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辽东雄狮 > 第一百三十五回 针锋相对

第一百三十五回 针锋相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经过一天的动员,一天的准备,第三天开始南迁。

  尽管杨承应手上只有骑兵一千,孙得功和鲍承先也只有步卒千余人,只要组织起来,依然能承担沿途警戒任务。

  在范文程的建议下,杨承应把从盖州库房得到的钱分作几份。

  一份给那些愿意南迁的百姓。

  一份赏给沿途护卫的将士。

  一份放在那里,谁愿意南迁,就给谁。

  剩下的全部运走。

  这样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又能防止士兵心里不平衡,甚至动手抢掠百姓。

  杨承应以孙得功为前阵开路,鲍承先居中保护百姓,自己领着风字营断后,率领八万盖州百姓南下。

  加上金州登记在册的百姓二十二万,保守估计有三十万。

  按照比例计算,金州卫兵马估计一万左右,已经勉强实现自给自足。

  不过,也不能盲目客观,这里面有不少的老弱妇孺,此后一段时间还是以休养生息为主。

  但是有范文程等大才相助,杨承应有信心发展金州。

  撤军消息,很快传到了待在沈阳的努尔哈赤手中。

  “什么?”努尔哈赤把消息看完,怒道:“孙得功和鲍承先居然这么没用,被人轻易夺取城池。”

  “小兔崽子居然把盖州的百姓全部迁走,给我留了座空城。”

  努尔哈赤抚了抚心口,差点气晕了。

  看到父亲这么生气,莽古尔泰跳了出来:

  “父汗,孩儿愿意率领骑兵三千,去追赶他们。”

  “追什么?”

  努尔哈赤反问。

  当然是追杨承应啊。

  莽古尔泰正要说这句话,却被黄台吉抢先一步。

  “父汗,”黄台吉说道,“事情有轻重缓急,杨承应虽然屡屡得手,却是疥癣之疾,真正的大患是辽西的王化贞。”

  说完,向莽古尔泰使了个眼色。

  莽古尔泰赶紧退下,免得挨父汗的骂。

  接着,黄台吉介绍了辽西的情况。

  原来王化贞痛定思痛,一面强化自己麾下的标营,一面不断上书皇帝,请求皇帝招抚蒙古可汗——虎墩兔汗,引蒙古骑兵、辽西兵马和金州卫士卒,一举收复失地。

  效果如何?

  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招抚蒙古可汗?”

  努尔哈赤忍不住笑出了声:“王化贞怕是连距离最近的喀喇沁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吧。”

  在场众人看大汗在大笑,也跟着笑了起来。

  喀喇沁就在明朝边境,牧场在开平府。

  这是个非常松散的部落联盟,名义上的首领是喀喇沁汗——拉斯喀布。

  其中最有实力是朵颜卫和洪台吉布颜阿海。

  朵颜卫现在的首领,是被戚继光招降的长昂之孙——苏布地。

  王化贞花钱联络虎墩兔汗的行为,有多蠢呢?

  打个比方,就以喀喇沁为例。

  王化贞不把钱给阿海、苏布地等实权人物,而是给了毫无实际权力的拉斯喀布。

  一个毫无卵用的名义首领拿了钱能干啥?招兵买马,还是花天酒地?

  无论哪一样,都会引起阿海和苏布地等人的不满。

  这些不满,会转移到明朝身上。

  请问,这些人物不肯出兵,名义上的首领靠什么去打仗?

  再把这种情况放大到整个蒙古。

  虎墩兔汗也不过是蒙古名义上的首领,各方面比起自己的爷爷土蛮汗还不如。

  王化贞给他再多的钱,他也调动不了其他蒙古部落。

  那么,这些钱不就打了水漂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