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墨迹诸天 > 第一百零四章 今日方知为君之乐

第一百零四章 今日方知为君之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最初的几个奏折,赵祯只是留中不发,压根没当回事。谁知这股风竟然越演越烈,发展到八月底,竟然前后有数十官员集体上奏,非要让朝廷查办李墨。

  这类弹章的处理流程,如果查有实据,那就按律处置被弹之人。如果查无实据,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一般情况下,不会处置上弹章的人。毕竟风闻奏事,本就是御史言官的职责。不管奏折多离谱,那都是正常操作。

  赵祯亲眼看着李墨对赵宋皇家的各种付出,不只帮他解决了许多困难,连带着也帮皇家赚了不少钱。

  最关键的是,他自己的身子大好,这几个月里,已经先后有三个妃子有了孕喜。

  靖海侯不只是我老赵家的亲戚,更是我老赵家的恩人!岂能由你等如此非议?

  朕都拼了命的想要假装没看到了,还非得不依不饶?

  不是要结果吗?行,给你!

  九月初一大朝会,赵祯当朝质问了几个挑头御史。问了许多具体事务,结果这帮靠小道消息过活的人,要么答不上来,要么前言不搭后语,根本说不到点子上。

  于是赵祯用非常爱护的语气,让这些臣子们放下身段,去百姓们之间走一走,做点实事。免得以后说话总是这么不接地气,比靖海侯更像仙人。

  然后,足足十二名御史,就这么被安排进入治河小组。要让他们亲眼去看一看,靖海侯做的那些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吹的。

  大宋开国至今,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贬谪这么多御史言官的前例。

  几乎所有重臣都认为此例不可开,否则岂不成了堵塞言路?

  那以后还有谁敢直言劝谏?

  赵祯就解释,这不是贬谪,他们的待遇职位一概不变。朕也不是要堵塞言路,只是他们这奏折越写越飘,看着都不像人话了,不改改怎么了得?

  所以,这次让他们去治河工地,是为了让他们更多的体察生民艰辛,多了解一些大宋子民的真实情况。等他们接了地气,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言之有物,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飘了。

  说到底,朕也还是为了他们好啊!

  我们要允许年轻人犯一些错误,更要允许犯了错误的年轻人能够改正错误。

  那改正错误从何做起啊?首先得要他认识到错误嘛……

  你们这些老臣,也别总是护犊子。一味的纵容,那不是爱护,是纵容!

  民间百姓都知道,惯子如杀子。你们这些朱衣紫袍的重臣,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赵祯坐在龙椅上,一番长辈口吻,说的那叫个语重心长,一脸的我都是为你好。

  再说了,治理黄河,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大事件里,是每个大宋子民的荣幸!怎么能算是贬谪呢?

  满朝文武在这一刻,不约而同的打个寒战。这样的皇帝,实在是太刁钻了,玩不过啊!

  他占着大义名份,又说的冠冕堂皇。仿佛你敢阻止这些官员下放,就是阻挠他进步,就是扼杀他的前程,就是他们家祖宗十八代的仇人……

  这还让人怎么劝?

  当天下朝后,这十二名言官就被禁军“护送”,直接进了河工营地,交接到杜密手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