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钱清 > 74.谋外

74.谋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贞百里瞧着自家岳父怒气渐消,方才笑着解释道:“岳父大人消消气,小婿还得靠你举荐呢,否则可做不到知府的位置”,听了这话,雍郡王冷哼一声,没有言语,却也知道这事还真只有自己举荐才能成。苏贞百里出仕刚满一年,不过是个从六品翰林院编修,要想坐上从四品知府的位置,难度不是一般大。按照正常升迁顺序,应在翰林院先学习一年,期满后升任正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此职须满两年且考核优异后,或转太子府从五品的左右春坊中允,或转六部的从五品员外郎,若是外放的话,一般是任直隶州或者知府通判,然后便是三年一次的吏部考察了,三年皆优等,则品级可以升迁一级,可任正五品散州知州或知府佐贰官同知,京官则可以任左右春坊庶子,或各部郎中,或六部给事中,若是吏部三年考评还是优等,才可升任从四品的知府,粗粗算下来,需要十年左右才能坐到这个位置。但凡是都有例外,若是在籍的旗人,那时间上可以大大缩短,汉八旗旗人七八年做到知府位置算是正常的,蒙八旗旗人更短一些,五六年便可,置于满州八旗的旗人,基本不受时间限制,可能今天还只是个八九品的小官,明天就有可能做到四五品的知府,皆因朝廷有凡满人出仕“遇缺先补”的特权,不过汉官对此事也没啥异议,一来满人本身就少,有多任武官,做文官的不多,占不了多少位置,二来满人出生就有钱粮傍身,不缺吃喝花销,反倒是养出了许多纨绔,少有几个出息的,与其千里迢迢的去辛苦做官,不如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过的滋润,愿意出仕的实在不多。苏贞百里可不一样,他是正儿八经的满洲八旗出身,还是皇亲国戚,康熙皇帝的嫡亲孙女婿,郡主额驸,三等家勇嘉公嫡次子,若是想出任某地知府,吏部中掌印的满尚书,满侍郎肯定不敢阻扰,关键苏贞百里还是走的科举正途,正经的两榜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郎,汉官们对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吏部干事的汉尚书,汉侍郎更不会在这事上下绊子,只要雍郡王提出让苏贞百里出任台湾知府的议题,估计除了康熙那一关要过,其余的都不是问题,而且知府只是从四品的地方官,又不是京官,吏部便有任命权,康熙那边实际只需报备一下便可。

  当然,苏贞百里还需要先说服自家岳父才可,放外任没人推荐可不成。瞧着岳父气消了许多,苏贞百里笑嘻嘻地说道:“我这么做的理由有三,一,台湾乃是圣上手中收复的,有生之年必定不会在舍弃,这可关乎陛下百年后青史名声,所以陛下必定会选一位重臣去做这个知府的位置,如此才能迅速平息朝堂上弃岛的言论。二,岳父既就决定加入夺嫡,必然要有自己的班底,可是历数太子与八阿哥的经历,皇上显然不会容忍任何皇子结党的,谁结党,陛下就会打击谁。如此情形下,岳父只能走孤臣一道,靠实干夺嫡,所以您在朝堂的势力不能过大,必要时还要自我削弱才可以。说句不怕岳父忌讳的话,苏贞家这些年太招摇了,手里有兵权又有钱,上面皇上宠信,下面官员依附!现而今还好,不算太扎眼,可再过两年呢?只怕皇上都要忌惮了!这实际是挡了岳父的路啊!”,听到这里,雍郡王心中悚然一惊。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父皇一直一来控制朝堂的办法便是平衡,前期是索额图与明珠互相制衡,两人倒台后,为防止太子独大,则扶持大阿哥与其互相制衡,如今明眼人都知太子快倒了,大阿哥亦被圈禁,可朝堂依然维持则微妙的平衡,全懒诸位阿哥各管一部,互相掣肘才得实现。想到这里,雍郡王方才明白过来,八阿哥一党有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帮衬着,朝堂上实权官员亦有不少依附,实力最强。太子一党虽被削弱不少,可以旧部尚在,地方上亦有不少拥护者,实力次之,而自己与老十三算是一党,实力又次之,还有个三阿哥,整日里与文人清流厮混在一起,亦算一党,但实力最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