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辽东雄狮 > 第八百九十三回 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八百九十三回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明末:辽东雄狮第八百九十三回不破楼兰终不还崇政殿外,二十余步开外,百余名侍卫腰挎佩刀,刀柄向后,神情严肃的戒备。

  防止闲杂人等,会在此时进入殿内,干扰殿内的重要会议。

  殿内,气氛异常的热闹。

  这种热闹并非言语上,而是眼神。

  因为杨承应在会上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我军兵分三路,左路由我为统帅,孟乔芳为副帅,从北宁府出发抵达集宁,然后大军向北,路过苏尼特部进入土谢图汗部领地,到库伦暂歇。

  然后大军向西,进入札萨克图汗领地,抵达科布多。在科布多休整几日,顺着额尔齐斯河南下,穿过阿勒泰地区,抵达迪化城。

  回来的时候,走河西走廊,穿过甘肃,进入鄂尔多斯。我会提前在那里安排补给,大军再顺利返回北宁府。」

  听到这里,殿内大半将领和官员都惊讶地望着王上,这种几乎绕内外蒙古一圈的远征,令人感到吃惊。

  不过,他们只是略显惊讶,却没有被吓倒。

  察觉到微妙的气氛,杨承应笑着说道:「我军长途跋涉,似乎在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对此很有信心。」

  指着地图,杨承应侃侃而谈:「我军野外生存能力首屈一指,外喀尔喀蒙古各部也会支援咱们。何况我们还有尹咱呼图克图,这样一位大活佛在,看在他面子上,也会给咱们一口吃的。」

  讲了后勤,接下来便是成果。

  「只要我们成功打击卫拉特蒙古,就能制止他们企图建立佛国加汗国的企图,为我们将来收复西域,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西域,我们就有了高产棉花,纺织业必定得到长足的发展。」

  接着,杨承应详细说明了西域棉花产量能有多大。

  将领们听着听着,眼睛都亮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杨承应很懂得把握人心。

  先将行军路线讲出来,让众人清醒的认识到问题严重性,打消部分人的轻浮心理。

  然后对将领们诱之以利,专门指出远征带来的好处。

  并且这个好处,上到将领下到士兵都能享受到。

  随着机器的大规模运用,原料产地成了一个大难题。

  重要原料之一的棉花,已经出现不够的情况。

  东北棉花产量本来有限,毕竟粮食更重要。

  山东等地又在闹事,来源很不稳定。

  原料不足,成本必然增高,利润随之下降。

  这对于有闲钱投资纺织厂的大小将领和士兵来说,最不能忍受。

  如今,杨承应指了条明路,去西域大面积种植棉花,或直接或纺织后远销中亚地区,能得到巨大利润。

  而且成本不高——西域地广人稀。

  自古以来都是富贵险中求,自然而然激发了将领们出征的愿望。

  「经与政事院、枢密院商议后确定,此次西路军出兵一万,配三万辅兵远征。」

  杨承应继续说道。

  「四万大军!」阿济格首先轻声惊呼。

  不光是阿济格,连较为沉稳的苏小敬、耿仲明等一干元老将领,眼中都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惊讶。

  在他们看来,这种规模的远征,士兵人数应该控制在战兵六千、辅兵一万八比较合适。

  没想到,战兵加上辅兵达到惊人的四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