,导致一些人指出,社交媒体要么是引发疾病的因素,要么是加剧疾病的一个因素。今年1月,纽约州哈德逊河畔黑斯廷斯的一位母亲对Meta、TikTok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提起诉讼。

据The Rivertowns Enterprise关于这起投诉的报道,在开始关注与锻炼和饮食有关的账户后,这些应用程序开始向患有厌食症的女儿展示与饮食失调有关的帖子。有趣的是,一些饮食失调诊所现在不鼓励患者在社交媒体上互相加好友,因为尽管相互支持可能有所帮助,但竞争和陷入旧习惯的倾向大于好处。

不出所料,习惯——它们如何形成以及如何打破——是当前厌食症研究的一个焦点。不吃变成了一种仪式和陷阱。

正如阿维夫在她的书中指出的那样,“最终,一个冲动的决定会积聚动力,变得越来越难以逆转。”

弗里曼强迫症助长她的厌食症。“厌食症是非常严重的强迫症,强迫症般地计算卡路里,”弗里曼说,“对我来说,这种套路让我感到非常安心,非常舒缓。”让自己挨饿可以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在她的书中,弗里曼还指出,一些医生认为厌食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之间存在交集,两者都有一种共同的思维僵化。这也可能与基因有关。2022年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这些疾病的家族史之后,饮食失调母亲的孩子“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有显著关联”。

在这三本书中,一种无力感和控制欲成为这种紊乱的主要特征。这些无力感通常围绕着青春期、性行为和成年期的不适。(“我仍然穿着短裤来遮住我的屁股,我的屁股曲线优美,很有女人味,这让我很恶心,”麦科迪在谈到她早期的心态时写道。“我希望我的身体没有任何性暗示。”)

但弗里曼急于消除厌食症只是想要变瘦的想法。相反,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看起来病得像个骷髅。这是在追求死亡。在精神疾病中,厌食症是最致命的;弗里曼和阿维夫的书都描述了在病友死后重新审视他们的案例。

“厌食症是一种告诉别人你不快乐的方式,而不用说出来,因为说出来看起来很理所当然,”弗里曼解释,“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外在表达,表明这里的某些事情非常错误。”

2022年英国对1.5万名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女孩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男孩的两倍。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少女和年轻女性的自我伤害在2000年至2014年间增加了两倍。从2010年到2020年,去年美国女孩患重度抑郁症的比例增加了145%。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近五分之三的少女表示感到“持续悲伤”,这

是十年来的最高比例。

无论她们出生时多么脆弱,也无论她们在这个世界上感受着怎样的痛苦,女孩们显然都是在拿自己出气。需要非常严肃地问为什么,并思考究竟该如何挽救。

原标题:《身材焦虑,正在“谋杀”一些女孩》

(七)我从初中开始减肥,到现在已经八个年头过去了。很多思想在大脑里根深蒂固了,就再也难摆脱。

我刚出生的时候足足八斤,浑身是肉。但所幸小学一直都挺瘦的,直到六年级因为处于发育期脸才慢慢圆润起来,那时候对胖还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放学背着妈妈和小伙伴去学校后门买零食热狗和奶茶吃特别开心。吃什么从来只顾及合不合胃口,好吃的就多吃一些,不爱吃的就不碰,饿了就吃,饱了就停。

我读小学的时候属于放养,没有父母管学校也不严。但初中踩线考上了一所私立的重点中学,自那以后课业重了些,也没有小伙伴陪着一起天天跳皮筋了。每天缺乏运动,再加上食堂重油盐的饭菜,我旺盛的食欲以青春期的激素作用,想不胖也很难。

第一次萌生了减肥的想法,是因为有一次,外婆从香港带来一条裤子给表姐,然后对我说:“你姐这样瘦瘦的就是好,穿什么都好看,你的腿粗就穿不下这个。”

我当时盯着姐姐的腿,心里有一丝委屈。也是从那以后,我开始每天低头盯着自己的腿看,越看越觉得粗,每次照镜子都会看上十几二十分钟,然后难过一阵。

打那时起,我开始了减肥的征程。在无数个黑夜里我浏览了无数的减肥贴,百度上各种水果减肥法,三天消灭水桶腰之类的帖子被我刷了个遍。那时候还不流行健身,辟谷,轻断食或是生酮减肥,大部分减肥的人都上薄荷,照着热量表吃饭也就是纯饿着。

一开始接触减肥知道了卡路里这个东西后,我每天用薄荷查热量,吃什么查什么,妈妈给舀了一碗饭我都要偷偷拿了秤量一下,如果超量了我就借口吃不下或是把饭倒回锅里,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能准确地舀出100g白米饭有多少。

我减肥甚至没有经历什么过渡期,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急于了解减肥这件事,我几近疯狂地给自己制定各种食谱,热量几乎是骤降。之前早餐能吃一整盘炒猪肉配上一盘粥,减肥的时候即便是冬天,我都能天天早上吃山药粉和橙子红枣一起打成的凉糊糊,因为百度说这样能去除水桶腰。那时候读书,早上六点半吃饭,说实话,当时那么吃早餐,一开始真的是八点上课我就饿了,但我那时候意志力实在太好了,特别享受饥饿感因为觉得那意味着脂肪的燃烧,我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上午,任凭肚子肆意嘶吼我连一颗糖都不会吃。

我一直都是梨形身材,腿特别粗。有一次要和妈妈出门逛街,我换上一条宽松的牛仔裤,在镜子前盯着自己的腿看了足足半小时,然后赌气地坐在厕所门口就开始哭,边哭边说为什么我的腿这么粗。我妈当然,只是觉得我很莫名其妙。她就开始骂我:“你有问题就去解决啊,在这里发神经有什么用?”

后来急于瘦下来,中午回家我都会骗妈妈说吃过了,然后只啃一小片苹果,到后来中午图方便也就索性不回家了。每天晚上回家我也不过是吃一口饭,配几根菜,肉是不再碰了的。

每晚吃完饭,我还会跑进厨房给自己调上一杯清洁肠道的特饮,白醋加蜂蜜,一汤碗的白醋,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喝下去的。不过也就是因为那时天天喝白醋,把我的胃给喝坏了,耙耙也没再成型过。

食物从此成了我的敌人。那以前每周去一趟爷爷家,他知道我特别爱吃鳗鱼,每次去他都会买好等我。减肥后聚餐成了我最害怕的事情,我当时已经不敢吃东西了。所以每次鳗鱼都剩下,反复几次后,爷爷以为我口味变了也就不再买了。

我减肥的时候我妈不乐意买体重秤,说这东西既没用又占地方,所以当时我总爱跑到亲戚家去称体重。有一回上姑姑家喝茶,聊天聊到十一二点,大家高兴,便买了酒料喝起啤酒来。减肥的人应该都知道所谓的八点后不能再进食,有些人甚至是六点后。所以夜宵我自然是不会碰的,所以姑姑拿了口香糖问我,这个不就没有热量了,能吃吗。我记得当时十二点多,我饿的不行,拿了口香糖看了看背面的热量表,一根十几卡,然后我就把糖放下了。

那时候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一边听着肚子咕咕叫一边坐空中自行车,蹬得很用力想快点做完,快点睡觉,快点天亮,然后就可以吃早餐了。从此我每晚盼着第二天的早餐,早餐吃完盼着午餐,又再花一个下午盼着晚餐。

我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神在食物和减肥上,我可以清楚地记得各种食材的热量,脂肪和淀粉含量多还是少。我变得斤斤计较,每天守着妈妈炒菜,甚至会因为她多放了一点油而发脾气。

减肥的时候因为压抑了食欲,人变得特别地敏感,而且执拗。当时特别爱和别人攀比,走在路上我喜欢盯着别人的腿看,然后再转过头去从后面看看自己的腿,当时这一度成为我每天的习惯,而且一直保持到了高中,现在看得少了。

也是从减肥后,我开始疯狂地学习,不想输给任何人,似乎就是在那时候,我把所

有对体重的焦虑全都代入了生活。初二以前我可以算是个玩大过天的孩子,但自从开始减肥,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我一天比一天自卑,一天比一天紧张、害怕。我饿了就学习,拼了全力想要争上游,后来我把成绩从中游偏下刷进了前几,初中毕业时也如愿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至今我都在感慨自己再也找不到当时减肥时那股不要命的冲劲了。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失去了自我放松的能力,我好像,不再懂得追求快乐了。我做每一件事情第一个就是先想它有没有意义,对我有没有用。

减肥于我而言,就像一场战役,我几乎陷入了敌人所设的每一个陷阱。

最初是疯狂的克制。

一开始我花了一两个月从一百二减到了九十五斤,当时因为家里没有秤,是一次偶然去了舅舅家舅妈说我怎么最近瘦了这么多,问我多重了,我说没秤,她便拿了秤给我。所以忽然之间发现自己的体重从三位数变成了两位数,我异常的兴奋,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当时是纯饿瘦的,压根就不懂自己努力错了方向。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九十五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告诉我,够了够了,已经很瘦了,不要再减了。但我自己知道,这是停不下来的。我已经习惯了看着别人吃而自己不吃,我变得只敢吃“健康的东西”,碰一点零食就会烦躁不安,我享受体重一路下跌的感觉,我享受别人对自己身材的赞美,我可以穿M了所以我开始追求穿上S。

当时的自己就像不受控了一样,好像别人眼里的自己和自己眼里的很不一样,每天看镜子我依旧觉得自己腿很粗。即使当时的我已经瘦到夏天睡凉席都觉得骨头硌得慌,冬天没有电热毯我便睡不着。但我就是恢复不了饮食,我太害怕胖回去了,食物成了我的敌人。

减得厉害的时候刚好是初三,为了腾出更多时间学习,我中午留在学校食堂吃饭。食堂喜欢炒一道西芹牛肉,混着汤汁淋在饭上,炒菜的汤汁热量很高,减肥的人都懂得,我从来都不会拒绝师傅给我淋汤汁,因为每次我都会借口自己不爱吃淋了汁的饭而倒掉大量的饭。有一个一起吃饭的朋友不爱吃豆芽,每次都不打,我也学着她不打。那时的我心里已经病态了,别人不吃的东西我也不可以吃,我一定要和别人打一样的东西,然后比她们少吃几口甚至一半。我当时每份午饭吃完几乎就像没碰过的一样,两口米饭配两根菜,然后全倒掉。

然后,我渐渐迷失了自我。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别人不喜欢的我就不喜欢。我喜欢盯着瘦瘦的人吃饭,看她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控制自己至少比她少吃一口。在家我变态一样地监督着妈妈炒菜,阻止她放油放糖。守着电饭锅要舀饭,不让别人靠近,从那时到现在家里的饭都是我舀的,我会想着各种方法阻拦其他人去舀,因为我要把自己碗里克扣出来的饭塞到其他碗里。吃饭的时候盯着妈妈,她吃一块肉我吃一块,她吃四块我就吃三块。我变得越来越斤斤计较,有时甚至会因为妈妈吃不下了或不吃某种东西而闷闷不乐。

九十五斤的时候,我的月经量就已经很少了,每次都是来一点点就走了。九十五斤再往下以后,我的姨妈就慢慢离开我了。刚开始没敢告诉妈妈,但后来接连着好几个月都不再来了,我开始慌了,自己上论坛搜了好多相关的资料,了解了姨妈不来的严重性。后来妈妈知道了,以为我是学习压力太大了,带我四处开中药调理。

当时见到每一个人都会说我好瘦,甚至亲戚们都会说我妈妈是不是不给我吃饭。初三毕业的时候,同姥姥姥爷去上海旅游,见了我姥爷他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他俩一个劲地问我妈妈,还让她带我上医院瞅瞅,不会是得了什么病。还记得当时在杭州买了一条喜欢的牛仔裤,选了裤子售货员直接就给我拿了最小码,我试了出来发现最小码的裤子我穿腰那里还能塞进一个拳头。我当时笑嘻嘻地跟妈妈说,我可以把这个腰头往外翻一圈,这样就刚好。那时妈妈看着我的腰的那个眼神里,满是担忧和心疼,我只是不小心瞥见了,没敢盯着看。

进入高一的时候,可能还不是是我最瘦的时候,那时在学校体检我的体重是四十公斤。一方面我沉浸在“瘦”的世界里,另一方面我很纠结,每每听见哪个舍友抱怨她的姨妈来了的时候都会嫉妒,会纠结,会害怕。我想姨妈回来,却又还不想长胖。

我会去食堂点一份没有鸡扒的鸡扒饭,我会专门盛一大碗汤用来洗掉菜上的油。我那时还不会讨厌和被人一起吃饭,因为我那时不知道正常人到底应该吃多少东西,我想恢复健康的身体,所以我观察着身边人的饭量,想要正常地去吃饭。

我浏览越多关于闭经的信息,就越害怕自己的姨妈再也不会回来。医生换了一个又一个,诊疗费从一次五十到三百各种各样口味的中药我都喝过了,却没有一个见效。后来有一回,妈妈说带我去乡下去求一个厉害的医生。我们花了一天排队,等排到我时,他看了看我的脸,只轻轻把了一下我的脉,便让我妈带我回去,他不给我开药,说我纯粹就是饿的,每天早上珍珠花菜煮猪肉给我吃了就好。

回去的时候妈妈小心翼翼地问我,明天起试试这么吃好吗。我没回答。吃饭这件事情对

我来说很困难,肉汤只吃了两天我就受不了了,每次张口喝下那漂浮着丁点油的热汤,嚼下一块猪肉都会让我坐立不安。

高二的时候,姨妈已经不来两年多了,我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状况。头发成把地掉,脸色蜡黄,膝盖酸疼,手脚冰凉,没有精神。我终于下决心要把姨妈养回来了,我开始增加食量,有一回早上吃了五个妈妈做的馒头,觉得自己好能吃,但其实全都是那种一口一个的小馒头。恢复正常食量以后,身体还是没有动静。我在论坛上见到一个养姨妈的帖子,她每天吃的东西多得吓人,我每天看着她发的各种食物的图片,在心里一次次下决心要再多吃一点。后来每晚我都会让妈妈多煮一些饭,我把饭量增加到一碗半,每晚抱着锅吃饭,菜也越吃越多。

我慢慢开始讨厌和别人吃饭了,因为我能吃下三道菜一份米饭,有时吃完饭还能吃下酸奶和我慢慢开始讨厌和别人吃饭了,因为我能吃下三道菜一份米饭,有时吃完饭还能吃下酸奶和面包,我对食物越来越不满足了。我害怕和别人吃饭,因为她们都吃得比我少。虽然慢慢吃得多了,但其实我内心很不安,我曾经大中午躲在女厕里做运动,也曾在大冬天的凌晨五点半起来跳绳,我从做不到心安理得地吃。

高中三年我长了二十斤,高二的时候四十五公斤,高三养到五十公斤,可惜姨妈依然没有动静,我有些麻木了,很失望,明明自己已经胖到五十公斤了,九十五斤时离开的姨妈却还不回来。我断断续续地喝各种中药,那时寄宿,学校在海的另一边,爸爸每天中午总会赶到学校来,给我送刚熬好的中药,后来学校小卖部开了中药代煮的窗口,我也便不让他送了。我那时还自己在线上找了一个专门调理月经的老中医,花了几千块钱喝了十几罐药膏,也不见效。

我开始不耐烦了,不想再喝药,甚至一度想过让妈妈带我去打黄体酮,但最终也没去,还是想着让它自己恢复吧。但她越久不来我就越是慌张,特别怕她从此不再来了。这种焦急引发了我后来的暴食,我每天偷着躲着不敢和同学吃饭,因为我在楼下吃了盖饭后还要上楼吃碗面,我每晚很迟才回宿舍,因为想等着夜宵时间买了饼和蛋糕吃。我每天吃大量的食物,克制不住自己,吃了早饭想着午饭,生活里仿佛只剩下吃。

我的胃撑得越来越大,我变得越来越能吃,我馋各种各样的食物,我曾经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什么都想吃。

某一天我吃了太多的东西,撑得想吐,去了厕所把腰一弯我就吐了。这是我最后悔的一次,因为它开启了我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暴食,我发现自己吃得太多就能吐掉,所以我变本加厉地吃,吃高热量的东西,吃曾经不敢吃的东西,然后去厕所吐掉。这个过程就像吸毒一样,你知道这是错的,却控制不住自己的瘾。因为平时有克制,所以有渴望,因为我从来没完完全全地放下过减肥,所以欲望永远在。

吃和吐成为了生活的重心,渐渐地,我不再能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情,我疏远了朋友,不再对从前的爱好感兴趣,满心只有食物,每天最爱逛食堂,逛小卖部,逛美团,逛超市。食物成为了我的精神补给。每当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就优先想到用食物来解决。往嘴里塞东西能安抚我焦虑的情绪,让我暂时逃避现实、麻木自己,但吃完东西以后,迎来的是空虚以及害怕肥胖的更加焦虑。我找不到与食物和解的任何方式。

大二的时候姨妈回来了,我105斤,看着还好,没有很胖。我很开心,觉得自己又恢复了健康。但暴饮暴食却一直没有离开我,我依旧在心情烦躁时食欲就会不受控制地爆发,很想吃,吃很多,又很慌,然后吐掉,吐完后悔、空虚,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更加焦虑。我知道这是在浪费食物,摧残自己,并且毫无意义。但自己不受控制,那一瞬间只想往嘴里塞东西,什么都好,哪怕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有一回我连续好几天暴食,吐得眼里布满血丝,眼泪鼻涕一起止不住地流,喉咙被胃酸剌得辣辣的。我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了,已经重了五斤了,明天不能吃了。所以第二天一整天我只喝了一瓶牛奶,我觉得自己状态很好,我的胃疼了一天,但我就是不吃东西。第三天恢复时只喝了点粥,那天晚上却就又爆发了。我发现自己总在错误的道路上来回盘旋,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好起来,但我不会去做。

放弃减肥对我来说太难了,承认一个犯了八年的错误,舍弃我现在已有的苗条,再一次去面对肥胖,我太害怕了。

每次吃饭只要碰到一点碳水我就会用大量的主食把自己吃撑,吃饱了就进厕所,我做不到只吃一点,也不能接受吃一点,我的世界除了不吃就是吃多。即使偶尔有不故意把自己吃撑的时候,也会因为吐习惯了,把许多健康的东西吐出来。健康,我把食物分得太清了,健康,我只能吃健康的东西,所谓“不健康”的东西吞下去就必定想找机会吐一些出来。

我每晚睡觉都会做梦,无数个哭醒的夜晚都觉得好逼真,醒来多哭一会儿再睡。我睡眠特别地浅,一点小动静就可以把我惊醒。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能自己醒来。常年的减肥让我过得极其“自律”,如果某一天打开手机八点了就会被吓的坐起来。我每天早起七点多吃早饭,吃完早

饭上百度搜一下早餐的热量,然后开始学习。每天要有规律的运动,三餐一餐不落,一餐晚了或不吃,都会让我什么事都干不了。有一回同学答应帮忙拿外卖,去迟了,而且拿完没有马上回来而是去寄了个快递,等她的每一刻对我来说都是煎熬,我甚至坐在床上就开始摔手机。她拿回来的凉了的外卖,也成了我暴食的导火线。

即使一餐不落,非吃饭期间偶尔我也会克制不住地跑去买面包饼干,我知道这是因为我把中午吃的碳水都吐掉了,面包什么的吃完就立马吐掉,暴食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但我根本控制不住,好多次带了电子书,在厕所里l一边吐一边看。

吐的过程对于我来说不算特别痛苦,我一般吃得多了一弯腰就能吐,每次吐到蛋白质或者蔬菜,感觉碳水都吐完了我就会停,所以也不会暴瘦。痛苦的是吐完以后的心态,不吐难受,害怕变胖,吐完也并不是就松了一口气,吐完会更加地压抑,痛苦,这是一个死循环,想吃,怕胖,控制不住,不吐焦虑,吐了痛苦。

不知道还有多久。

我知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放下执念,忘了减肥,不再关注体重。世上还有很多比美丽身材更美好的东西。我们不能总抓着自己的缺点不放,要学着自我接纳,自我欣赏。

道理其实都懂得,要真正做到可能,不知道还有多久。

又过去快两年了哈哈

两年里对过去那么多年减肥经历的一切进行了一点小思考

为什么你会减肥失败?

试着放下减肥的过程很奇妙,虽然还没完全走出来,但觉得一天天都在慢慢变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