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钱清 > 44.招财

44.招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康家买股份这事儿传播的很快,京里也掀起了一股热议。十月初三,圣驾自畅春园回銮,十月初四一早正好是大朝会,便有御史言官上奏此事,康熙看了也不在意,只回了知道了三个字。不过退朝后,康熙面上却有些阴沉,知道这是康家对朝廷指定贩铜之事不满的表现。不过贩铜之事,不仅事关国朝经济的稳定,更是康熙对晋商集团的一次试探,肯定不能半退而废。现在康家拿出大笔的现银购买汇丰钱庄的股份,又让康熙有些犹豫,摸不清康家此举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若说康家服软,可是他们买股份之举明显是转移财货,不给康熙举刀割肉的机会,若说他们不服软,买的股份偏偏是汇丰钱庄的。这个钱庄的最大股东便是自己的孙女婿苏贞百里,钱相当于转了一圈又回到了皇室的手里。对于这个钱庄,康熙还是有所关注和了解的,钱庄背后的股东身份,资本数量,甚至经营方式,起家经过等,早就一一摆在康熙的书案上了,这也是康熙没有在朝会上当场发作的原因,他需要先观察一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康熙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考虑问题的角度,从来不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在位近五十年,他见过太多的能臣干吏,政以人兴,亦以人亡。他清楚的知道,现而今帝国最大的危机就是继承人的问题,以及将来辅佐新君的人才问题,这两点才也是他最大的心病。要维持住如今庞大的帝国,必须有一个意志坚定,百折不弯的继承人才行。原以为太子可以担起这个重任,现在看来自己有些想当然了。太子的种种行为让康熙失望透顶,处于维持朝廷稳定,缓和诸皇子激烈的多嫡之争的目的,自己不得不将废太子复立,可这只是权宜之计。复立太子的同时,大肆分封诸皇子爵位,并让诸皇子参与日常政务,就是要考验他们,看看谁更适合做将来的皇帝。

  而为新君选辅助之人,也在同时进行,康熙心中默定的几位辅政人选有四位:马齐,张廷玉,阿灵阿,隆科多,另外还有几个替补,以防万一。四个人选,三满一汉,基本可以平衡各方的势力。马齐,张廷玉都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才干,人品,学识都毋庸置疑,是将来新君处理政务的左膀右臂。阿灵阿则是世袭的勋贵,又是孝恭仁皇后妹夫,孝昭仁皇后之弟,地位尊贵,康熙二十五年便袭爵一等功,授一等侍卫兼佐领,历任镶黄旗满洲都统,迁銮仪卫掌仪内大臣。康熙四十年,拜为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总理火器营事务,掌管军务诸事。隆科多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儿子,康熙二十七年,就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四十四年,因为属下违法,康熙帝责成隆科多没有实心办事,故而罢免其副都统,銮仪使的职务,仍在一等侍卫上行走,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两年隆科多将出任步军统领,也就是九门提督一职,掌握京师警卫武力。这两人将是新君处理军务的助手,一个总理全国军务,一个负责京师护卫。

  不过,随着苏贞百里的出现,历史出现了一点点偏差,康熙发现自己的布局有了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在财政问题上,新君将无人辅佐。知臣莫若君,无论是马齐还是张廷玉,都不擅长理财,马齐善于谋划,行事谨慎周密,是个不错的执行者。张廷玉善于协调各方力量,做事稳重,不拘于成例,更适合居中调度,但二人都不擅长理财。而康熙清楚的知道,未来新君若要革新时政,重中之重就是改革财税,或者说是改善政府财政更准确。这也是康熙现在就布局晋商康家,徽商张家的缘由,贩铜只是借口,削弱财阀的势力才是真。执掌帝国近五十年,他比谁都清楚金钱的威力,也更清楚地方财阀势力的强大。当年二征噶尔丹时候,朝廷二十万大军深入大漠,迷失路途,导致粮食匮乏,眼见着局面不利,西征有全面失败的危险。这时晋商出现了,半个月时间,五十万石粮草便运到了大营,随后还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运来,朝廷这才打败了噶尔丹,收复了整个蒙古。当时晋商如山海般的运粮场景,至今还在康熙的脑子里回荡。朝廷看似收复了蒙古的土地,可是最终,晋商得到了整个蒙古市场,且一分税钱都不交。如今蒙古诸部与其说听命于朝廷,不如入说听命于晋商,因为晋商掌握着让他们活下去的各种物资,茶叶,布匹,铁锅,瓷器,帐篷甚至居家的桌椅板凳等,都要依靠晋商才行。康熙要为继位人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清除财阀势力,以备将来进行财税改革,就不得不再物色一个擅长理财的辅助大臣,此人既要善于理财又要保证对皇室的忠心,而苏贞百里就是康熙要考察的候选人之一。只不过,苏贞百里崛起的速度有些太快了,以至于让康熙有点措手不及,暂时只能以施恩笼络为主,好在这小子也算争气,目前来说,康熙对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苏贞百里不知道康熙是如何想的,现在正挨家上门送银子呢。康家买了股份,付了银子,除了自己家应当的那份,其余的几份需要单独送上门去。徐家,安家还好说,直接交给徐闻和安定远便好,族里那份有老爹阿克敦去处理,用不着自己插手,那么十三贝勒府上就得自己亲自跑一趟了。

  好在苏贞百里来过数次,算是熟门熟路,十三爷也见怪不怪了,再加上与雍亲王府上的婚事已定,两家已是姻亲。苏贞百里见了十三贝勒后,笑嘻嘻的行了晚辈之礼,又叫了声十三叔,倒把十三贝勒逗笑了。哈哈笑着说道:“你小子打趣我不是?如今一家人了,以后可得规矩些,在我面前不打紧,若是被我那四哥知道了,少不得要打断你一条腿,他可是有名的冷面王爷,不徇私情的”,苏贞百里连忙称是,十三贝勒性子好爽,见他应了,也不放在心上,拉着他就往里走,直到内院的花厅才放开,苏贞百里也不抗拒,如今与雍亲王府的格格订了亲,两家乃是正儿八经的姻亲,穿堂入户自然没有人多说什么。原想着直接说明来意,接过十三贝勒直接不给开口的机会,招呼着自家福晋准备酒宴,说要好好招待一下自己的侄女婿。兆佳氏见着自家爷们这一番行为,心里也是高兴,自打废太子事件后,自家爷们儿被皇上褫夺了所有的职缺,整日里闭门不出,虽嘴上不说什么,可兆佳氏看得出来,自家爷们儿心里一直憋着委屈,只是平日里不表现出来罢了,今儿难得高兴一会,自然要让他尽兴才是,况且来的又不是外人,自家侄女婿上门若是招待不好,外人少不得要嚼舌根的。另外,真说起来,苏贞百里算得是贝勒府的福星了,先是找来神医,医好了十三爷的腿疾,又拉着十三爷入了汇丰钱庄的股,上次分红着实解了贝勒府的困境,现而今府里用度也宽敞了不少,自己这个福晋也跟着松快了许多,想到这里,兆佳氏暗暗带着几分感激,这酒席张罗起来便更加的用心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