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钱清 > 61.起落

61.起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京中大事不少,最惹人瞩目的有两件,第一个是本次会试即将发榜,谁会金榜题名,谁会名落孙山,众人都期待着发榜的那一刻,京中的一些赌坊也开出赔付价码,引得众人纷纷下注,好些个不差钱又自认必中的举子也加入其中,押注自个儿必中,引得大家侧目。第二个则是朝堂上争论不休的给商船护航一事,拥护派与反对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不过赞成的多是满洲勋贵,论口才和辩才,完全不是以南方汉臣为主的反对派的对手,不过拥护派也不是没有优势,至少皇帝的立场是偏向拥护派的,所以双方基本上算是旗鼓相当,私底下都在积极拉拢保持相对中立的北方汉臣,不过效果一般,这些中立派人士一旦选择了明哲保身,不是给些许小恩惠就能改变的。

  徐闻这几日过很郁闷,尤其会试结束后,那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实在折磨人。理智告诉他这次会试九成九的概率是落地,面对此情景应该放松心情,不要太在意一次的得失,可心里总抱着一丝侥幸,万一卷子中了呢?前面走完了九十九步,只差最后一步,若落地了,心中实在不甘。相比于徐闻,安定远就悠闲多了,考上结束后,虽也闭门不出,可情绪却稳定许多,他本身年岁较小,便是这次不中还有机会重头再来,况且这次他自我感觉考的不错,名次未必靠前,中试当无问题。至于苏贞百里更是惬意,根本没将考试结果放心上,平日里该干啥还干啥,时不时的还去雍郡王府上当值,将郡王府中诸事梳理一番,面色行为与日常无异,让府中众人钦佩不已,雍郡王亦私下向福晋赞其胸有城府,定力非凡,将来成就不可限量,完全不知苏贞百里其实开了金手指。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批阅,此次会试终于迎来了最后时刻——填写榜单。本次会试共有六千五百五十三名举子参加,经众人审核检阅,共计录取三百三十一人,录取比例基本与往年持平。到了三月二十六日,天色一片漆黑,不过贡院前的广场上却站满了人,众人手持灯笼,皆翘首以望。直到天际微亮,只听贡院两边传来几声号炮,贡院大门缓缓打开,站在广场上的人群微微骚动起来,不过四周站满了兵丁维持秩序,倒也没有人胡乱推嚷。只见贡院中走出三位八品的官吏,每人手中捧着一张黄纸,缓缓走向照壁墙。随后有小吏拿来早已准备好的糯米浆糊,在墙上依着事先画好的线抹上浆糊,然后三位八品官吏依次将手中黄纸贴在照壁墙上,这便是中试的榜单。随后两个大嗓门的书吏,站在高登上,依照从后往前的名次顺序开始唱名。这唱名可不是随便唱的,一要吐字清晰,二要声音洪亮,三要耐力好,要知道榜单上不光有中试者的名字,还有简单的籍贯介绍等信息,三百多个中试者的信息可是不少,没点体力还真坚持不下来,当然唱名的书吏也不会白干,凡是中试者都会给赏银,少则百文,多则一两,一番唱名下来,每人至少也能得个百八十两,所以每次中试唱名的名额都十分的抢手,没点背景资历的人还真抢不上。随着榜单的贴出,报喜的胥吏也随即出发,拿着名帖和喜报上门报喜去了,一时间京城内外马蹄声四起,还处在黑暗中的京城竟一下子热闹起来。

  这边众人忙着报喜,那边张玉书领着三位副主考进了宫,依例中试者名单需要呈给皇帝御览,以备殿试时,皇帝不会弄错人。康熙人老觉少,张玉书等人递牌子后,不大会儿功夫便得到了召见,礼毕,便呈上中试者名单。康熙见名单第一人便是苏贞百里,不禁有些愕然,略一沉吟,指着苏贞百里的名字问道:“此朕之孙婿也,德才宜为首乎?”,康熙说这话的潜意思是说告诉几人,苏贞百里是我的孙女婿你们是知道的,这次会试考的咋样我也不知道,你们不会是为了向我邀宠故意把他排在第一名的吧?张玉书何等精明,为官五十载,怎会不清楚康熙说这话的含义,所以回复道:“臣等为国取贤,不誉沽名,不避亲疏,唯以文章取士,上不负皇恩,下不亏黎庶”,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皇上你放心吧,咱们这些人是真心推荐您孙女婿做会试的第一名,没有任何的沽名钓誉或者向您邀宠的意思,您女婿的考试也文章绝对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康熙听了很高兴,但还是不放心,特意命人将此次科举前十名的试卷拿来,亲自审阅一番,方才放心,并对张玉书等人大为赞赏,特赏张玉书“公正贤明”匾额一块,御制的文房四宝一套,另赏赐三位副主考每人御制澄泥砚一方,两年内考核以优等记录在案,众人大喜,谢恩后出宫不提。

  随着天色转亮,贡院前公布中试者的榜单也越贴越长,前来看榜的人数不计其数,兵丁明显有些弹压不住,好在顺天府与兵马司那边也派了人手过来帮着维持秩序,场面倒不至于失控,最后九门提督也遣派了二百兵丁过来,才算沉底稳住了局面。榜单之下,端的是百态皆有,中试者欢喜无限,落榜者失魂落魄,有先哭后笑的,有先笑后哭的,有又哭又笑的,也有苦笑不得的,有被榜下捉婿的,也有榜下解除婚约的,极个别的还有乐极生悲的,活生生一处人生大舞台,演尽了人生百态,四周围观的众人亦是看的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指点一下后来人,讲述下刚才所发生之事。

  徐闻一早便起了,也知道今天是放榜的日子,却没派下人去看榜。他原以为自己能坦然面对一切,临头却发现自己心中还是放不下功名二字。此刻的心情很是忐忑,即想立刻知道考试的结果,又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徐翰林瞧着儿子的样子,内心很是理解,当年他也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很能体会儿子的心情,那种压抑,焦虑,担心,烦躁中透着一股期望甚至是祈祷的情感,无论谁都不愿再体会第二遍,所以他也默契的没有派下人去看榜。在徐翰林看来,若中了,自然有人来报喜,若不中,家里也能安安静静的度过,对他这个岁数的人来说,一家人平安比什么都强。直到门口的鞭炮声响起,徐翰林一直选着的心才放下,等去了前堂才返现,报喜的捷报早就挂起来了,上面用金粉大字写着:恭祝贵府徐讳闻高中庚寅会试三百零一名殿试连跃龙门。徐翰林看了有些苦笑不得,中了么?中了,不过名次实在有些吊车尾,让自己脸上有些无光,不过转念一想,能中便好,能从六七千举子中脱颖而出,已属实不易了,如此一想,徐翰林的心情便好了起来,命人将徐闻叫来,受了众人的恭贺,又放了赏钱,一时间徐府热闹非凡。徐闻初时听下人来报,说自己会试中了,还兀自不信。委实是自己首场做的太差了些,虽说后面两场做的很好,可也知道会试最重首场,第一场靠砸了,哪怕二场三场做的再好也是无用,因为主考根本不会看二场三场的卷子。哪曾想自己竟然中了,虽然名次有些靠后,可也比落地强啊!经此一事,才算是鱼跃龙门,人生从此便不同了。却不知他自己对这次考试有些妄自菲薄了,这些年他跟着苏贞百里读书学习,早已将他的根基打的十分牢固,前面又接连经过府试,院试,乡试,使他考试经验得到了积累,心态也得到极大加强,便是头场考的不好,做出的题也早已超过九成的举子了,再加上他二场三场的做的实在出类拔萃,几位同考官见了很是稀才,终究还是给推荐了上去,三位副主考审核一番后,觉得人才难得便给定了三百的名次,若不是其中一个字用错了笔画,怕是二百四五十的名次也可以给的,只能说个人缘分如此了,真半点都强求不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