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工科生的华娱 > 第二十章:也是香江

第二十章:也是香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座的人除了王旭和王霏,没人知道王潮究竟是什么,但是所有人都投资了,原因很简单,圈子。

  在座的人不多,但是却几乎代表了香江乐坛的半壁江山,而香江的圈子就是这样,经常性的投资同行的副业。这种副业多半是没多少钱的小生意,什么小饭馆,小茶楼之类的。

  用不多的投资,维系一个小小的联系,彼此从此不陌生,有矛盾的时候,又留了一个对话的口子,因此只要不是太过囊中羞涩,或者彼此矛盾太深,都会多少投一点。

  成为一个小股东,既做社交,也留一个发财的可能。

  很多老派的香江公司上市的时候,经常性会发现几十个特别小的股东,那些就是这种人情股东,而且这种股东也可为公司免除上市前再分股的麻烦。

  很显然,他们对小两口的王潮也是这样的认知。投不了多少钱,也不指望能挣钱,但是留下了情分,这是华夏生意人的传统智慧。

  因此,这個买卖,除了张国榕,其他人都是这种人情股东,全加起来也就不到1个点的股份。

  当然,他们可能大赚,王潮绝对不亏,多了一群明星潜在客户,以王潮的品质,风靡香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音乐圈的话题总是会不知不觉间回到音乐,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张国榕又一次旧话重提,那就是让王旭教他唱戏,话题回到了戏曲上。

  “旭仔,你学了多久戏,看你很年轻啊,怎么会水平这么高。”黄加军很是好奇地问。

  “大概有个十来年吧,五六岁就开始学了,不过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打基础的,后来才学唱段,我学的不多,也就几个名段折子好好学了下,完整的学的就不多了。”王旭很认真地解释。

  这是真的,系统给的是技能,不包含音乐本身,除了用作练习的曲子和戏目以外,其他都是要单独购买的,所以,王旭不会。

  不过用来练习的段落本就是一出戏的精华选段,用来糊弄,或者只演折子戏还是可以的。但如果真要开台,那就必须得重新学习了,当然如果王旭想,也不会花费很久就是了。

  就好像后世于魁智老师临时学新戏三国,两周就上台了,还是演诸葛亮。技能到了,基本功到了,学新戏并没有多难。

  真正难的,还是创作新戏,那个时候,除了唱念的词之外,手眼身法步都得重新编排,虽然有些套路,但依旧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磨合,才能显得天衣无缝。

  这就是为什么新人都是学传统戏,然后只有成角了,才能开真正的新戏。

  在京戏最火热的时间里,每年都会有好几出新戏上演的,推陈出新的能力丝毫不弱。

  王旭也向这些歌坛前辈们好好普及了一下京戏的传承,还时不时的表演一小段。对于外行来说,王旭最大的本事不是他的精,而是他的杂。

  他能如数家珍地把生旦净丑的特点说得绘声绘色,还能根据不同角色都信手拈来地来上一段。也没有伴奏,就那么像票友一样,跷着二郎腿,用手拍着大腿,摇头晃脑地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