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工科生的华娱 > 第379章 GIT与创业者

第379章 GIT与创业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379章 git与创业者

  丑国,旧金山,硅谷。

  在丑国的西海岸,有一个华人中非常有名的城市,叫旧金山。这其实是一个真正的华夏称呼,他的实际名称是“san francisco”直接翻译是一个人名,“圣弗朗西斯科”。

  华人一般会称呼其为旧金山或者三番市,这个称呼来自于早年间的淘金热,这里真的有一座金山。

  而现在,在这里有一座特别有名的跨海大桥,叫做“金门桥”,提到丑国,除了自由女神和国会山,可能这里就是最著名的标志建筑了。

  金门桥是跨海大桥,但长度却没多长,因为这里其实是一个狭长的海湾的入口,这个海湾的沿岸,就是鼎鼎大名的湾区了。

  从六十年代开始,这里就开始不断聚集各种高新技术企业,最开始聚集在圣塔·克拉拉谷附近,因为大多是搞半导体的,而半导体的主要材料是硅,于是这里便被称为硅谷。

  后来高科技企业逐渐在附近扩散开来,一直占领了整个湾区,形成了由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三座大城市,和中间好多小城市组成的高科技城市群。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无数的科技型企业在这里创立,成长,消亡,这里的历史,几乎可以成为浓缩的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历史。

  约翰刚刚开着自己新买的凯迪拉克汽车赶到位于硅谷的洛思阿图斯,这是他和好友一起租用的一间民房,在这里他们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和无数的创业者一样,两个小伙子有了想法,然后做出了产品,两个人凑了点钱,产品是软件,底子是他们在斯坦福大学里接触到的git上的开源项目。

  git是一个神奇的宝库,几乎你能想到的任何软件产品,那上面都有开源的代码可以使用。

  只是由于这些开源代码使用的操作系统也和日常使用的ibm系列以及苹果的麦金塔系列并不兼容,所以入门门槛较高。

  而且都是业余爱好者写的东西,geek的味道太浓了,所有的软件产品都是直截了当的直指核心,几乎没有友好的人机交互,有很多功能,甚至需要大段的命令才能够得以实现。

  对于计算机这个行业内的人来说,这东西当然方便得不得了,你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这里的一切库资源,几行命令就可以完成一项了不起的任务。

  但如果你不是学计算机的,而是想用这些功能的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那用户体验简直就能折腾死个人。

  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开源协议并不同于传统的那些,就像斯坦福本来就有的一些开源协议,虽然不要钱,但却要求在此代码基础上开发出的东西依旧必须开源。

  这就一下子打断了这种代码商业化的可能,而git上的开源协议,简直自由得有些过分,那就是随便用,家用、社区用还是商用,都随便,继续开发的东西是不是开源,也随便。

  唯一的规定就是,如果伱要是商用,还靠这个挣了钱,自己按照比例交一部分盈利就可以了,总数还不超过销售额的20%。

  这就很有意思了,两人咨询过律师,这样的协议几乎等于没有协议,如果你不想交,有的是办法可以绕过去,你就说你公司没盈利,这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

  当然他们也有一个唯一的反制,那就是如果你真的完全不交,那么他们可以通过投票把你送进黑名单,不再允许使用这种开源代码。

  但这也其实有办法绕过去,你只要别真的闹得太过分,估计都没人搭理你。一般公司稍微交点也就是了,还可以扶植这个基金会进一步发展,即便是资本家也会考虑长远的事情的。

  git的总管理方是一个开源社区组织,非盈利性质的,组织是在瑞士注册的,组织成员包括华夏几十所大学,华科院的十几个研究所,以及丑国的十几所大学,成员那是相当的复杂。

  董事会由这些大学出人成立,每年一换,而且组织也会给大企业留下一些董事名额,给捐款的大企业,或者贡献重大开源项目的企业。

  所有的财务和法务都委托给了一家丑国的著名会计师事务所了,他们负责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配,当然绝大部分的经费,其实都用于维护git开源社区本身了,能拿出来的分红少之又少。

  而具体到每一个项目,那就更是五花八门了,不仅仅有项目的贡献者,还有项目的发起方,委托方,承接方,投资方,捐助方,那叫一个乱七八糟。

&em

sp; 让人感觉这里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什么叫自由,翻译翻译,什么叫自由,这就是。

  当然,王旭就是故意的,这些代码就是钓鱼用的,甚至都不用鱼饵,还是直钩的那种。

  除了最核心的几个项目以外,绝大部分项目和产品虽然最早的时候都是华夏这边大学搞出来的,但全世界的贡献者开始发力之后,那就真的是一个全球化的行动的。

  而王旭控制所有这一切的,就是核心的那几个项目,包括操作系统,开发语言,开发工具,以及网络通讯的基础组件,你别看这些东西根本不挣钱,还得不断往里面填钱。

  但来自于后世的王旭怎么可能会被这种眼前利益困扰,这里主打的就是一个免费,这个东西免费,还被全世界认可了。

  那这个东西就是业界的规范,他说支持什么标准,那个标准就可以几亿几十亿的往回赚钱。

  就比如他新搞的那个无线通信标准,这里的操作系统就安排上了。随后的各种无线外设立刻就有了依托,这么说读者可能不明白,但和你说他叫“蓝牙”是不是大家就明白了。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王旭直接做了个顶流的,他要做的是那个选择标准的人。

  所以,他特别重视开源产品,更加重视开源社区,即便一直在赔钱,也在不断地投入着。

  其实现在的规模来说,王旭已经不太需要往里面投钱了,这是一个金矿,所有人都可以挖,真别把别人当傻子,大家有的是方法从这一堆堆的代码中淘金。

  现在就连ibm、微软和甲骨文都已经加入git的董事会了,他们都是捐了上千万美刀才进来的,他们傻吗?怎么可能。

  

  现在的开源社区,由于大量的西方大学的加入,镜像站点几乎在以每个月一家的速度快速扩展着,亚洲的小日子,李家坡,欧洲的汉斯国,郁金香国,腐国,高卢国都已经有了自己的镜像站。

  丑国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北卡罗来纳州大学,也分别建立了镜像站点,让丑国的镜像站点总数增加到了四个,超过华夏成为了镜像站点最多的国家。

  而华夏依旧只有帝都的水木大学本站,和魔都的交大镜像站两个,这一方面是资金问题,建立一个镜像站还是需要不少的计算机资源,价格不低,而且网络建设还只有东部相对完整些,西部地区还在吃土。

  什么?你问原始数据怎么同步的?当然是飞机拉着光盘、硬盘飞,卡车拉着光盘、硬盘跑啊,这可是在可见的未来里,带宽最大的通讯方式。

  开源这种东西就好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了,就没人能够控制得了了,王旭就是要靠这个打乱整个世界的软件生态,你想挣钱,没问题,但你想垄断?

  嘿嘿,这边有免费的,分分钟就会有公司利用这些代码崛起卷死你。

  你说王旭折腾这个快两年了,有收获吗?当然有,而且收获巨大,别的不说,数学库几乎已经建立完全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底层库也在全世界大学的努力下,快速地成型着。

  乃至更细分的领域,比如,王旭初期搞的那个音乐处理软件,其中的声学计算就是独立的项目,现在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这方面的科学家们最喜欢的基础库。

  这些东西,可不是靠着闭门造车能搞出来的东西,华夏现在根本就没那么多的科学家去搞这些东西。但是海外的学者可多了去了,特别是当开源成了互联网科学自由的标杆的时候。

  你起了个头,自然有人会不断地添砖加瓦,甚至独立项目出去,形成几乎无限扩张的形式。

  基于此的数学软件封装都已经有了很多种,这可是互联网的初期,各种参与者的热情还没被磨灭的年代,很多封装甚至同样开启了开源项目,大家一起来完善某种封装。

  比如,专门用来计算流体力学的一种封装,就是丑国mit发起的开源项目,至少在王旭看来,拿过来,改吧改吧,就能用来设计飞机轮船了。

  而这些东西出来了,谁的收获最大?丑国?当然了,他们有无数的科学家可以看懂并使用甚至改进这些东西,但他们也会因此丧失了对这些专业软件的控制权。

  而要说全世界最能够学习的人,那恐怕非华夏莫属了,王旭曾经和姜主任详细地解释过这其中的道道,终于让上面明白了,这样的混乱局势,才是对善于打游击,打穿插的华夏最好的局面。

  既然,咱们的国情自己明白,咱们自己是无法靠这个赚钱的,既然如此,那大家就都别靠这个挣钱了,光膀子卷,我大华夏怕过谁。

  你丑国靠盗版,打垮了华夏几乎所有的软件企业,那好,我直接出免费的,反过来卷你的市场,你还没法告状,因为这其中,你们自己的大学出力甚至比华夏还多呢。

  所以,别看git进入西方才短短一年,但其爆发的力量,以及蕴含的潜力早已经让无数人蠢蠢欲动,更有数不清的先行者们直接抄家伙下场干了。

  前世的开源其实经历了很是漫长的孕育期,慢慢的从专业领域渐渐进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其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各种不同的许可证制度造成的障碍。

  好多种类的许可证是不允许商业化的,有些允许商业化的又需要事先交许可费用,且价格不菲。

  但这些都被王旭一个几乎完全自由的许可证打破了,更是开创了先用,挣钱了再缴费的模式,这是后世很多底层引擎产品采用的模式,如果是自己开发的东西,显然先期成本就会非常地高。

  但王旭这里却不一样,他充分利用了华夏本身的廉价劳动力,别觉得耻辱,这就是现实,国内无论是底层民工,还是高级教授,在王旭眼中就是廉价劳动力,包括他自己都是。

  但正是这种廉价,加上自己本身对完全体产品的了解,以及软件产品结构的熟悉,可以让他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完成在外人看来根本不可思议的壮举。

  那就是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把整个软件行业的产品线,翻了个底朝天,不是一样两样,而是几乎你能想到的商业产品,他都拿出来了类似的开源产品。

  然后几乎是一次性的扔了出去,微软,甲骨文,autodesk,borland这些公司,凭借着放任国内疯狂的盗版,几乎统一了国内的商品市场。

  大学里教的,市场上用的,都是他们的产品,进而产生无法彻底的依赖,之后,无论是推标准,卖硬件,甚至直接起诉,都可以大肆地挣钱了。

  到了关键时刻,来个断供卡脖子,就问你服不服,但这一世,王旭就当一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给你们看看,看看追求自由的丑国人,是否扛得住这真正自由的软件。

  远景如何,王旭还不知道,但仅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说,形势一片大好。

  不是小好,王旭已经看到许多的封装版本,发行版本,各种语言,各种风格,大部分选择了继续开源,这些一般都是各地的大学制作的本地版。

  但也有相当的一部分只在git制作了类似介绍页面的东西,并没有真正开源,倒是提供产品下载。

  git本来也提供这个服务,还能允许用户打星评价什么的,只不过这样的项目不能申请太大的存储空间,如果下载的版本太大,需要额外缴纳费用。

  但这也相当于为这些产品保留一个打广告的地方,所以,绝大部分的开源衍生产品都会在git上保留这个广告,于是这里就成了王旭和git组织收集情报的地方。

  ——

  (还有,今天写了8k,我有点飘了)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