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不说你小子命好呢

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不说你小子命好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一百八十二章要不说你小子命好呢听了江山的话后,黄永钰也笑了:“还真别说,我刚刚琢磨了一下,你这事估计还真有门。”

  邵伯林听得皱起了眉:“老黄,你还认识出版社的人?”

  黄永钰苦笑了一下:“我要是在出版社有熟人,不早让表叔那书出版了,还用的着天天听他念叨。”

  “怎么?”江山的筷子一顿:“您表叔也有作品要发表?”

  他倒是没想到,到沈从文这级别,也会有作品出版不了的烦恼。

  “都写了很多年了,”邵伯林也知道这事:“但沈老师现在的情况有点尴尬,所以就……”

  “你操心他干嘛,”黄永钰拦着不让邵伯林说:“先说说伱这事。”

  江山求之不得:“行,我听您说。”

  “你这事吧……直接找出版社屁用没有,”

  黄永钰看着手里俊逸的硬笔书法,再看向江山的目光中平添了几分赏识:

  “得找些在这方面能说得上话的人。”

  和江山想一块去了:“您认识?”

  他此行的目的,并不仅是为了拍摄真由美一行。

  而是为了他这本精心准备的钢笔字帖。

  “要不说你小子命好呢,”黄永钰笑道:“听说过美院的书记江丰同志吗?”

  “您还认识他?”

  这倒有点出乎江山的意料。

  按照之前的预想,江山以为黄永钰嘴里的熟人是文怀沙。

  却没曾想,他竟然还认识江丰。

  这位可不是一般人。

  当年,庞中华捧着自己的硬笔书法上门求助文怀沙时,文老帮他联系的关键人物就是美院的江丰。

  80年代初期,百废待兴。

  恢复高考之后,国人对于知识的渴望空前高涨。

  在如今这个年代,学习时要写字,生活中更离不开写字。

  各种推荐信、介绍信、书稿、家书、情书……一笔漂亮的钢笔字,也就代表着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

  而,写好钢笔字的最快途径,当然非钢笔字帖莫属。

  说到80年代的钢笔字帖,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庞中华同志。

  这位在硬笔书坛,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

  作为一位业余书法爱好者,能够红遍全国并延续多年绝非偶然。

  8岁那年,自打父亲送给他一支7毛钱的钢笔后,这孩子就彻底爱上写钢笔字了。

  庞中华对钢笔字的痴迷,贯穿了他的整个生命。

  他将笔记、日记、书信往来……全都作为认真练字的机会。

  当旁人喝酒、聊天、玩牌、百般无聊之时,庞中华都在千遍万遍的练习临摹着钢笔字。

  后来的庞中华,成为了地质勘探队的一员。

  就因为他的一笔好字,外出勘探时所有的地图标记,也都被他包了圆。

  在太行山找矿的时候,还经常帮当地的老师写字样。

  有一次,一位老师看着他的字不无感慨的说了一句:“这要是能用铅字印刷出来就好了。”

  就是这样一句话,当即点燃了庞中华的字帖梦。

  在1979年之前的11年间,庞中华乐此不疲的从深山老林里给各家出版社寄字稿。

  可惜,毫无例外都给退了过来。

  大多数出版社还附带了一封回信:庞中华同志,来稿已收到,经研究决定不予采用。

  历经11年的失败,换旁人早就撤旗收摊了。

  但,愈战愈勇的庞中华,却开始反省起了连败十一年的原因。

  一番反省之后,他立刻收拾包裹进了京。

  1979年底,庞中华直接将自己的作品,递到了国学大师文怀沙的面前。

  这位不但和黄永钰有些交情,还和黄永钰一样是位文坛老顽童!

  最喜结交有些才气的后辈!

  在看见庞中华的字稿后,沙老立刻将他这本薄薄的字稿送到了中-央美院书记江丰的面前。

  之后,在江丰的推荐下,庞中华推销了11年的钢笔字帖,才总算走进了天-津美术出版社的大门。

  1980年初,天-津美术出版社发行了庞中华的第一本字帖《谈谈学写钢笔字》。

  第一版20万册,庞中华得了420元的稿费。

  字帖上市仅一个月就销售一空。

  之后便是一版接着一版的字帖神话。

  这本《谈谈学写钢笔字》的累计印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八百万册。

  到后来被央视请上荧幕开办钢笔字讲座后,一时间全国人民都知晓了庞中华的大名。

  打1980年算起,庞中华有多达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在海内外出版社发行。

  总印数早已突破1.5亿册,算上盗版的更了不得。

  就算是当时最火爆的文学作品,也比不上他的发行量。

  虽然,江山也临摹过庞中华的字帖。

  但他的钢笔字体,却更偏向于司马彦。

  80年代的钢笔字帖,江山几乎都临摹过。

  集百长于一家,之后自成一体的江山字体中,仍隐约透着几分司马彦的刚毅。

  相比在80年代就已经收入过亿的庞中华,司马彦的版税收入也同样耀眼。

  在钢笔字帖最火爆的80年代中期,司马彦曾创下两天一本字帖的记录。

  就是这本两天时间完成的字帖,给作者带来了7000元的版税。

  然后,司马彦利用这笔稿费在他居住的城市武汉,买下了第一套房。

  隔了两周后,他又花了同样的时间创作了另一本钢笔字帖,并继续买下了同样大小的一套房屋。

  最绝的事还在后面。

  司马彦自己创建的字帖公司被“视觉中国”瞧上了。

  一番商议后,决定以3亿元的价格买下了其40%的公司股份。

  凭借一笔好字走上财务巅峰的能人,又何止庞中华和司马彦。

  同时代的田英章、一场官司就获得了高达千万的赔偿。

  再看看顾仲安、卢中南……又有哪一位是省油的灯。

  这种既不费脑子,又高版税收入的书法创作,江山同志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必须插上一脚。

  他原本只知道黄永钰和文怀沙有些交情。

  本想着走庞中华的老路,经文怀沙引见江丰。

  却没想到,黄永钰竟直接提起了江丰的大名。

  “您真认识江丰?”

  “多新鲜啊,”黄永钰笑着和邵伯林对视了一眼:

  “我和他都认识二十多年了,当年他怕荣宝斋的水墨套印失传,亲自上门拜托我去学习研究,之后美院才有了这门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