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这个大宋不一样 > 第2章 他若出事,你便有事

第2章 他若出事,你便有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献依旧背靠栏杆,双手抱膝,仿佛是在沉思,又仿佛是在发呆。

  脚步声到了身后,狱卒威严的声音传来,“李献,回身!”,接着又谄笑道:“他便是李献。”

  从威严转为谄媚,听着判若两人,转换之自然,令人忍不住想拍案叫绝。

  李献缓缓回身。

  一个瘦削的少年在两个目光警惕的男子陪伴下,正有些好奇的看着自己。

  这位便是驾崩后谥号为‘仁宗’的大宋官家赵祯。

  此刻,这位十四岁的官家仔细看着李献。狱卒打开牢门,一个男子进来搜捡了一番,没发现能行刺的利器,这才作罢。

  “见过贵人。”李献拱手,不卑不亢的道。

  “为何上书?”赵祯觉得这个年轻人——比他年长了五岁的‘年轻人’颇为镇定,和皇城司禀告中的‘愤世嫉俗’、‘无能狂怒’之辈不一样。

  是这人太会掩饰,还是皇城司太无能?

  “先前有数人上疏,建言太后还政官家!”赵祯说道。

  李献的上太后书作为引子,引来了那些人后续的动作。

  李献平静的道:“官家年少,无论是理政之能或是威望,皆不足以统御大宋。此等人建言太后此刻还政官家,要么蠢,要么坏。”

  蠢人该滚蛋。坏人居心叵测,就盼着年少的官家执政,自己好上下其手,或是颠覆江山。

  可你自己不也支持太后还政官家吗?

  赵祯本以为这人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心中有些亲切之意。可此刻李献反口说自己不支持太后还政官家,让赵祯心中莫名的不渝,“那你上书为何?”

  李献抬头,“我建言,太后当尽快还政于官家,尽快,而非当下。”

  这是原身唯一给李献留下的生机,没有尽快二字,李献就算是舌绽莲花也难逃一劫。

  太后见到还政官家几个字就杀机毕露,赵祯没看过文书,只知晓大致内容。

  所以,赵祯一怔。

  “官家威望能力皆不足,需太后垂帘过度,我反对的是太后长期垂帘!”这是李献心中的真实想法,故而坦然面对赵祯身后两个男子的审视目光。

  赵祯淡淡的道:“太后为何不能长久垂帘?”

  这个问题问得好,李献觉得是赵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也是他自救的唯一口子。

  “权力能令人泯灭情义!”李献的声音在安静的牢狱中回荡着,每个人犯都面色惨白的捂着耳朵,祈祷上天开眼,饶自己一命。

  “大胆!”赵祯勃然大怒。

  他不知自己的生母李氏此刻正在为真宗皇帝守陵,故而觉得太后‘母亲’再怎么着也不会虎毒食子。

  “汉武杀子为何?唐太宗废太子为何?”李献在赌,赌此刻才将垂帘不足一年的太后心中,对赵祯的亲情占据上风,“我一直以为,万事皆可试探,唯有情义不可!”

  赵祯蹙眉,在他的心中,‘母亲’虽然威严了些,但对自己却关爱备至。

  李献知晓还得添把柴火,“敢问,当下官家可曾理事?”

  赵祯下意识的摇头,他当下主要还是读书,隔三差五去观政……看着坐在帘子后面的‘母亲’和宰辅们处置朝政。

  就像是个太子。

  “官家连处置政事的机会都没有,以后哪来执掌大宋的能力?”

  “官家不处置政事,哪来的底气直面朝中那群宰辅老狐狸?”

  “靠纸上谈兵?”李献呵呵一笑,“故而我以为,太后当从小事放手,一步步让官家去尝试做事,让官家在宰辅们的辅佐之下成长,方能震慑不臣!

  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这,才是保全太后与官家母子情义之道!”

  赵祯愣住了。

  他早已习惯了一切都在父母的安排之下。

  读书,观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此刻还没经历过被太后压制十年的赵祯,心中有个模糊的念头在觉醒:是啊!我什么都不做,以后怎么执掌大宋?

  “敢问贵人,若宰辅揪着官家的袖子,冲着官家喷口水,官家可会发火吗?”李献下了猛药。

  历史上,包拯揪着仁宗的袖子,喷的他满脸唾沫星子,可他只能狼狈而去。

  “不会!”赵祯看向李献的目光有些变化。觉得这人的每句话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底。

  “若是御史叱责官家无德,官家可会震怒吗?”

  赵祯摇头,“不会!”

  李献叹息,“这是纳谏如流,还是畏惧臣子?十载之后呢!那些臣子会如何看官家?”

  历史上赵祯和臣子们的关系很是有趣,臣子们一边高呼‘仁君在世’,一边争权夺利,为自己划拉好处不落人后。

  什么是仁君?

  放纵臣子吗?

  不算那位太宗皇帝,与其说大宋败亡的主因是赵佶,不如说是仁宗。

  他转身,背靠栏杆,眼中有讥诮之意。

  这是个商业空前发达的时代。

  这是个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